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动乱过后,每见“国际大环境”、“大气候”字眼,联想美国在这次动乱中扮演的角色,便翻出尼克松的《1999,不战而胜》展卷一读,令人深思。作为一个资深前总统、老牌政治家,尼克松对国际形势的战略分析和预测具有特别的代表性和影响力。他对许多重大问题的建议则与美国出台的政策间存在着相当的渊源关系。《1999,不战而胜》一书从总体来说,是尼克松站在美国立场上对未来国际战略格局与形势作的分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前总统尼克松逝世之际,美国兰登书屋赶印他生前撰写的最后一部著作《和平以后》(Beyond Peace),第一批书已于4月27日,也就是尼克松葬礼之日印刷完毕。该书论述美国在冷战以后时代的新计划,并且对目前美国在波斯尼亚和海地的政策提出抨击。  相似文献   

3.
李昕 《云南档案》2008,(6):51-52
<正>2007年11月29日南方周末文化新闻版发表了《蒋介石解密蒋介石》一系列文章,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介绍了四大家族档案尽归胡佛的始末,并公开了一些不为人知的日记细节。例如《档案里的宋子文》、《日记里的蒋介石》、《宋子文在蒋面前拍桌子》、《蒋介石如何指导蒋经国读书学习》等。南方周末记者采访了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的人不会不知道尼克松。知道尼克松的人不会不知道水门事件。知道水门事件的人不会不知道,那是两个小记者掀起的轩然大波——尼克松总统在水门事件中被拉下了马。 1972年6月17日,美国的一帮警察在华盛顿的水门大厦里——那是美国民主党总部所在地——抓住了5个装窃听器的人。6月18日,《华盛顿邮报》以显著位置报道了这一事件。6月19日,尼克松的新闻秘书称这一事件是“三等盗窃未遂案”。尼克松则否认白宫与这一事件有任何关系。 《华盛顿邮报》负责这一事件报道的两位记者不吃这一套。他们一个叫卡尔·伯…  相似文献   

5.
锦江小礼堂那条长花带 1972年2月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应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邀请访华,中美交往的大门重新打开.尼克松访华期间,中美双方将在上海锦江饭店小礼堂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也称《上海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相似文献   

6.
孟红 《新闻世界》2008,(3):53-53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中国之行震惊了世界。时任中国外交部长的乔冠华和美国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受命共同起草《中美联合公报》。  相似文献   

7.
《兰台内外》2011,(3):59-59
美国记者李台珊最新出版的传记《宋美龄:走在蒋介石前头的女人》一书披露,宋美龄晚年学画颇为自得,但蒋介石非常不买账。  相似文献   

8.
艺术创造的新锐的工具──胶片影像记录仪和图像扫描仪美国副总统尼克松1971年接见美国乒乓球代表团的名单中显然没有TomHanks,但在《阿甘正传》中,我们却看到了他与尼克松握手寒喧的“历巴镜头”。这段以假乱真的影片是电影艺术家与电脑工程师合作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新出传记     
尼克松是20世纪中美关系的关键人物之一,也是世界知名的政治家和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总统之一,他的多部著作,如《领导者》,《不战而胜》等很  相似文献   

10.
在各种大众传播媒介每天向社会发布的大量信息中,独家新闻,总是以它独有的因材、独有的深度、独有的社会效果而显得卓尔不群。比如:1972年,美国《华盛顿邮报》的两位记者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在进行了长达数月的调查后,终于搞到了一条震惊世界的消息——共和党人在民主党总部水门大楼安装了窃听器,现任总统尼克松卷入了掩盖罪行的活动。这条爆炸性新闻发表后带来的后果是:两位记者一夜之间成了超级美国英雄;《华盛顿邮报》的发行量剧增到一个它的老板“做梦都想不到的数字”;尼克松总统黯然下台。《华盛顿邮报》关于“水门事件”的报…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一批批档案的解密,历史总在不断重新书写。2010年8月美国《史密森尼杂志》刊发了一篇文章,盘点了未来几十年中值得关注的九宗解密档案。2011年:美国国务院历史学家办公室计划公开尼克松、福特政府时期的外  相似文献   

12.
创办于1923年的《时代》杂志,是美国影响力最大的三大新闻周刊之一,有世界“史库”之称。它对新中国的报道在1972年前后有一个明显的分水岭:之前,一直持反华立场;尼克松访华后,其报道才趋于客观。该杂志辟有“封面人物(或专题)特写”,每期都有一篇重磅文章。从1951年到1975年,周恩来6次登上《时代》封面。  相似文献   

13.
在鼍鼓声中诞生《人民日报》是在鼍(音托,战鼓)鼓声中诞生的,创刊号上一片战声。头版头条是一条长头新闻,揭露蒋介石玩弄“黄河归故”的阴谋。标题是《国民党当局破坏菏泽协议蓄意放水淹我解放区不顾七百万人民生命财产图逞内战阴谋中共中央发言人表示坚决反对》。二版登了四篇关于黄河问题的新闻、文章,包括冀鲁豫人民对蒋介石的抗议、《冀鲁豫日报》社论《坚决实现菏泽协议》的摘要、李庄写的题为《为七百万人民请命》的文章。一版还登了两条引人注目的新闻:一条的标题是《国民党军结合敌伪高唱备战大举调动屡犯我解放区三个半月大小进攻七百余次》;一条的标题是《豫北形势紧张声中蒋介石到新乡中央社对其活动隐匿不报》。三版登了国民党猛攻我四平街的新闻、刘白羽写的通讯《英勇的四平街保卫战》。“黄河归故”是蒋介石全面内战部署的重要部分。1938年,国民党政府扬言保卫中原,在郑州附近的花  相似文献   

14.
上海文艺出版社新近出版章含之著《风雨情》一书中,叙述了一件鲜为人知的事情,这是中美建交之前的一段小插曲。 1972年尼克松派遣黑格将军率领庞大的先遣队来华作全面准备。黑格将军与中国领导商谈起草公报要点,落实尼克松访华细节,并沿着尼克松访华路线  相似文献   

15.
尼克松的"黑匣子"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 尼克松访华的前几天,一架美国运输机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一个秘密的集装箱从机上卸了下来,这是中国人从未见过的活动型卫星地面站.在中方有关人员的协助下,美国的这个卫星地面站便安放在北京首都机场.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闻代表团到美国时,正是水门事件发生之后,尼克松接受调查的关键时刻。临行前,周恩来交代:若有人问起对水门事件的看法,要给尼克松"抬轿子",不作负面言论1973年5月17日下午4点半,由新华社社长朱穆之率领的中国新闻代表团乘坐的波音747飞机,到达了美国纽约。飞机在纽约上空盘旋时,时任《光明日报》编辑部负责人的张常海从舷窗往下看,地上的一栋栋高楼,就像"西安的碑林一样"。82岁的张常海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这是1949年以来,中国新闻界第一次正式访美。来机场迎接他们的,有美国报纸主编协会、《华尔街日报》和道·琼斯公司的负  相似文献   

17.
上海专栏作家小宝(真名何平)写了一篇"以笔墨为刑具"的文章(收录于《老而不死是为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出版),内容是评李敖、汪荣祖《蒋介石评传》。文章不长,却足以看出当今一些文人的毛病。  相似文献   

18.
如果要说哪一份报纸能代表美国,很多人会提出《纽约时报》。然而近年来《华盛顿邮报》后来居上的势头非常迅猛,这个势头始于15年前的“水门事件”。当时这家报纸的两名记者伍德沃德和范斯坦因在发现线索后穷追不舍,终于搞出了牵连到白宫最高领导人的一大政治丑闻,最后迫使尼克松总统辞职。这两位名噪一时的记者事后还写出了《总统的诡计》一书,并由几位著名明星领衔主演,将其情节搬上了银幕。《华盛顿邮报》由此而开始声誉鹊起。去年11月以后,美国政界又一丑闻“东窗事  相似文献   

19.
尼克松下野之后,著作接连问世。首先是于1978年的《尼克松回忆录》,洋洋百万余言。其后有:1980年《真正的战争》,1982年《领袖们》,1983年《真正的和平》,1985年《再不要越战》,1988年《1999:不战而胜》,1990年《角斗场上》。上述诸书中,尼克松格外偏爱的就是《1999:不战而胜》。他在该书后面“作者的话”中,不无深情地说:这部书是我毕生从事对  相似文献   

20.
贝索斯2.5亿美元接过《华盛顿邮报》,外界有两大疑问:第一,2.5亿是不是太便宜了?第二,为什么购买者是贝索斯个人,而不是亚马逊公司?公信力与个人情怀华盛顿邮报是美国顶儿尖儿的纸媒。该报历史上,1970年的水门事件,直接导致了当时总统尼克松的下台。《华盛顿邮报》由此获得了国际威望,被视为继《纽约时报》后美国最有声望的报纸。《华盛顿邮报》擅长报道国内政治,与侧重国际事务的《纽约时报》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