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743年—1744年直隶地区发生严重旱灾,时任直隶总督高斌殚精竭虑,精心筹谋,赈济灾民,不遗余力。在其所采取的措施中,既有面对灾荒时的应急举措,又有针对灾荒之后的重建工作,这对减小旱灾损失,尽快恢复农业生产,无疑具有积极作用。而且在今天看来,这些措施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抗旱大西南     
当前,我国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5省份遭受旱灾,对群众生活、工农业生产包括经济社会发展都造成了严重影响,损失十分严重。此次旱灾从短期来看将会导致夏粮减产、农产品价格上升,从而加重通胀预期;而从中长期来看,连年的旱情势必引发政府对于部分地区水利设施建设滞后的思考以及注重环境治理的综合考量。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汾河中游地区明代旱灾历史资料的整理、分析及数据处理,对该时期的旱灾等级、成因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明代汾河中游共发生旱灾94次,平均每2.94年就有一次,说明本流域在明代旱灾比较严重,大旱灾和特大旱灾占到了30.8%,而中度以上旱灾也占到64.8%,超过了旱灾总数的一半以上。明代早期的旱灾数量很少,中、晚期数量较多,也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动荡。旱灾频次与气候波动有密切的关系,在小冰期气候干冷,降水偏少,旱灾频发;而人为因素又是旱灾的助推剂。  相似文献   

4.
论唐代的旱灾与政府赈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自然灾害的多发期,尤其是旱灾,极其频繁,共计发生210次,主要集中在夏、秋二季,以中度干旱和严重干旱居多.频仍的旱灾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是绝收,引发大面积的饥荒;连锁发生蝗灾和疫灾等次生灾害;导致流民潮的出现和农民起义的爆发.给百姓生活、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的灾难和损失,并严重影响到社会秩序的稳定.旱灾发生后,唐朝的统治者出于维护自己统治的考虑,及时采取了实物救助、赈贷、蠲免赋税徭役、调粟赈民及节约开支等一系列的赈济政策和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灾害,保障了灾民的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近几年来洪灾损失大,旱灾持续时间长,沙尘暴影响范围广的具体情况,在总结以往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着重地分析和研究了突发性灾害、缓发性灾害的危害,探讨了非工程措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根据国家1998-2010年减灾规划,因地制宜地提出了非工程减灾防灾对策.  相似文献   

6.
一、加强灾害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区域性和季节性强、灾害损失严重。如汶川地震、西南旱灾、玉树地震等,都给我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区域旱灾是广义的旱灾,它是在区域干旱气候过程机制响应下的自然旱灾和区域干旱人类经济社会过程机制响应下的区域经济社会旱灾的总结,可用干燥度、旱灾指数和干旱度定量量度区域旱灾,在此基础上,构建减消区域旱灾的旱灾测报防御系统,对减消旱灾危害、推进区域自然、社会、经济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文献资料法研究了滨州市旱灾历史,以调查评估法和海因里希法评估了全市建国以来50年旱灾的经济损失,分析了旱灾成因,并提出了减灾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清代台湾自然灾害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是我国自然灾害的多发地区,清代台湾的自然灾害主要有风灾、水灾、震灾和旱灾,虽然清朝统治者地方官员,采取了一些救灾措施,但不能从根本上挽救灾害造成的损失。自然灾害给台湾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甚至影响到当时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依据灰色关联理论,建立了黄河流域旱灾的灾情预估模型,并 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用此模型预估黄河流域旱灾等级划分,避免了人为主观性,又 与实际相吻合,因而是一种科学实用的旱灾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历史文献干旱记载的整理与分析,运用最小二乘法、小波分析法等方法,研究了明代黄河三角洲地区干旱灾害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明代黄河三角洲地区干旱灾害等级以中度旱灾和轻度旱灾为主,大旱灾与特大旱灾数量较少。旱灾频次的年际变化可以分为低—中—高三个时段,呈增长趋势。季节变化以夏旱最多,跨季干旱以春夏连旱最多,周期特征以42年主周期最明显。从空间分布看,北部和西部各州县旱灾发生较多,南部和东部各州县旱灾发生较少。旱灾发生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小冰期气候变化,社会原因主要是人口增长、移民垦荒、政治腐败等。  相似文献   

12.
旱灾一直影响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抗旱减灾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近几十年来,中国南方旱灾风险性有增强趋势,探究中国南方旱灾形成机理对农业防旱减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以2013年衡阳市旱灾为案例,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与应急管理等方面综合分析了旱灾风险性形成机理。利用CI指数法,对2013年衡阳市干旱过程进行了诊断,并计算了7个县域干旱危险度。结果表明,衡阳县干旱日数最大,达150d,常宁市干旱日数最小,为98d。干旱危险度最高是衡南县,衡阳县次之。这种干旱危险性的区域差异,使得衡南县、衡阳县、祁东县成为旱灾高风险区,而常宁市、耒阳市为旱灾低风险区。水利设施不足,抗旱措施不得力,强化了旱灾风险性及其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及相关访谈,收集了影响衡阳县洪市镇农户旱灾脆弱性因素的第一手数据和资料。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综合分析法对影响农户旱灾脆弱性的不同因素进行分析评价。最后,对当地的旱灾脆弱性进行总结与讨论,并提出降低当地旱灾脆弱性的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业旱灾是衡阳盆地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已严重制约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依据长时间序列的旱灾资料和经济统计数据,建立衡阳盆地农业旱灾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就衡阳盆地旱灾发生规律及对农业经济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得出:衡阳盆地旱灾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连续性与频发性等基本特征;旱灾既造成了大量的粮食减产,也加重了农业的投入,直接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系统地分析了大气环流、地形、人为因素等对旱灾形成的影响。要保证农业的持续发展必须减少农业旱灾的发生频率,减轻农业旱情,故最后提出了促使农业持续发展的综合减灾对策体系。  相似文献   

15.
依据灰色关联理论,建立了黄河流域旱灾的灾情预估模型,并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用此模型预估黄河流域旱灾等级划分,避免了人为主观性,又与实际相吻合,因而是一种科学实用的旱灾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6.
1936—1937年在四川发生了严重的旱灾。虽然时间已经整整过去七十年,但是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一下当时灾情。本文从旱灾持续时间长,灾区面积广;受灾人数多;受灾程度重三个方面分析和论述了这次旱灾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旱魃是传说中能够引起旱灾的一种旱神,人们为了消除旱灾,往往通过打旱魃的方式来禳除旱灾,祈求雨泽。山东地区打旱魃风俗延存了两千多年,直到20世纪中后期才逐渐消逝。  相似文献   

18.
1920年华北发生了一场特大旱灾,河南省是此次旱灾灾区之一。这场旱灾在河南受灾范围广大、灾情复杂并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这场旱灾的发生是由特定的自然条件、恶化的生态环境、畸形的经济结构和动荡的国内政局等因素共同促成的。灾荒发生后,上至中央政府,下至社会各界及国际力量都对灾区采取了赈灾活动。  相似文献   

19.
以献资料法研究了滨州市旱灾历史,以调查评估法和海因里希法评估了全市建国以来50年旱灾的经济损失,分析了旱灾成因,并提出了减灾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地震会引起山崩、地裂等,阻塞河道、泉水或改变水流方向,造成洛水暂时性地断流、阻塞等;旱灾特别是重大旱灾,会造成洛水流量短时间内大幅度地减少,甚至干涸;但是地震、旱灾对洛水流量的影响是短期性的、有限的,地震、旱灾过后,洛水依然安流。大地震、大旱灾会造成溃坝、缺水等严重问题,最终极大地影响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我们要重视地震、旱灾对洛水流量的影响,从历史时期地震、旱灾对洛水流量的影响中汲取经验和教训,防范于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