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正>我是在战乱的年代里1931年出生的。出生后妈妈带我非常不容易,因为我父亲就没有管过我和母亲的生活,可以说他是很不负责任、不称职的父亲。为此,母亲带着不满周岁的孩子到处折腾。抱我到过母亲的同学家住过,后来又到叔伯叔叔、婶婶家呆过。母亲是很要强的人,不愿意过这样的生活。不久母亲遇到一位学过助产工作的郭姨,她的丈夫死了,不愿意在封建的大家庭里坐守。母亲也是在盛京医院学过助产工作,就这样两个人合开了一个小诊所,自己心情好多了。孩子仅一周岁怎么办呢?没办法只能把  相似文献   

2.
舅舅来了,却被母亲拒之门外。年过半百的他,像孩子一样在门外哭了起来,说:“姐,我错了还不行啊!”母亲不为所动,坚持不开门。  相似文献   

3.
我是个孤儿,幸好婚后丈夫关怀体贴,孩子聪明懂事,我总算甩掉了童年的阴影。然而一场车祸从天而降,我成了没有经济来源的单身母亲。不想一辈子靠救济金生活,我决定重返大学校园。有了学位我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抚养儿子长大。然而没有亲人的鼓励和支持,我很快发现这条路异常艰辛。  相似文献   

4.
大家知道,台湾远在“他乡”,祖国是一只雄鸡,台湾便是鸡宝宝;祖国是妈妈,台湾便是躺在爱河里的孩子。谁不曾爱抚自己的孩子,谁不曾深疼自己的孩子。多少年来,祖国母亲日日夜夜等待着孩子迷途重返投向母亲的怀抱。这一年,非典袭来,祖国母亲与孩子们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制伏了肆虐的病魔,可是祖国妈妈无时不在挂念着自己的孩子———台湾啊。你可曾看到1997年的香港、1999年的澳门,他们一个个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他们在祖国妈妈的呵护下,健康、茁壮地成长。为了盼望你早日归来,妈妈的恒心,没有在风浪中动摇。“尽管我漂泊在远方,可是我心在故乡…  相似文献   

5.
2.母亲死了(陈化明)我的母亲非常善良,一生勤勉,是我家的支柱。她生了十个孩子,但只有四个长到成年。一九三二年,九一八事变一周年纪念日,平乐有纪念活动。我去参加演出抗日的话剧。离家时,母亲还为我做了晚饭。  相似文献   

6.
“妈妈,我口渴了。”《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见到杨丹,正是幼儿网放学时分。“妈妈给你五块钱,去买瓶水。记住只能买水,不能买饮料或者可乐。”5岁的男孩拿着钱迅速跑开。五分钟后孩子回来,“妈妈,钱不够。”“五块钱还不够买瓶水啊?”杨丹觉得疑惑,但没有像别的母亲那样迅速去两百米远的小卖部问个究竟,而是又掏出一块钱,递给孩子。  相似文献   

7.
回首我的军旅生涯和成长过程,感触很多。我能够从一个农村的孩子,成长为部队干部,有时还舞文弄墨,打心眼里感激党的培养和领导、同志们的帮助。而最使我难忘的还是母亲的纺车声。我的家在中原农村,生活一直不宽裕。我兄弟妹妹6个,父母亲含辛茹苦地拉扯我们成人已属不易,再供养我们上学,就愈显得艰难。为了家庭生计与我兄妹们的读书,我母亲的大半生就与一架木纺车结下了不解之缘。嗡嗡、嗡嗡、……母亲的纺车声是童年的摇篮曲。在母亲的纺车声中我咿呀学语。在母亲的纺车声中我蹒跚学步。在纺车声里,母亲给我讲孟母三迁,讲凿壁渝…  相似文献   

8.
都说母爱是伟大的,我可是个自私的母亲。别人看我给小孩记日记,连声赞扬。其实我是因为我对自己4岁前的事情一概懵懂无知,所以我给自己的小孩写日记,免得她到时问我,我无以作答。再说,我记日记的时候.我可以把自己为她所做的一切写进去,等她长大了,白纸黑字为证:你看,我把你养大容易吗? 我还有些自私的地方,实在愧对孩子。譬如,孩子还在肚子里时,单位照顾我不必到外地采访。我怕拉新闻部的后腿,就在长沙东奔西跑。采访任务倒是完成了,可孩子快出世了,一照B  相似文献   

9.
“我母亲特别爱音乐,她给三个孩子全取了音符的名字,我哥哥叫多多,我姐姐叫米拉,我叫索拉。”  相似文献   

10.
一九九八年的洪灾中,人民解放军某部在洪水中救出两个小女孩。小孩的母亲和另外两个弟弟和妹妹却不幸遇难。孩子的父亲没有在家保护他们,也没在抗洪战线,而是在省城『打工挣钱』。当政府把解放军救下的孩子交给这位父亲时,他却说:『我没能力养活她们!交给国家吧!』在新闻界炒作下,孩子被北京一个学校免费接收了下来,并且要吃穿住包到十八岁。  相似文献   

11.
爱贴在背后     
我怀孕已经九个月了,出门越来越不方便.昨天是我母亲的生日,丈夫出差去了,我只好一个人上街去母亲家. 步行两分钟之后,我来到了车站.公共汽车还没有来,后面有人轻轻拍我的肩膀.我转过身,一位漂亮的姑娘指着自己身后的长椅说:"大姐,你坐吧!"  相似文献   

12.
随笔     
情感 怀抱 心理学家说,在一场突然的事变中——比如火灾、爆炸、坍塌——孩子们的第一个反应是扑进母亲怀里,而母亲的第一个反应也是紧紧搂往孩子。孩子脆弱的心灵化解不了一场惊变,而母亲的怀抱仿佛是一块海绵,缓缓地吸收孩子的恐惧,直至平复。专家说,在灾变中身边没有母亲的孩子,以及找不到母亲的孩子,心理将会遭受无可挽回的创伤。恐  相似文献   

13.
变化美国     
63个宝宝,61位母亲。 如果改换一个场景和时间,美国广播公司策划的这次母子秀应当充满欢爱。但,当这幅照片传遍全球的时候,很多人很伤感:这63个婴儿没有父亲,这61个母亲没有丈夫。 最大的孩子出生在去年9月13日,马上就要一周岁了。而此刻,让孩子失去父亲让妻子失去丈夫的9·11事件,也要到一周年纪念日了。 19个恐怖分子,几架飞机,在顷刻间改变了这些幼小婴儿的命运。哈文·法伊夫的宝宝才一个月大:“宝宝是上帝赐给我的礼物,然而当寡妇、独自生孩子却不是礼物,那是十分残酷的事情。” 去年9月9日,她欣喜地告诉丈夫自己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见到她是在深秋,满眼都是飘零的落叶. 当我把苦恋了3年的冰正式推到我父母的眼前时,母亲对于眼前这个农村出身的苦孩子没有半点好感.那时的冰又黑又瘦且极不善言辞,母亲冷冷的,只有一句话:"你们死了这条心吧!"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个乡下孩子.母亲是土生土长的乡下人,没什么文化.但没文化的母亲对孩子的爱并不会因为没文化的原因而比有文化的母亲少一分,只不过有的时候会以"特别"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己.  相似文献   

16.
阿健  臣成 《出版参考》2004,(12):11-11
我是个乡下孩子。母亲是土生土长的乡下人,没什么文化。但没文化的母亲对孩子的爱并不会因为没文化的原因而比有文化的母亲少一分,只不过有的时候会以“特别”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已。  相似文献   

17.
曾飞 《新闻天地》2006,(12):22-24
一次偶然踏访,将一个贫困家庭和两个大学生连在了一起;一次爱心善举,一个记忆中没有母亲的孩子找回了久违的母爱……  相似文献   

18.
谈"竹"色变 我只有5岁时,父亲就去世了,那是1958年.我是这个家庭的第六个孩子,也是唯一的男孩.父母和五个姐姐对我宠爱有加.父亲早逝,母亲就把所有希望寄托在我身上,小小年纪,逢年过节饭桌上,母亲让我坐正位,家族中的各类祭祖活动,也由我代表家庭出席,我俨然成了父亲的化身. 大约是读小学低年级时,有一天我因身体不适请假回家.进门却发现,屋内地上、桌上,就连床上也满是书籍和字画.我的突然出现,让母亲有些惊慌失色.母亲说,本想等你长大些再同你讲的,你看这幅墨竹,画得多好,这是清代大画家郑板桥的画."郑板桥"、"墨竹"就这样留存于我的脑海里.以后每到大年夜,母亲都会从箱子里取出那些字画让我看,还千叮万嘱不要到外面讲.  相似文献   

19.
母亲在电话里哭了,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母亲的无助。父母的身边没有儿女陪着,而母亲瘦小虚弱的身躯除了照顾年迈多病的父亲外,还继续做着养大孙子辈的传统家务,母亲可以稍作休息的时间是在  相似文献   

20.
如何教育孩子成才,是天下每一个母亲、每一个家庭都关心的话题。近日,湖北教育出版社推出《架个天梯给孩子》,就是一本蕴含“母亲文化”的生动的育儿教材。该书由2002年全球最高奖学金——弗里曼亚洲奖获得者18岁武汉少年艾天的母亲撰写。今年9月底以来,当地媒体《楚天都市报》连载还未面市的该书不到十期就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