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结合绥北公路建设实例,阐述东北地区弱冻低液限粘土路基填筑施工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粉土填筑路基易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不同级配的土样的压实特性、不同击实功对压实性能的影响及含水量对于压缩指标的影响.试验表明:粉土的压实特性复杂;压实功增加到一定程度,粉土的最大干密度不再增加;含水量对于粉土的压缩指标影响较大.路基压实过程中要选择恰当的压实机具及压实遍数;严格控制含水量,尤其是控制填土的含水量不大于最佳含水量,以保证填土路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分析了公路路基施工中过湿土的特点,过湿土处理应注意的事项,及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九一八事变后,沦陷时期的东北作家秉承现实主义文学的传统和五四新文学“为人生”的文学态度,忠实地描写了东北人苦难的生存处境、国破家亡的精神痛苦、美好的精神品质和他们对和平、自由生活的向往。相对于其它沦陷区文学来说,东北作家这种“描写真实”、“暴露真实”的勇气和潜藏的民族意识是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5.
东北婚俗文化在清末民初这样一个急剧变动的年代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主要表现在婚姻生活、婚姻礼仪等方面,即出现文明婚俗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经济、政治、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变迁在推动东北婚俗变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不安定因素,但无疑都为东北近现代婚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东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差别较小,但这些微小的差别显现出东北方言的魅力。东北方言词汇用大量词缀、重叠形式构形以及用比喻、夸张等方式造词,体现出东北方言词汇构形的特点及魅力。  相似文献   

7.
土地价格的涨落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安定与动荡、经济繁荣与衰落的睛雨表。民国前期,东北地价处于不断上涨的态势,1930年后,东北地价开始暴跌。影响东北地价变动的因素很多,地质、粮价、币值、地租、政治状况、人口和土地需求等因素对地价的变动都有显著的影响。民国时期东北地价变动产生了复杂的影响,如土地向不在地主手中集中、地力普遍下降、农民生活日益贫困化和匪患严重等。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东北民族主要有秽貊、肃慎、东胡、汉4大族系,基于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古代东北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游、猎经济为主,游牧、渔猎、农耕3种生产方式并存的经济特征。在此基础上,古代东北民族共同缔造了独具特色的东北文化圈,其逐水草而轻迁、尚竞技而强悍、轻礼法而自然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从文化学角度解释了古代东北民族入主中原这一独特的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9.
在1950年冬至1953年春的新区土地改革运动中,党和政府在县(市)一级的政权中创立了人民法庭。它是接受县(市)人民政府和人民法院双重领导,依照司法程序专门负责审理与土地改革相关案件,具有一定群众性的临时特别审判机关,对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及其他一系列社会整合运动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三省沦陷,其原因不止是不抵抗的政策。通过对比,在探讨原有史学的观点和当时南满铁路的状况,以及日本的相关政策与措施和不可否认的史实,分析证实南满铁路的重要性。得出"无南满铁路的‘主权’,导致东北三省沦陷"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粮食种植结构和布局的变化是粮食生产及农业生产发展状况的重要反映。清末,东北地区粮食种植结构的状况是高粱、大豆、谷子、小麦四大作物并举,并形成"南豆北麦"的商品粮基本格局。民国时期,东北粮食种植结构进一步变化,由于大豆生产商品化的发展,东北的粮食种植结构呈现出以大豆为主体的、单一化的形态。同时,随着农业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繁荣,粮食生产布局发生变化,商品粮产地逐渐北移,东北地区的粮食生产走向专业化和区域化。  相似文献   

12.
小说《林海雪原》是红色经典青山保林中极具传奇色彩的一部作品,作者在小说发表伊始就坚持说其故事是对革命英雄事迹的忠实记录。但当我们回到历史原场,寻找那群剿匪英雄的真实事迹时却惊奇地发现了很多令人困惑甚至自相矛盾的问题。当剿匪小分队被当做历史真实来讲述时,小说造就了杨子荣、少剑波、白茹等传奇英雄,却也遮蔽了大量的历史真实。正是艺术将原本并非传奇的历史塑造成轰动全球的真实故事,才成就了一个空前的兵之传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