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刘蓉  王东维 《历史档案》2007,(1):55-57,80
图书分类在科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宋代史学家、目录学家郑樵曾说:“类书,犹持军也。若有条理,虽多而治;若无条例,虽寡而纷。类例不患其多,患多之无术耳。”郑樵的话形象生动地说明,分类如有系统,分得细密,书籍再多,也能条理清楚。如果没有系统,就会杂乱无章。类例不明,图书失纪,也就更谈不上研究了。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献,首先就要掌握古代史籍的分类,而史籍分类,则主要体现在历代编修的诸多目录书中。史部目录的形成,又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历史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史部分类中,"史评类"是史部分类中较晚出现的一个类目,从发明到普遍应用,历南宋而清代。南宋时,以晁公武在《郡斋读书志》中创设"史评类"为标志,此一目录分类正式出现。元、明两代,目录学家虽间有采纳"史评类",却未受到普遍重视。直至清代,以《四库全书总目》编纂为契机,"史评类"这一类目才被重新采纳并得到广泛认同。实际上,"史评类"的创设轨迹颇为复杂,有着更为丰富的历史细节。从客观上看,史评类书籍达到一定数量当然是独立设类的必备条件。但更为重要的是,在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中,时人对史评类书籍所存有的喜好与偏见,以及各朝代目录学理论和实践的水平,直接影响到这一类目的存废。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目录学中史部之演化轨迹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部是古典目录学四部分类体系当中的一大部类。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叙述这一部类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文章着重指出,在处于初始阶段的两晋南北朝四部分类体系当中,还没有地理和谱牒两大子目;唐初编纂的《隋书·经籍志》,始将地理和谱牒这两类书籍列入史部,乃是借鉴了刘宋王俭的《七志》和萧梁阮孝绪《七录》这两部非四部分类目录的类目设置;在此基础之上,史部目录始得以逐渐完善。  相似文献   

5.
《江西图书馆学刊》2019,(4):124-128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成书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是纂修《四库全书》的相连产物。它成书早于《四库全书总目》,又颇为简明、便于使用,是了解乾隆以前古代书籍的基本书目。虽然此前已有整理本,但仍存在很多讹误,需要予以指出,故对其史部提要之谬误进行考订,以方便读者读书治学。  相似文献   

6.
金华 《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12):132-133,136
作为“纲纪群籍,簿属甲乙之学”,目录学的发展关系重大。随着七部分类到四部分类法转变的完成,史部目录的地位最终突显出来。直到《隋书·经籍志》(为了叙述方便,仿照惯例《隋书·经籍志》简称《隋志》《汉书·艺文志》简称《汉志》)的完成,史部目录终于独立而且下设各子目成熟完善,为后世所效仿。  相似文献   

7.
清代浙东史学名家邵晋涵参与四库馆。撰写总目提要,在史部的二十七种提要中,正史占了二十二种,这些史部提要在探究史家学术渊源、分析史书之得失、考订书名流变、标明史书的篇章体例、辨析版本的优劣真伪、叙述篇帙的分台存佚等方面,体现了中国古代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价值与成就。  相似文献   

8.
杂谈目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澄渊 《世界图书》1991,(3):38-39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14.
自刘向、刘歆父子之《别录》《七略》起,古医书目录逐渐增多,使得古典目录学的内容更加充实。结合古医书目录学源流,针对综合性书目和专科书目逐一分析了古医书目录学的特色,指出了古医书目对古典目录学具有补充和发展的作用,为利用古医书目录检索文献信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文章从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元明至清代时期逐一剖析古代官修目录演变轨迹,其间呈现的义例、著录、分类方法等将对其他目录形式发展与完善起到重要参考价值,指出我国古代由政府主持的官修目录对于我国古代目录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