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创新的种子,往往孕育在一个人的孩提时代。在孩子们的心田里播撒创新的种子,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语文学科,更因它具有自然习得的特性,而蕴藏着无限的创造生机。 一、课型创新举例。 课型创新的研究有效地打破了教师的课堂权威,变灌输学习为发现学习,构筑起导创型教学模式。其中解疑存疑、自悟互教、讨论合作型课堂的“导创”优势最为明显。 1.解疑存疑型。此种课型的原则是让学生自读课文,带着问题走向课堂,再读课文自我感悟,交流讨论,接受指导,解决疑难。解疑存疑型课堂可设置训练、解疑、存疑三个教学板块。 训练。学生…  相似文献   

2.
一、课型创新课型创新的研究有效地打破了教师的课堂权威 ,变灌输学习为发现学习 ,构筑起导创型教学模式 :1 .解疑存疑型 ,此课型的原则是让学生自读课文 ,带着问题走向课堂 ,再读课文自我感悟 ,交流讨论、接受指导、解决疑难 ,此型课堂可设训练、解疑、存疑三个教学板块。2 .自悟互教型 ,课堂要从“知识本位”走向“能力本位” ,自悟互教的学习课构建在“能力本位”的理论上 ,这种导创课型强调让学生参与从目标制定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在自悟互教上体现以下特点。自悟 :由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目标和喜欢的方法自学。实践活动有勾画批注、自…  相似文献   

3.
构建以新课程理念为灵魂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新模式是大势所趋。笔者借鉴并融合“导学达标,减负高效”四段七环教学模式,在研究教师、学生、问题、情境课堂四要素的基础上构建出“情景导学一目标定向一自学质疑一交流解疑一反馈达标”课堂教学模式。本模式的实施对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地位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三点三路”教学法的实践与认识(续)贵港市教委教研室甘蔼聪,吴世昌二、课堂结构的设计“三点三路”教学法的课堂结构是:“辨点探路──解疑上路──深思识路──隅反拓路”。1.“辨点探路”。“辨点”,是指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自学提纲,自读课文,初知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5.
袁建国 《教师博览》2023,(35):26-27
<正>学生进行课堂展示,是高效课堂的基本形式,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肤浅、低效甚至负效的现象。如何进行高效展示呢?笔者认为应该遵循“实、准、广、强”四字诀。一、支撑点要“实”课堂展示的目的有五个,一是汇报成果,二是解疑答惑,三是培养能力,四是巩固知识,五是激发兴趣。无论哪一个目的,  相似文献   

6.
这里所说的“质疑式”阅读教学,是指课堂阅读教学中,鼓励、启发学生在阅读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主要由“整体感知——自我设疑——讨论释疑——总结归纳”等环节构成,其核心环节是自我设疑、自我解疑。  相似文献   

7.
一、“质疑解疑教学法”概述1.“质疑解疑教学法”操作模式“质疑解疑教学法”由环环紧扣、循序渐进、有机统一的六步组成,即“质疑一思疑一辨疑一释疑一解疑一质疑。”从微观来说,这六步是某一具体问题的教学程序,整个一堂课就是由无数循环往复的六步组成;从宏观来说,这六步是一堂课,甚至一个单元的教学程序,只不过这个程序的具体步骤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上有所侧重。以一节课为例,模式图为:2.“质疑解疑教学法”操作程序及操作策略“质疑解疑教学法”的操作程序及操作策略,以一节课教学环节的顺序为例来阐述。门)质疑、思疑——…  相似文献   

8.
在对初中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彻底改变旧的教学观念,做好组织者、引导者、训练者,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中发展个性,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具体操作过程为: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兴趣,变被动听讲为主动探索,培养学生质疑、解疑能力,变课堂“单项”结构为“三项”结构;培养学生识记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变“只听”为手脑并用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小学语文教学的预习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生疑、解疑,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有效的课前预习能够与课堂学习时的质疑、解疑无缝衔接,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0.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求学生善于释疑、解疑,教师必须要善于设疑。语文教师要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抓契机、巧点化,提高课堂提问的艺术性,不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1.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通过让学生进行质疑、解疑,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有利于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思维能力。因此,语文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并引导学生自主解疑,让他们自主“行走”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  相似文献   

12.
罗承彬 《云南教育》2005,(23):41-42
“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会不会“设疑”是一个教师教学技巧的表现。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善于引导学生生疑问、质疑、解疑。应当指出的是,设疑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提问。它不是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设法造成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兴趣和动机。  相似文献   

13.
英语的课文教学旨在通过规范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包括扫读技能、跳读技能、精读技能和泛读技能。这些技能是在教师“设疑”和学生“解疑”的互动过程中得以培养和提高的。人文主义的语言教学观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课堂活动成为学生体验情感的场所。”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堂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尽可能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联系起来,特别是课堂提问或解疑时要注重肩发式教学。其实,在提问或解疑时适当地运用“以俗解雅”法符合学生认知心理规律,因为人的认知心理规律总是习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相似文献   

15.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提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注重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培养和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的方式,也是攻破难点,突破重点,体现观点,解决疑点,克服弱点的关键,提问的目的是通过设疑、解疑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得到提高,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所以“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因此,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提问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显得相当重要,本文就如何设计数学课堂提问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6.
学生质疑问难,是对教学活动更深入的参与,有利于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师在进行课堂阅读教学改革时,首先应考虑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让学生大胆质疑问难,积极动脑筋思考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想方设法多争取时机激发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善于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而有了众多的问题,应如何跳出“解疑”的误区,正确把握“解疑”的方法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让课堂活起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大任务。我们不仅要在“还”字上动真格,把主动学习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帮助他们掌握主动学习的工具,培养他们的质疑、解疑等能力,而且还要在“活”字上做好文章。课堂教学至少要在以下7个方面“活”起来。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堂气氛是许多语文教师深有感触的.平淡、沉闷是经常唱的主调。怎样改变这种状况?课堂提问无疑是激活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之一。但许多教师在具体的实施安排上.出现了不少的问题。譬如,有的教师太倚重这课堂提问了,整个教学过程几乎都在设疑解疑中完成.内容难的问,容易的也问,出现了“满堂问”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当自身的认识结构与所学新知识之间出现了不平衡或已有的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或是思维过程出现“短路”而导致思维受阻时,大多是以问题的形式向老师求援的。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援助”学生并帮助顺利渡过难关,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是否得以维持,而且还关系到教学过程是否能够顺利进行的问题。所以,教师的“解疑”并不是学生问什么答什么。“解疑”是一门艺术,教师巧妙而成功的“解疑”,不仅可以排除学生学习中的知识障碍,还可能激活拓展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潜在的智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培养大胆探索、勇于批判的创新精神。只有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因此,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在教学中可实行“质疑前置,解疑贯穿全过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提问中唱主角,并引导学生解疑,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要提倡、鼓励,使学生逐步做到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教师不同的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