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面桃花     
人面桃花,出自唐代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相似文献   

2.
人面桃花     
《广西教育》2007,(5C):29-29
人面桃花,出自唐代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相似文献   

3.
人面桃花     
这一年的清明时节,天气晴朗,草长莺飞,春意袭人.这样的好天气,自然适合出去游玩一番.崔护放下手中的书本,外出踏青. 春光明媚,轻风拂枝叶,崔护信步而走.不知不觉离城已远.他忽然觉得有些口渴,寻思着找一处乡野农家歇歇脚、讨些水喝.  相似文献   

4.
人面桃花     
《学子》2004,(7)
唐代诗人崔护(生卒年不详)容貌俊美,才华横溢。一年清明节,他独自去城市郊游,看见一农家屋前,花盛开,灿若朝霞。他因口渴,就前去叩门,说:“有人?我是读书人崔护,求杯水解解渴。”掩着的门开了,一位姑娘端出茶水。崔护见姑娘温、美丽,喝完茶,好久不愿离去。姑娘见崔护温文有礼,着桃树,低头弄衣带,也不进屋。后来,崔护告别时,姑送到门口,双眼含情脉脉。崔护想念姑娘,第二年清明,他又重游旧地,桃花依,但屋门紧闭,寂无人声。他情不能抑,便在农家门上了一首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几天后,崔护偶然又…  相似文献   

5.
人面桃花     
1 惊艳我叫空。是长安第一名捕。那一年的长安被太多的绮丽繁华浸得醉醺醺,软绵绵的。虽算得上是盛世太平,但也总有一些江湖大盗不甘寂寞,喜欢制造稀奇古怪的案子,闹得人心惶惶。最近就出了一个夺面玉郎。夺面,一点也不假。他专门找年轻美貌,才艺俱佳的女子下手,不奸淫,只是,剥下她们的面皮。至于玉郎,虽然谁也没见过他长什么样,  相似文献   

6.
人面桃花     
博陵崔护,资质甚美,而孤洁寡合。举进士下第①。清明日,独游都②城南。得居人庄,一亩之宫,而花木丛萃③,寂若无人。·扣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入,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④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崔以言挑⑤之,不对,彼此注目者久之。崔辞去,送  相似文献   

7.
人面桃花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一 5岁时,相士到我家中,说我家倚山而建,乃大富之相,只是我命中注定有桃花一劫,需破了满山的桃花,方可化灾。父亲一笑置之,给了相士些碎银子,打发他走了。母亲死后,她亲手种的桃花便成为父亲惟一的精  相似文献   

8.
人面桃花     
人生就是一张答卷,上面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问答题,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答卷。一般的答卷用笔来书写,人生的答卷却是用行动来书写。  相似文献   

9.
人面桃花     
唐德宗时,举人崔护在长安考进士落第,仍留在京城,准备再考。第二年清明那天,他到城南郊外游春。不知不觉走远了,口渴起来,就走到一户农家讨水喝。自报姓名后,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把崔护让进庭院,随即放下茶几、座椅,端来一杯香茶,就默默退去了。崔护坐下,一边喝茶,一边随意察看庭院。见  相似文献   

10.
人面桃花     
唐朝人崔护,年轻时赴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不幸落第。清明节那天,他闷闷不乐,独自去城南郊外踏青。因酒后思茶,便向一户庄院扣门,不料开门的竟是一位楚楚动人的少女。少女问过情况,就端出一杯茶,还搬来一张椅子,自己却倚在桃树旁含情脉脉地注视崔护。崔护告别时,那少女送至门口,“如不胜情而入”。崔护对此念念不忘。第二年清明,他又去城南,想再见那少女,  相似文献   

11.
人面桃花     
“咚,咚咚,……”“有人在吗?”崔护轻轻敲着小扉,等待着里面的回音。“吱呀”一声门开了。一阵桃花香味扑鼻而来。“好一个漂亮的姑娘,在这满园桃花的小院中,我不是在做梦吧?”崔护想。  相似文献   

12.
人面桃花     
传说唐朝时有一位到京城应考的读书人,有一次他到城南郊外游玩,玩得正酣时突觉口渴,恰好他看到一户人家,于是就  相似文献   

13.
人面桃花     
唐人孟《本事诗·情感》记述了这样一个美妙的故事:唐朝时候,博陵人崔护曾于清明日独自一人到长安城南郊外去游玩,在村边一处人家,见有一女子独自倚着一枝小桃树伫立观望. 那女子瞩目流盼之间,似乎对面前的陌生男子,颇寄以意想.第二年清明节的时候,崔护若有所念地又来到庄上寻访.只见大门扃闭,桃花盛开,却不见一个人影儿.失望之余,感慨系之,便命笔题写一绝于左扉之上:“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春风.”  相似文献   

14.
人面桃花     
革命与人面桃花有什么关系呢? 格非的一部写革命的小说干嘛要用人面桃花做书名呢? 兴许由于那个也算轰轰烈烈革了一场命的主角是个女性,那个叫做秀米的江南女子。 人面桃花该同那首诗有关系吧,那首广为传诵的唐诗: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一次春天的邂逅,一个少女的顾盼有情,一种无处抵达的表白。多美啊!一种散发着春芬芳、春的气息和书卷香的美,一种遗憾的美。遗憾的美是叫人更加难以释怀的美。是谁造成了这样的遗憾?是时间。桃花还是去年的桃花,人面却已杳然,错过了的就不可复得。走出这首诗,走出那两个人的故事,就没有人没有这样的怅惘: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于是人面与桃花,人与花,就成了人与自然的对比,生命被抛进了时间的河流:人生短暂,宇宙永恒。就像曹植吟咏的:“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送应式式》);就像阮籍感慨的:“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咏怀诗》),就像苏东坡吁叹的:“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前赤壁赋》)。格非想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借用了人面桃花的意象吧。人面是女性的代称,也指代人的生命,进而指代人生,人的命运遭际;桃花象征春天,象征时间,象征美好,象征人力所无法改变的自然:桃花源的梦想无不在时间的冲刷下破碎。格非的这部小说,确然是关于革命与乌托邦的小说,关于历史与个人欲望的小说,但也是关于时间的小说。桃花不是没有象征空间。陆侃得到的桃源图,王观澄经营的花家舍,张季元们构想的大同世界,秀米建造的普济学堂,是性质相同的乌托邦,都是人的执念的空间化。但他们都需要在时间中被显现,而又在时间中被否定因而在时间中永存。乌托邦永远不可能真正企及(因为人的欲望无止境),它也因此被时间化。桃源常在——桃花依旧笑春风,而生命不长在——人面不知何处去,这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遭遇,它形成历史的循环和轮回。所谓“光阴流转,幻影再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秀米在临终前,从陆家的宝物——忘忧釜里看到的,就是这种循环和轮回。她看到了一朝出走、渺不知所终的父亲(那是她的过去),也看到了她早已失散、无法认识的儿子(那是她的未来)。时间在收获秀米的生命时,把历史和人生的真相骤然出示给她,就那么短暂的一瞬。让她明白,人生如冰花般脆弱,而人不经历一趟人生又不知道满足:临了方才徒然明白哪些是真哪些是幻。  相似文献   

15.
16.
春风吹绿了渭水两岸,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清明佳节。在长安城南的黄土路上,间或走着几个扫墓或踏青的人,冷冷清清。时值德宗贞元初年,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天下颇不太平,所以人们出游的心都冷了。然而草木知春,应时而发,道路两旁,山涧崖谷,到处是一片芳草萋萋、桃红李白的繁盛景象。  相似文献   

17.
格非的《人面桃花》中人物性格都具有原欲意义上的理想主义色彩。小说所表现出来的中国历史的风云激荡、古老乡村,包括家庭组织在内的溃败,都被织进了这张原欲之网。文章由三部分组成:一、自然欲望的原始冲动;二、“母性”和“女儿性”的缺失与回归;三、理想和自我的追寻。一、  相似文献   

18.
文章梳理了新时期文学中“人面桃花”模式的爱情作品,剖析其质素构成、发展脉络、内蕴本质及走向。这一类型的作品处于文学进行世俗观照与终极关怀的联结点,言说了千百年来灵与肉之间的游离。“人面桃花”恋情模式是生命剥离了世俗假面和规则桎梏后的本性呈现,呈现出对人本性的认同性寻求。但伦理的困境与约定俗成的压力却使得原初的爱情阐述搁浅于失语的海域,且由于作家无法解决这个模式伊始的不合规定性,在世俗理性与人文关怀之间徘徊不已,这一切都使得“人面桃花”恋情模式最终走向了游戏的迷途。  相似文献   

19.
在祖国美丽的南疆南宁,有一个风景秀丽的休闲好去处——青秀山。青秀山一年四秀花团锦簇,绿树成荫。青秀山上的桃花园,更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前去一睹它的风采。在桃花丛中漫步,欣赏桃花绮丽的景色,实在是一件幸福的事。  相似文献   

20.
《春尽江南》于2011年8月出版,这部小说是格非《人面桃花》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均创作于新世纪,分别写了国民革命早期、五六十年代和当下的中国。作者用优雅、精致、坚韧的语言一步步地逼近现实,用花家舍的兴衰消解了乌托邦的神话,并在这个过程中展示了人类各种情感的幻灭与破碎以及命运的无常与宿命感。虽然言辞之间可见淡淡的悲伤与无奈,却也大大迥异于创作初期的虚无主义和绝望感,更多的是通过对个体生命在历史的沧桑变幻、时代的交替更迭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叙述,揭示时代的症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