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设计思路本文是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节选的片段,作者是我国天才的语言艺术大师——曹雪芹。《"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讲述的是林黛玉初进贾府,王熙凤与其见面的情景。曹雪芹用他的那支生花妙笔,对王熙凤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下以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吉春亚教学《"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的课例逐一分析。一、切合文章主题的导入师:同学们,初次见到吉老师吧?  相似文献   

3.
一聊课题师:伸出手来跟我写课题。从课题中我们可以看出文中有两个人物——"凤辣子"和林黛玉。齐读课题。(生读)师:文中还有一个人物是——生:贾母。师:有同学读过《红楼梦》吗?这个填空能不能做?(出示)"凤辣子"贾母林黛玉文中的母亲刚刚去世,她的外婆  相似文献   

4.
本设计的教材选自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人物描写一组》。  相似文献   

5.
教学理念古典名著大都是通过鲜明而内涵丰富的人物形象来打动、感染读者。因此,理解人物形象是读懂名著的关键。本文主人公"凤辣子"正是作家鼎力打造的典型形象之一。本节课旨在品读描写王熙凤的外貌与语言的文字,引导学生体会作家笔下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复杂性,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红梦楼》原著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设计意图] 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讨论.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更多发挥自己语言和才能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发现、质疑、创新.引导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肖像、动作、神态等描写人物的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提高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7.
《江西教育》2014,(3):22-22
【教材重难点分析】 本片段重点写的是林黛玉初进大观园,在与众人相见的过程中与“凤辣子”王熙凤见面的经过。通过对这一见面过程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见风使舵的人物——“凤辣子”的形象。由于本文语言是古白话,学生对于王熙凤的服饰、外貌部分理解有一定难度。另外,理解王熙凤的美丽、热情外表下真实的性格特点,也是课文的难点所在。  相似文献   

8.
周宏 《小学语文》2012,(4):12-15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节选自名著,虽然语言与表达力极为经典,但对语文教师与语文课堂而言,要自在把握却很不容易。为了做课,我对这篇课文几番琢磨、几次试讲、几经修改,其间有颇多的感受。  相似文献   

9.
初读:你觉得“凤辣子”是怎样一个人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题目是《“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篇课文是长篇小说《红楼梦》里的一个小片段。《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曹雪芹呕尽心血,花了十年的时间才写成。《红楼梦》展现了封建大家族由盛而衰的历史,其中人物众多,关系复杂,除去那些媳妇丫鬟,有名有姓的,就几百人。  相似文献   

10.
自己读课文,想想:你觉得凤辣子是怎样一个人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篇课文是长篇小说《红楼梦》里的其中一个小片段。《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四  相似文献   

11.
刘悦 《小学语文》2009,(5):47-49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在高年级编入一些中外文学名著及节选。编者的用意是通过一定量的经典的阅读,引领学生亲近名著,阅读名著,欣赏名著,并且顺利地实现由小学高年级向初中的过渡,为升入初中大量阅读经典做好准备。如何实现此教学目标,完成小中阶段的顺利过渡?最佳的路径就是让学生走进文本中来!但前提是语文教师先要走进课文。研读教材、解读文本是备好课、上好课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2.
<正>一、文本简介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的第三篇是《"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它选自《红楼梦》第三回。作家曹雪芹极尽笔力描写了王熙凤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刻画了她隆重出场时"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典型形象。教材编排本文的意图有三: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能够在自己的习作中有意识地运用这些描写人物的方法。二、课堂片断师:读了课文,王熙凤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相似文献   

13.
朱自清先生曾说过:“没有受过相当的要问讲习的训练或是没有受过相当的咬文嚼字的工夫的人,是不能了解大意的,至少了解不够正确。”阅读教学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移情审美能力。《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品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语文课就应该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在满怀诗意的情境中,在丰富的语言想像中,让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去享受语言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15.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10年第2期刊发了“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蒋军晶《‘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课堂观察”一文。拜读之后对教师的课堂角色定位感受颇深: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意识对教师来说,已经不再陌生。但人本理论的代表罗杰斯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有“善根”;  相似文献   

16.
在《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中曹雪芹对各类人等的"哭"的描写,已将人物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抓住这一细节描写品读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7.
姚军强 《甘肃教育》2014,(22):97-97
正礼仪文化的精神内核是人伦关系、伦理价值,是人与人之间建立的一种秩序。其本质就是要指导个人通过不断的修身、反省、自律来实现理想的道德人格。礼仪文化是具体的行为规范,有其自身的制度仪式和文化特色。下面笔者结合《林黛玉进贾府》一文,谈一点简单的认识。一、动作行为林黛玉初进贾府,她的说话、举止都十分符合古代的一个未出过远门的闺秀所为。林黛玉常听得母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林黛玉的一生及她在贾府生活时寄人篱下的心理感受和具有与黛玉相似命运的女子来说明林黛玉这一"弃女"形象,并从社会、经济、性格、身体状况等方面探究其被弃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高一语文必修(三)的开篇就是《林黛玉进贾府》,这一回在《红楼梦》中本身就是作者的血泪之笔,是整部作品的"正文起头处",作者不惜笔墨做了多次暗示:黛玉进了贾府,但她绝不属于贾府的世界,贾府也把她当作"异己者",处处强化她"客"的形象。一"、凤姐"热情背后的言外之意黛玉一进贾府,迎面而来的是一个陌生的世界:陌生的亲戚,陌生的外祖母,陌生的宝哥哥,陌生等待自己的"热  相似文献   

20.
<正>学为中心,作为当下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已经在全国各地得到广泛推行与贯彻。有些地方把它当作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调子定得相当高,这都是应当充分肯定的。学为中心,体现的是以生为本,是这一教育思想的核心和灵魂。它强调的是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自己评价学习成效。在倡导学为中心的过程中,势必会碰到这样两个棘手的相关联的问题:教师的主导性有没有必要存在?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显然是肯定的。因为教师毕竟是教师,在知识的深广度、学习方法的丰富性方面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