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动物过冬》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表演。通过学习,应使学生知道不同的小动物过冬的方式也不一样,并使学生能加上动作,把小动物过冬的方式表演出来。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笔者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新课程理念,分不同层次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3.
潘景荣 《文教资料》2005,(5):155-15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言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形成良好的语感。语言积累是形成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丰厚的语言积累必将转化成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有助于增加文化底蕴的积淀和语文素养的形成。2002年我参加了省级课题《丰富语言储备,构造奠基工程》的实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对学生重视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把语言积累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教学积累,阅读积累,生活积累,运用积累,夯实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素养。一、教学中丰富积累,感悟作品语言内涵,培养良好阅读习惯课堂教学是语言积累的主…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对第一课时的教学,不少教师无非是让学生认一认生字,学一学词语,读一读课文,理一理脉络。其实,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一样需要"精彩",需要教师去细细思量如何上出语文味来。接下来,笔者将以苏教版《小动物过冬》的教学为例来谈谈如何让第一课时充满语文味。一、学习字词,体现语文味认识生字、学习词语是第一课时的重要任务。很多教师在教学生字新词时,常常脱离了语境,效率当然不高。其实,汉字是一个个丰富灵动的符号。每个汉字都有其自身的构造特点,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内涵丰富。教学时,要抓住特点,让学生对这些汉字、词语充满好奇,发现规律,从而识记生字,理解词语。这样的学习才不会枯燥。《小动物过冬》一课  相似文献   

5.
【现象一】对学生错误的回答,教师不置可否。如一位教师教《小动物过冬》,让学生初读课文后再读课文,并提出这样一个思考题:同学们刚才初读了课文,就知道了小动物过冬  相似文献   

6.
学生能说会写靠的是语言的积累。如果没有积累,说和写的能力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强调"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的积累"。学生只有具备了较丰富的积累,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感,给学习语文打下扎实的基础,提高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成语积累是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那么,如何指导学生领悟语言内涵,培养良好的语感呢?笔者在教学中作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厚积而薄发”.《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让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但积累并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要求教师充分挖掘自身的教学智慧,巧妙安排,让积累成为学生的乐事、趣事.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引导学生轻松积累.  相似文献   

9.
教学生学会学习──《动物过冬》教学设计湖南特级教师罗先章,滕明珠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三册中的《动物过冬》是一篇阅读课文。它以孩子们喜爱的小动物为童话人物,采用小蚂蚁与喜鹊、青蛙的对话形式,形象生动地介绍了喜鹊、燕子、杜鹃、黄鹏、青蛙、蚂蚁...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语言积累是形成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丰富的语言积累必将转化成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  相似文献   

11.
宋海禄 《课外阅读》2010,(11):192-192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先后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丰富语言积累”。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该如何正确认识语文积累呢?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诸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靠的是点点滴滴的积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语文课程标准》也多次提及“语言积累”这个问题。如在基本理念中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又特别指出在阅读方面要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然后在各阶段目标中再对此加以具体化。可见,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更不能学好语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语言积累的薄弱成了他们语文能力持续发展的“瓶颈”。由于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作“奠基”,那些方法和技能就成了“空中楼阁”,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也就缺乏“后劲”。造成这一窘境的原因是很多的,笔者认为积累的方式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那么怎样积累呢?  相似文献   

13.
重视语文积累是《语文课程标准》其中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中,先后多次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积累”。语文教学要把语文积累作为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环节,把抓丰富学生语文积累作为重点.让学生的语文积累由少而多.聚沙成塔,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素养。可是,学生们的语言表达现状不容乐观。学生的语言,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都很贫乏,不能准确、完整地进行表达;作文拖沓冗长、词不达意等等。因此,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已经迫在眉睫。笔者认为,凭借书本,依靠课堂,延伸到课外,取材于生活,抓住语文教学的实质,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突破口。一、立足课堂,在阅读教学中积累语言  相似文献   

16.
周苏霞 《新疆教育》2013,(3):142-142
语文教学担负着积累语言的任务,应包括语言材料、语言范例、语言知识三方面的积累。《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质。”语言积累的方式各不相同:读中积累、学中积累、说中积累、用中积累、课外阅读中积累等。下面就教学中如何丰富学生语言积累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教材分析:《小动物过冬》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九单元。本课是一篇童话,讲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一起商量过冬的事。告诉我们小燕子要避开严寒到温暖的南方过冬,青蛙准备吃饱了之后钻进泥土里冬眠,蜜蜂则储藏了很多蜜在蜂巢里过冬,表明了不同的小动物具有不同的过冬方式,这篇课文极富童趣,贴近儿童的生活。这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学生喜欢学,爱读书。这课的重点在于了解小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课文不仅生动的介绍了有关动物过冬的知识,而且表现了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  相似文献   

18.
《小动物过冬》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一起商量过冬的事。课文生动地介绍了它们不同的过冬方式,同时还表现了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难舍难分。  相似文献   

19.
"积累"一词在《语文课程标准》中频频出现,"有丰富的语言积累"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目标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没有语言量的积累,难有语文能力质的飞跃。学习语文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掌握语言这个工具,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如果学生在平时阅读中没有积累下规范、精美的语言,在表达时吐出来的怎能是精品呢?因此,开辟语言积累的途径,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训练,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先后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那么,该如何正确认识语文积累呢?目前它已成为人们对《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的重要内容。在此,笔者谈谈教学中对“语文积累”理解的几个误区。以语言积累代替语文积累,混淆了二者的区别。具体来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语言积累的基本理念,正是对语文“核心知识”、“核心知识课程”的确切描述。它应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语言材料的积累。如识字和写字,掌握最基本的字词,积累大量的词汇等,这是语言发展的基础。二是语言运用规律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