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前准备是增强学生学习意识,提高学习效果的前提。教师引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做好课前充分准备,有如下一些做法。找一找。在学习新知前,教师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找一找与即将学的新知有关的资料或现象。如上品德课《我爱家乡》,为让学生在理解家乡的巨变后产生深切的热爱之情,课前可布置学生到所居住的周围走一走、问一问,找出今昔变化。上历史题材的课文时,让学生去图书馆或自己的小书房找找事情发生的历史背景。教学几何图形时,让学生找出这些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这种找一找的课前准备…  相似文献   

2.
刘士伟 《山东教育》2004,(26):47-48
“五让”教学法,是太原十中数学教师韩柔在参加中央教科所的数学教改实验中反复实践并取得显著效果后,作为教学经验的概括和总结而得名的一种教学法。“五让”即“让学生读书本,让学生讲见解,让学生议三点(重点、难点、疑点),让学生找规律,让学生写总结”。“五让”教学法应用于初中美术欣赏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3.
丁尚成 《宁夏教育》2014,(12):33-34
教育的真正要义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方向、找问题、找方法、找结论、找快乐。实施新课程应着重抓好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实现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式向自主、探究、合作式的转变,让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并促使其主动发展,充满自信的发展,形成个性特长的发展,使课堂教学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笔者曾多次参加过省级或国家级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这些课一般都是教师让优生发言,找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板演,展示学生的作品几乎都是佳作,然后再让学生从中找优点,总结方法。似乎大多数老师都认同了这种做法。但2002年12月,特级教师潘小明在上海市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社会发展越来越快的同时,我国教育部门采取了现代化教学方式,要跟上时代步伐,要让学行的视觉得到冲击,从而让学生有更多的创新能力和思想能力。要想达到这种效果只有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课件等方式让学生爱上这种教学方式。视觉素养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好处就是能让学生更好地结合理论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从视觉素养学习和观察中得到感观,从而达到提高视觉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初中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牵住学生的注意力,既要让学生学会知识,又要让学生会学知识,培养学生开拓创新,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善于负责,善于生存的能力。因此,作为物理教师必须注重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正确处理好知识、方法和能力间的关系,要设计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具有启发性、探索性和创造性的科学文化氛围,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特点。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实验让学生做,问题让学生提,思路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得,图形让学生画,异同让学生比,是非让学生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  相似文献   

7.
何群 《贵州教育》2010,(17):42-43
在我的从教生涯中,每每想起那一句“老师,我没有优点”,我都会忍不住哽咽,有种想哭的感觉。在上三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第一课时,有一个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学会自信,帮助学生找到自信的资本。”为了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我特定设计了一个分为两步的教学环节:1.让学生自己找一至两个优点;2.让孩子们围成一个大圈,让一个孩子坐在中间,其余学生一起来找她的优点。按照我的预想,还没等到第二步,  相似文献   

8.
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化学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现实世界是化学知识的丰富源泉,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多从生活中“找”教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化学、“想”化学、“用”化学,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生活中处处用化学”,应当成为改革传统教学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9.
笔曾多次参加过省级或国家级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这些课一般都是教师让优生发言,找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板演,展示学生的作品几乎都是佳作,然后再让学生从中找优点,总结方法。似乎大多数老师都认同了这种做法。但名教学专家潘小明在上海浦东新区明珠小学执教的一节“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一、数学的生活化新教材的基本特点之一是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它有实实在在、生动活泼的生活背景,在教学中我们应多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在“角的初步认识”中,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在学习“对称”时,找一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都能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再如“统计”的教学,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让他们统计自己身边的事物,不仅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学习了现实的数学、有意义的数学。二、数学的情趣…  相似文献   

11.
小学低年级学生想象丰富,口头表达欲望强烈。教学中,教师应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巧妙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找中说,说中思,读中想,使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展,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究竟是道具还是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免不了要有学生参与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究竟是道具?还是主人? [案例]人教版一、二年级"找规律" 在一年级、二年级中都有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听了两节课,两位授课教师都有一处相似的教学环节. 一年级"找数字间有什么规律",教师让5个学生举着数字牌,让学生观察数字的特点,思考可能会有什么样的规律,然后找学生把这5个数字按照规律排一排. 二年级"找图形间的循环规律",也同样找了4个学生,让每个学生举着不同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下一列会怎样变化,然后找学生把这4个同学摆一摆.  相似文献   

13.
找规律就是通过观察、分析、归纳而得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或事物发展的变化趋势。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寻找规律、掌握规律、运用规律对改善生活、促进社会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或许正是基于这方面的认识,我国的课程设计者们率先将"找规律"纳入了学校课程之列,试图通过"找规律"让学生从纷繁的世界中分析、归纳事物运行的内在轨迹;试图通过“找规律”让学生获得寻找、分析、归纳的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认识上的偏差,以至于在“找规律”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规律的结果,轻过程的分析;重规律的运用,轻规律的探索”这种现象,让“找规律”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更让学生失去探索规律的兴致与动机。  相似文献   

14.
张荣萍 《甘肃教育》2001,(10):22-22
一、指导观察指导学生写字,必须先指导学生观察。即让学生静心仔细地看字帖,看清凹型本上田字格中范字的位置,字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以及每个笔画所在的位置,找个性,抓特点,使范字印在脑海中。学生在读帖时可一面用手在桌面上写范字,一面分析各字的解体,在充分临摹的基础上再进行实写。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还可以培养学生细致的心理素质、敏锐的眼力。如写“寺”前,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型,找“寺”的特点和关键笔画,让学生抓住“寺”中笔画最多的是横画这一特点,进而观察这些横画有什么不同。学生会说三…  相似文献   

15.
在《让"模特儿"在抽象函数中合法代言》中,两位教师让"模特儿"作为抽象函数的代言,读了很受启发.给一类问题找一"模特儿",可使抽象问题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接受和应用.下面我想就学生感觉比较难做的计数问题也找一找"模特儿".  相似文献   

16.
随着DV创作的普及,它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制作教学纪录片、数字故事、个人电子档案袋等方面得到了教师的青睐;同时,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进行个人影像创作,以及提高学生视觉素养等方面也都大有潜力。  相似文献   

17.
正所谓有效课堂,就是指教师"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发展。创设引人入胜的课堂情境,既能吸引住学生,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整个课堂发展做好铺垫,让学生"心随我动",使教育入情、入理、入耳、入心,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下面就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是如何创设情境的。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媒体的形象性、重现性、可控性的特点创设情境,生动、直观有说服力的影像能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  相似文献   

18.
汪洵  陈燕燕 《江苏教育》2007,(14):83-84
一、设计理念: 1,活动激趣 在新授过程中,教师创设了“蜜蜂找花”、“图中寻物”、“动作表演”等活动形式激发和持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想说、敢说、会说。  相似文献   

19.
影像测量是计算机视觉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非接触测量手段。要真正掌握远心成像系统,需要在教学中理论结合实践,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视觉测量的本质。笔者所在团队有针对性地结合现有仪器设备,自行构建系统环境,设计了层层递进的三级梯度实验。第一级为主流的平面影像测量仪成像实验;第二级为定厚度零件中景深成像实验,由自主设计的远心视觉成像系统实现;第三级为目前较少提及的三维零件大景深成像实验。三级梯度实验实现了从一般到特殊,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远心成像的基本知识,结合科研进行实践拓展,培养学生构建视觉精测系统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视觉文化语境中影像本体论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影像本体论是对影像性质的形而上学的思考,或曰影像的存在论。而视觉文化的当代语境对于影像本体论产生的重大影响突出体现在两点:一是流动影像对"真实"的改写,二是视觉技术对"真实"的颠覆。视觉文化语境中影像本体论的重构必须厘清其逻辑起点,从技术、叙事、情感三个维度理解"超真实"并坚持影像的语言观和符号学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