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科技新时代》2007,(4):36-36
在地球生命的进化史上,脊柱动物从海洋走向陆地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脊椎动物究竟是如何实现从游泳到爬行的转弯的?为了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瑞士联邦技术学院和法国波尔多大学的研究小组制造出了机器蜥蜴Salamandra Robolica,  相似文献   

2.
《大众科技》2009,(2):6
日本静冈大学一个研究小组近期开发出一种利用竹子高效制造生物乙醇的新技术,与其他可制造生物燃料的作物相比,竹子不和粮食作物争地;与树木相比,竹子的生长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3.
日本的一个研究小组日前开发出世界上首个可伸缩弯曲的有机EL显示屏。这种显示屏作用十分广泛,可用来制造像地球仪一样的球形显示器预报天气,也可以用来制造圆球形的手机。  相似文献   

4.
《大众科技》2011,(2):10-10
据《新科学家》网站近期报道,一个由瑞士、德国等国家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合作研究小组最近制造出了迄今最大的稳定的合成分子PG5。该技术为制造精密分子结构以容纳药物、连接多种物质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5.
《大众科技》2010,(7):8-8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6月10日报道,美国一联合研究小组称,他们在利用石墨烯制造纳米电路领域获得了突破:设计出了简便、快速的纳米电线制造方法,能够调谐石墨烯的电学特征,使氧化石墨烯从绝缘物质变成导电物质。  相似文献   

6.
澳大利亚和美国的一个科研小组日前宣布成功地研究出一项世界领先的纳米滤膜技术,该技术成果已经公布在《科学》杂志上。纳米滤膜有着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最大的应用价值是利用它过滤和分离多种气体和蒸气。研究小组负责人之一的安妮塔·希尔博士在介绍纳米滤膜技术时说:“正如天体物理学家研究时空中的‘蠕虫洞’,希望有朝一日人类可以自由穿梭其间;我们的工作则是设法在滤膜中创建最小的蠕虫洞,直径只有几百万分之一毫米大小,这样就可以精确地控制什么物质能滤过,什么物质不能滤过。”研究小组是在制造滤膜的传统有机聚合物中添加…  相似文献   

7.
《科学中国人》2009,(5):39-39
美英两国科学家近日利用植物大量制造出一种蛋白,该蛋白有助于预防HIV的传播。这向着开发出基于蛋白的商业HIV杀菌剂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由美国和英国科学家组成的联合小组利用改良的烟草花叶病毒,  相似文献   

8.
《大众科技》2011,(5):8-8
由美国匹兹堡大学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近期宣布,他们制造出了一种核心组件直径只有1.5纳米的超小型单电子晶体管。该装置是制造下一代低功耗、高密度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理想的基本器件,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价值。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信息》2003,(24):26-26
记者从日本电气公司(NEC)了解到,该公司硅系统研究所若林整领导的研究小组,成功开发出只有5纳米大小的晶体管,若将其应用到计算机制造中,现在每秒运算6千亿次的超级计算机将可缩小到只有台式电脑大小。在今天华盛顿召开的国际电子元器件会议上,研究小组公布了这一成果。  相似文献   

10.
日本北陆尖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30日宣布,其研究小组开发出能制作大面积硅薄膜“silicene”的技术。这种只有一个原子厚的薄膜,可具备半导体的性质,有望用于制造高速电子线路等。  相似文献   

11.
近日,印度哈拉格普尔理工学院的十人研究小组历经3年,制造出一种新型人造心脏。这种人造心脏和传统人造心脏系统有很大不同,是根据蟑螂的心脏起搏和运行机制研发的。  相似文献   

12.
《大众科技》2010,(5):7-7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SOI(绝缘硅)小组与上海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研究人员密切合作,利用双方在SOI材料科学研究和集成电路制造方面的优势,在国内首次利用标准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平台开发出10Gbps速率的硅光调制器芯片,该芯片可以和电路集成在同一SOI硅片上,  相似文献   

13.
据英《新科学家》2001年2月24日报道:中国科学院和哈尔滨半导体研究所组成的一个科研小组把一个装有一块半导体砷化镓熔化,但在中心留下一小片固体晶种,再使周围熔化的材料在晶种四周凝结,形成了直径20毫米、长100毫米的晶体。该研究小组用这块在空间得到的晶体制造出晶体管和集成  相似文献   

14.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不久前发现了一种用普通电子材料发射激光光束的全新方法。这一发现可能帮助科学家制造出效果更大、温度更高的激光,开辟激光在环境检测和医疗诊断方面的新用途。  相似文献   

15.
一个由多领域、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科研小组,利用硅-28同位素历时5年耗资320万美元成功制造出世界上最完美、最圆的物体,同时这个物体将有可能成为“地球重量1公斤”的全球新标准。  相似文献   

16.
两组科学家首次使用方解石研制出了隐形斗篷,能够在可见光下隐藏肉眼可见的物体. 2006年,科学家首次提出了隐形斗篷的概念,自此,科学家研发出了能让物体在某些波长的光线下"隐形"的斗篷,然而,科学家一直没有制造出能让物体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隐形的斗蓬.观在,英美两个科研小组分删使用方解石.首次制造出了一种透明的"隐形毯",可以隐藏内眼可见的"大"物体.  相似文献   

17.
《大众科技》2009,(6):8-8
日本东京大学与大日本印刷公司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近期发布消息称,他们开发出世界上首个可伸缩弯曲的有机EL显示屏。这种显示屏作用十分广泛,可用来制造像地球仪一样的球形显示器预报天气,也可以用来制造圆球形的手机。此项开发成果发布在近期的英国《自然&;#183;材料》电子版上。  相似文献   

18.
科学家成功研发出模拟人类大脑处理信息芯片 日前,由瑞士、德国和美国的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首次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奇的微芯片,能够实时模拟人类大脑处理信息的过程。这项新成果将有助于科学家们制造出能同周围环境实时交互的认知系统,为神经网络计算机和高智能机器人的研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正>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日前宣布,该校研究人员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开发出一种利用人体血液淋巴细胞制造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的技术。新技术只需微量血液,不仅减少了采集培养材料时患者的痛苦,而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20.
荷兰科学家发现通过纳米技术将植物转化成普通塑料块的方法,使石油不再是唯一的生产原料。 荷兰乌得勒支大学和陶氏化学公司的研究小组通过纳米粒子催化剂作用成功生产出乙烯和丙烯——这是制造许多物品的原材料,包括CD、购物袋和地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