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作为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其新闻观念的具体表现值得探究。笔者通过对九位日本新闻职业工作者和普通民众的深度访谈,总结出日本新闻观念呈现为两类主体之间的期待与现实的错位状态。而且,只有当日本新闻职业工作者自身的新闻观念让位于普通民众的新闻观念并形成观念自觉时,两类主体之间的观念错位才会终结。  相似文献   

2.
2006年初,陈凯歌和胡戈的“馒头案”热闹一时。孰是孰非,人们讨论纷纷,各抒己见。从文化研究的角度看,笔者认为,“馒头案”本质上是在网络时代下,大众文化的错位及回归:《无极》是对大众文化的错位,而《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以下简称《馒头》)则对其作了校正,实现了大众文化的回归。这一回归恰是借助了网络这一媒介。一、大众文化的错位及回归何为大众文化?目前国内学术界对此并没有一个公认的、严谨的定义。笔者认为,约翰·费斯克(JohnFiske)的定义较能概括大众文化的特征:他认为大众文化是“为普通民众所拥有;为普通民众所享用;为普通民…  相似文献   

3.
窦洁 《青年记者》2009,(16):71-72
一 新闻侵害名誉权的诉讼与纠纷中,原告和被告所分别坚持的名誉权和舆论监督权,已有的法律条文对它们所提供的保护是不平衡的。我国宪法和民法通则确认公民的名誉权和舆论监督权受法律的同等保护。但是名誉权属于民事权利,在保护公民、法人名誉权的问题上,我国经过10多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完备的保护体系。最高人民法院周贤奇法官说过:“在我所接触的世界著名法典中,对名誉权的保护还没有像我们这么具体化、系统化和条文化的。这说明中国对这部分人权是非常重视的。”  相似文献   

4.
论媒介监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那些监督新闻工作者、媒介组织及其道德行为规范的监督组织常常会被他们自身的价值观和工作章程所驱动 ,因此 ,这种价值观和工作章程要为理解其批评的目的所评估。在美国民主体制中 ,新闻记者所扮演的角色发展演变为包括作为政府部门的监督者。这意味着人们期待记者去调查民选的官员滥用普通民众的权利和自由。“对于新闻记者来说 ,通过调查报道来告知公众 ,揭露腐败和纠正错误 ,这是不言而喻的职责。”明尼苏达大学媒介伦理和法律教授珍妮伊凯在去年 10月出版的《哥伦比亚新闻评论》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如是说。不管怎么说 ,美国的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5.
一 新闻侵害名誉权的诉讼与纠纷中,原告和被告所分别坚持的名誉权和舆论监督权,已有的法律条文对它们所提供的保护是不平衡的.我国宪法和民法通则确认公民的名誉权和舆论监督权受法律的同等保护.但是名誉权属于民事权利,在保护公民、法人名誉权的问题上,我国经过10多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完备的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6.
由于涵盖范围的局限和统计权重的偏差.令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呈现为相对偏低,这既与普通民众的实际感受相悖.还可能掩盖了经济运行中通胀的风险。[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每个人在这三十年中都有各自不同的感受,而几个老北京讨回私房产权的故事,深刻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普通民众维权意识觉醒的历程[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舆论监督要把握好法律界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舆论监督,不仅要敢于监督,还要善于监督,特别是要研究有关法律规定,弄清正当新闻批评与侵犯公民、法人名誉权的界限,在法律允许限度内开展监督工作,惟此才能达到监督的目的。当前人民法院受理和审判的名誉权纠纷案件中,新闻单位作被告的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其中因新闻批评导致的官司又占绝大部分。这并不奇怪,因为舆论监督就是要把一些错误的行为公之于世。但由于这种曝光、批评是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公开进行的,若有失误,则必然损害对方名誉;即使是在报道的枝节问题上或具体措词上有不够准确之处,对方也会感到极度不满。在实…  相似文献   

9.
新闻舆论监督开展的阻力之一,就是本属正当、合理的批评、劝戒性报道,被迫止于无可奈何的侵权纠纷调解甚或败诉。正常发挥新闻媒体监督的功能,关键在于从法律上对舆论监督对象的名誉权保护限制事项在法律上作出相应规定,使得名誉权的保护不能成为阻却舆论监督的依据。仅仅一般地在法律文本上笼统地承认公民或法人享有权利是不够的,因为这些被承认的权利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能与其他同样也是合法的权利发生冲突。公民或法人名誉不被新闻报道施以消极影响的前提条件,是名誉权主体确保自身行为没有理由成为媒体监督批评的对象。对被监督对…  相似文献   

10.
一、新闻监督与名誉权保护的冲突新闻监督与名誉权保护同为现代文明中的重要内容,可是二者有时候会发生冲突。新闻监督制度与名誉权保护制度从根本上是一致的,都是建立社会的民主和  相似文献   

11.
梁锋 《新闻前哨》2014,(7):86-86
大众文化是指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社会中为普通民众生产,并为普通民众所参与和消费的一切物质、符号、观念和活动。大众文化,是伴随着工业化、都市化和市场化的历史进程,由于现代都市大众的出现,以及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出现的具有读写能力大众的形成,特别是由于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大众传播媒介的出现,市场化的文化机制的形成,才逐步形成的具有明显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文化。大众文化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西班牙哲学家奥尔特加《民众的反叛》一书中。主要指的是一地区、一社团、一个国家中新近涌现的,被大众所信奉、接受的文化。  相似文献   

12.
陈堂发 《新闻界》2003,(1):27-28
在处理批评报道难以避免的细节失实所引发的公民名誉权纠纷方面,我国司法实践对名誉权显然采取了全面、严格保护措施。对法律真实的苛求使批评监督性质报道的开展承受额外压力。一般地讨论优先保护名誉权还是言论表达权已意义不大,但必须肯定的是,社会制度(自然包括法律制度)的首要价值在于正义。任何法律和制度,不管它们如何显示效率和效力,都应该将道德理念作为基点,包容正义精神。诸多被判侵权事实成立的案例表明,媒体对事件真实性负有核实责任的能力和允许核实的空间是相当有限的。就新闻职业能被提供的条件而言,媒体核查义务…  相似文献   

13.
新闻侵害公民名誉权与法人名誉权之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新闻侵害名誉权在新闻侵权中占有很大比例。目前虽然已经有很多关于新闻侵害名誉权的论著,大多把新闻侵害公民名誉权与法人名誉权相提并论的。其实,新闻侵害公民名誉权与法人的名誉权固然有很多共性,但是两者也有很多不容忽视的相异之处,本文拟专门就此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14.
来自192个国家的普通民众与政府首脑齐聚哥本哈根。12月上旬,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召开。这是人类为了拯救自己而进行的一次超大规模集会。  相似文献   

15.
论点辑录     
传媒如何监督司法?近年采,各种新闻媒体对法院的监督力度已经有了明显的加大。这是十分可喜的趋向。但是,这种监督还需要进一步强化。由于我因的主流媒体是所谓“机关报”类型,媒体对本系统、本行业问题的揭露和评论不免要受到某些掣肘;当涉及到某些高级官员的时候,现行的新闻体制和相关管理制度的弊端尤为明显。新闻自由不仅是公民的一顶宪法权利,而目它有助于维护各种官员的操守,有助于促进健康价值的弘扬,有助于疏导某些冤情,当然也就有助于维沪社会秩序的稳定。应该说,媒体的这种监督对于维护官员操守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传…  相似文献   

16.
魏永征 《青年记者》2015,(10):75-78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新闻媒介上指名道姓批评政府官员的文字一向十分稀少,受到批评的政府官员以侵害名誉权为由起诉批评者的案件也很罕见,而这样的案件以官员败诉结案的可能是绝无仅有。上世纪90年代,江苏省徐州市文化局局长吴敢起诉下属研究所女作家袁成兰侵害名誉权案,经徐州市两级人民法院两审和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审,历时三年有余,终以袁成兰胜诉结案。经数十家报刊报道和评论,轰动全国。  相似文献   

17.
王娟  王钰 《新闻爱好者》2012,(13):10-12
政务微博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过去政府部门与民众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使得政府部门在政务信息的上传下达上更为及时和方便。政务微博有利于政府部门及时地了解民情、征求民意,积极吸纳民众的智慧,更好地科学执政。本文对中国政务微博的概念内涵及传播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中国政务微博发展的背景和现状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政务微博的具体维护技巧,以期为政府部门和政府官员维护管理政务微博提供可操作性的建议指导。  相似文献   

18.
普通民众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县级广播电视台身处基层,应该把普通民众作为新闻报道的主角。普通民众的采访,记者应掌  相似文献   

19.
净化受众生态环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琴 《声屏世界》2007,(10):10-11
近段时间,有关社会急剧转型时期民众心理问题的报道经常见诸各大新闻媒体。从媒介生态学的角度分析,这与受众生态环境遭到污染不无关系,大众传媒在当今文化形态与社会结构中起着主导作用。随着社会转型加剧,人们在精神消费上对媒介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大众传播中的任何生态污染或失衡都会对人类的生活和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媒介所肩负的责任重大,它所营造的媒介生态环境影响着大众群体的自我认知和行为。  相似文献   

20.
李云 《山东档案》2014,(5):29-30
近年来,档案馆不断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编史修志、工作查考、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详实的档案资料,为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提供了可靠的凭证和依据。特别是在服务民生方面表现突出,普通民众查阅档案的比例不断上升,查阅档案的内容也相对集中,越来越多的民众走进档案馆,查找自己所需要的材料。一、档案查询利用实例5月21日,一位老人来到县档案馆,查找自己当民办教师的相关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