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乡村旅游的广泛开展,正确开发与管理乡村旅游产品不仅能够扩大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而且增强农民的市场意识,引进大量资金.但如果开发经营不当,则会制约乡村旅游产品的发展.以桂林龙胜县龙脊景区开发为例,提出一种全新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管理模式,希望在同类旅游产品的开发中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农业文化遗产地居民福祉持续改善是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宗旨。【方法】本文以红河哈尼梯田遗产区所在的云南省元阳县大鱼塘村、箐口村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纳入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农业文化遗产地居民福祉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问卷调查法、半结构访谈法与数理统计法对居民福祉水平进行测度及对比分析,并探析旅游发展对居民福祉的影响。【结果】(1)农业文化遗产地居民间福祉水平差异较大,福祉水平最高值为0.85,最低值仅为0.23,均值为0.56。(2)居民是否参与旅游业、家庭年收入、居民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均对居民福祉水平产生显著影响。(3)经济条件变化感知、生活环境变化感知和保护与发展变化感知对遗产地居民福祉有显著的积极影响,社会关系变化感知、教育资源变化感知和健康安全变化感知对遗产地居民福祉影响不显著。【结论】地方政府在推动旅游发展的同时,有必要引导旅游相关生计方式融入当地居民的传统生计,提高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的社区参与水平,努力实现旅游发展、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及居民福祉改善的共赢。  相似文献   

3.
稻作梯田农业文化遗产是典型的社区型遗产。论文以广西龙脊平安寨梯田为个案,探讨了社区型农业文化遗产地居民旅游感知与旅游发展的相互影响。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发现,环境感知、关系感知、利益感知、权利感知是社区居民旅游开发后较显著的感知因子。论文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对不同家庭情况的居民感知进行Pearson相关性、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①利益感知方面,居民对收益分配处于不满意水平;居民的经济利益满意程度对旅游总体满意度、未来旅游开发的态度显著相关;家庭旅游经营年收入越高的居民其收益分配满意度越低;②关系感知方面,居民对旅游开发后的关系感知较满意,居民的关系感知对其未来旅游发展态度显著相关,不开展旅游经营的居民其内部关系满意度更高,家庭旅游经营年收入较低的家庭关系感知满意度相对低;③环境感知方面,居民对环境污染感到很不满意,村寨环境感知与居民对未来旅游发展态度存在显著相关;④参与程度方面,居民对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决策的权限很不满意,中等学历的居民对参与旅游决策的感知满意度最高,年收入1~3万元的居民比年收入0.5~1万元的居民的权利感知满意程度高。论文在综合上述研究结论的基础上,还针对研究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科学认定和评价资源是旅游开发利用的前提,其中资源旅游开发的时段选取和空间选定问题尤为重要.本研究以贵州从江"稻田养鱼"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为例,立足"遗产资源-旅游开发"两方面、"时间-空间"双维度构建指标体系,时遗产资源旅游开发的时空适宜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①夏初(6月)和秋季(9月~10月)是从江县遗产资源旅游开发的最佳季节(月份);②东北部的"斗里-西山-雍里-丙蛛-高增-贯洞-洛香-庆云"是目前进行旅游开发的最佳区域;受旅辩可进入性差的影响,西南部各乡镇遗产资源的旅游开发适宜度较低;③提高下江镇遗产资源的景观优势度和完整度可贯通东北一西北部适宜区构筑旅游大区,提升全县的旅游吸引力.  相似文献   

5.
湿地生态旅游渐已成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好途径。文章以湖北石首天鹅洲湿地为例,从自然资源、湿地水文、湿地动植物等方面介绍了湿地及其生态旅游资源的典型性,探讨了生态旅游开发总体评价,提出湿地生态旅游应遵循生态安全原则、保护性开发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阐述了湿地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6.
农业文化遗产在概念上等同于世界文化遗产,是一种刚刚引起关注的遗产类型。学术界对该类遗产的研究才刚起步,其中关于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方面的研究更少。农业文化遗产地具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其合理开发能对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区域社会经济各要素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讨论了“稻鱼共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目前遗产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地区GDP增长、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旅游就业以及传统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而青田县区域经济较为落后、华侨之乡带来的适龄劳动力缺乏对于旅游资源有保护作用,瓯越文化、石雕文化、名人文化、华侨文化与田鱼文化综合形成的特定地域背景和文化形态,对于青田县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保护与利用农业文化遗产是促进农业农村发展、传承中华文化、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文章在分析湘西自治州农业文化遗产现状的基础上,发现湘西自治州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农业文化遗产品牌建设落后、农业文化遗产地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农业文化遗产监督管理滞后、农业文化遗产传承后继乏人等问题,为此提出提高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加强农业文化遗产地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健全农业文化遗产监督管理机制、培育农业文化遗产传承人等促进湘西自治州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河北省卢龙县首阳山孤竹文化产业园旅游开发为例,从孤竹文化遗产的文化氛围营造、文化内涵的时代传承、民族生活风貌与旅游产品对接等角度对孤竹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路径进行典型案例研究,为其他地区开发古代民族文化遗产旅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农业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的时空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科学认定和评价资源是旅游开发利用的前提,其中资源旅游开发的时段选取和空间选定问题尤为重要。本研究以贵州从江“稻田养鱼”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为例,立足“遗产资源—旅游开发”两方面、“时间—空间”双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对遗产资源旅游开发的时空适宜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①夏初(6月)和秋季(9月~10月)是从江县遗产资源旅游开发的最佳季节(月份);②东北部的“斗里-西山-雍里-丙妹-高增-贯洞-洛香-庆云”是目前进行旅游开发的最佳区域;受旅游可进入性差的影响,西南部各乡镇遗产资源的旅游开发适宜度较低;③提高下江镇遗产资源的景观优势度和完整度可贯通东北—西北部适宜区构筑旅游大区,提升全县的旅游吸引力。  相似文献   

10.
作为人类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创造并传承至今的独特农业生产系统,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对当地百姓的生活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了解一些他国发挥农业文化遗产作用的方式方法,可对如何发挥我国各地农业文化遗产的作用,起到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现代农业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导致了环境破坏。在实践科学发展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背景下,农业技术遗产的合理成分对生态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作为一种新的遗产类型,农业文化遗产的开发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充分认识和发掘皖江地区传统生态农业技术遗产资源,探索其开发和保护方法,研究者对皖江地区传统生态农业技术展开了调研。调研结果显示,皖江地区有丰富的耕作技术遗产,包括人类开发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对耕地等资源的集约利用;重视积制有机肥及用地养地结合;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人工捕捉等综合防治病虫害等方法;重视耕作环节的除草功能。另外,本文还分析了传统生态农业技术遗产的开发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农业技术遗产保护性开发的五种建议,以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及经济开发。  相似文献   

12.
隋唐时期是甘肃开发的一个高潮期,由于隋唐政府采取的关陇本位政治,使甘肃农牧业发展比例协调;制定了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和用水制度,兴修水利工程;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沙漠化倾向得到有效遏制;丝绸之路贸易带动甘肃经济的发展;脆弱的生态环境得到了良性发展。隋唐时期甘肃生态环境的变迁,为我们今天西部大开发,大发展提供了生动的经验。那就是:在制定政策上要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到首位,明确因地制,农牧并举的开发战略,正确解决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间的矛盾,真正实现甘肃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特点与保护要求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闵庆文  孙业红 《资源科学》2009,31(6):914-918
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目前存在一些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在于如何对其英文名称进行翻译以及内涵边界。大部分学术论文中使用“农业文化遗产”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说法。农业文化遗产不同于一般的农业遗产,它更强调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的农业系统、农业技术、农业物种、农业景观与农业文化。也就是说,除一般意义上的农业文化和技术知识以外,还包括历史悠久、结构合理的传统农业景观和农业生产系统。另外,农业文化遗产也不同于世界遗产的其他类型。从概念上来看接近于文化景观遗产,不过文化景观强调遗产的地域性,而农业文化遗产则更强调对某种传统农业知识和农业技术的保护,对这些知识和技术的地域要求并不十分严格。农业文化遗产具有复合性、活态性和战略性的特点,在保护上应当遵循动态保护、适应性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真实见证,它久经沧桑,凝聚了人们生活的智慧和情感,珍贵并具有重要的文化信息价值。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好文化遗产尤为重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保护性耕作的演变发展过程、现状和技术规程;阐明了保护性耕作是旱作农业的必然选择及保护性耕作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绥化市非遗的特征、特点为依据,对非遗实施旅游产业化开发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对绥化市的非遗旅游开发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旅游开发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多历史文化遗产地掀起了旅游开发的热潮,但往往在开发中太过重于经济利益而轻保护,不当和过度开发对当地历史文化遗产造成种种不可挽回的破坏。文章简要阐述了不当的旅游开发对当地历史文化遗产危害现象,指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的辩证关系;尝试从多个不同角度探索在旅游开发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论、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8.
孙业红  闵庆文  刘某承 《资源科学》2013,35(7):1526-1534
旅游发展是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和适应管理的重要举措,有针对性地、科学地掌握其旅游资源利用特征是成功发展旅游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以技术型(浙江青田)、景观型(云南红河)和遗址型(江西万年)农业文化遗产地为例,开展了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利用特征对比研究.研究建立了以主体旅游资源特征、辅助旅游资源特征、外部因素特征以及客源与市场特征为内容的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利用特征评价体系,构建了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分析的“优势—劣势-状态-响应”概念模型,提出技术型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采用“市场带动资源模式”,景观型采用“资源带动市场模式”,遗址型采用“节事活动带动模式”,可为案例区及其它相似区域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保护性耕作的演变发展过程、现状和技术规程;阐明了保护性耕作是旱作农业的必然选择及保护性耕作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实践的主要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闵庆文  张丹  何露  孙业红 《资源科学》2011,33(6):1018-1024
中国农业文明历史悠久,农民们在长期生产实践过程中一直在寻求适应不同自然条件的生产方式,创造了灿烂的农业文化遗产。发端于20世纪初,以农业考古、农业历史、传统农业哲学及农业民俗学等为主要内容的农业遗产研究,为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奠定了基础。2005年以"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FAO列为首批GIAHS保护试点为标志的新时期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实践探索,正体现出多学科合作、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并重、保护与发展协调的特征。本文从古籍整理与考古研究、概念与内涵研究、系统结构与作用机制研究、多功能性与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等角度介绍了农业文化遗产的基础性研究进展,从动态保护途径研究、法律与政策保障研究和保护与发展实践探索等方面总结了近几年开展的工作与取得的成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实践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包括:进一步丰富研究内容,重视典型传统生态农业模式的机理性、定量化研究;从多学科与跨学科的角度研究农业文化遗产;加快开展农业文化遗产的普查与价值挖掘工作;重视农业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及可持续利用;重视农业生物多样性与农业文化多样性两个方面的保护,在做好"两个保护"的前提下,促进地区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支持;避免"原汁原味"的"冷冻式"保护和"大拆大建"的"破坏性"开发两种错误倾向;逐步建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多方参与机制,包括政府的主导作用,社区的积极参与,科技的有力支撑,企业的有效介入,媒体的跟踪宣传;使农业文化遗产地成为开展科学研究的平台,展示传统农业文明的窗口,生态-文化型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农业文化旅游的目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