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阐释学是一种探求意义理解和解释的科学。阐释学理论关于“理解历史性”、“效果历史”、“视野融合”的论述强调了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和翻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翻译是艺术的再创造,是一种语言文化的互动活动。  相似文献   

2.
从语言形式之美和文学意义之美两个方面探讨阐释学与作品审美结构之间的关系,分析词句和篇章层面上的美学再现、译者的叙事口吻以及作品情感的再现,并通过解读文学作品的审美因素和情感意象来揭示文学翻译中美学因素的再现过程。  相似文献   

3.
传统译论常将“信”和“等值”作为衡量文学翻译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体现了“原文至上”原则,却忽视了译者和读者的能动参与作用。文章试图运用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等理论观点,从作者、原作、译者和读者四个方面来说明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对原作者和原文文本不可能产生一种超越时空、惟一正确的终极性理解,译者和读者的能动参与与文学翻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忠实”和“等值”只能是相对的,若仅以它们作为标准则无疑会使翻译批评具有很大的局限而失之片面。  相似文献   

4.
翻译的宗旨在于将原文意图予以忠实的再现。传统语言观认为语言不仅是一种无色透明的表达工具,而且也是存在的组成部分,包容在人类生存方式内部,有着创造性与隐晦性的特质。翻译作为一种语言活动,其在哲学维度下的认知在根本上撼动了传统的翻译观与译文忠实原则,扭转了翻译的忠实再现身份,而是将其转变为一个意义的再生过程,在这个独特的过程中,旧有意义获得理解阐释与传递,新的意义被赋予创造。  相似文献   

5.
李科 《重庆师专学报》2005,4(4):64-65,69
在研究翻译文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看到“创造性叛离”的现象,同时也要看到来自译者对原作妥协的一面;在看到它是民族文学的同时,也要看到它自己的翻译特性。本文用现代阐释学观念,进一步说明了原文与译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阐释学视域下考察文学翻译的误读现象,业已成为翻译研究的热点。通过我们对阐释学视域下文学翻译的考察发现,翻译者对文本的文化误读多是源于翻译者的前见意识,但这种融合传统及自我认知的前见意识,并不曾遮蔽翻译者对文本的理性阐释。翻译者只有实现自我与文本的文化认同,才能够正确转化文本语义为本土语言,不过,这一前提是在前见意识里建构起从个别到整体循环往复的理性阐释方法。  相似文献   

7.
翻译文学与文学翻译两者之间存在着某些共性,也存在着某些差异。该文从翻译过程、翻译初衷、翻译目的、翻译研究的作用以及发展、对于译者和译作的要求以及两者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等方面存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行比较分析,对两个相近概念作了更明确的界定。  相似文献   

8.
文学派认为翻译是作品文体风格的转换,是译者的再创造。由此,以理解为核心,强调译者主体性的阐释学理论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得到广泛应用。乔治斯坦纳提出的阐释翻译四步骤:信任(trust),入侵(aggression),吸收(incorporation),补偿(compensation)在莎士比亚多部名著译本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体现了重译的必要性,并为进一步理解文学翻译的阐释观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讨论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之间的差异,首先介绍文学文本与非文学文本的特征,并在两种文本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的特点,讨论两种翻译之间存在的区别。然后再根据实际案例,分析二者在翻译策略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陈霞 《考试周刊》2011,(72):36-36
伊塔马.埃文-佐哈尔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早期提出的多元系统学说在西方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近年来在中国也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多元系统与翻译文学之间的关系,揭示多元系统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是自然语言处理中的一个研究分支,其发展应建立在完善的语言学研究的基础上。词义学层面中词性的多样性、词义的多义性和格的多义性,语用学层面中的指示多义性及会话含义多义性给机器翻译造成了障碍,而加强机译系统中的词典研究,重视机译系统中上下文的处理,设计强有力的机译文法体系则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文学翻译涉及到语言、文学、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文学作品时,译者所追求的是译作与原作在语言文化上的"最切近的自然对等"。由于文化在民族、历史、地域上存在着差异,文学翻译又是一种历时性跨文化交际活动,所以翻译时作必要的文化诠释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上它已成为翻译这一重构交际事件过程的必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梁宗岱作为我国著名的诗人和翻译家,其译作以直译为主,有少数使用意译.直译行文典雅,译笔流畅,忠于原文又求形式对称,使诗歌情、形、韵兼备;意译表现出很强的创造性叛逆.梁宗岱反对将外国诗歌翻译成口语化的新诗,他的译诗在语言上保留着文言的痕迹,使白话诗歌具有洗炼的特点和文学的意境.这种创造性更好地表现了诗歌中变幻多端的人生和纷纭万象的宇宙.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大量现成实例分析,阐述了英语外宣报道不同于单纯的汉译英,并非是对汉语新闻的逐字英译,两者不能简单地一视同仁,此外,英语外宣报道更多地采用"译"与"释"。外宣报道(包括时见报端的新词新语)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传播效果,其次才是如何确保汉语新闻英译的清晰度。  相似文献   

15.
接受美学认为,任何文本都存在意义上的空白,即不确定性,它是召唤读者参与文本意义构建的基础.由此,作为译者的读者在解读原文的过程中必然会渗入自己的主观成分,又因为两种诗学观念和语言的差异,译语文本难以保留原有的空白.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对原文空白进行无休止的填充,即过度地发挥审美想象.  相似文献   

16.
杨莹 《海外英语》2011,(12):209-211
Figure has always been a "bottleneck" of high-quality interpretation. This paper attempts 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main causes of the bottleneck and discusses the skill of interpreting figures. It also sums up intensively various forms related to interpreting figures for interpreters to achieve a high-quality interpretation.  相似文献   

17.
口译人员作为交际双方的中间人,了解文化差异并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弥合文化沟壑,对于增进双方的理解,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口译“准、顺、快”的标准及口译的“现场、现时、限时”等特点,口译中处理文化现象可以采用寻求对等、体现对应、合理解释、灵活处理等策略。  相似文献   

18.
本利用伽达默尔哲学阐释学中“理解的历史性”原理,通过对近代侦探小说译介的个案分析,指出本的读解存在历史性误读,而本读解的历史性又影响着翻译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关联翻译理论与“等值”翻译和“可译性”等方面的关系,同时指出了关联理论的不足;主要表现在无法解决文化缺省的移植问题。  相似文献   

20.
yes在现代英语语境下语义相对简单固定,根据上下文背景的不同,其读解意义丰富,然而在英汉两种语言的对等中,其译学意义却不能依照读解意义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