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引发一系列法律问题,如网络空间隐私的侵犯、网络个人信息的滥用等。随着网络涉足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个人信息的泄露、滥用成为网络环境下的大难题,如何更好地保护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信息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结合我国现有国情和法律法规,应当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对个人信息保护实行侵权法保护和财产权保护双轨制,从而进一步提升公民的网络安全感。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与发展,使人们传统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特别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很大,计算机网络在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实施,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问题受到了大学生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法律对网络空间著作权问题缺乏明确的规范,给司法人员处理这类案件增加了难度。2000年11月22日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4至8条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法律责任以及与此有关的问题初步做出了规定。在网络环境下,没有反映数字时代呼声的现行著作权制度已经难以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因此,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著作权侵权责任进行规范,对侵权责任从立法上加以完善,注重公众利益与私权利益的平衡,这项工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刘娜 《现代企业教育》2010,(22):160-161
随着网络发展,网络侵权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侵权责任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规定,明确了侵权的网络用户及网络服务提供者应承担侵权责任。本文针对网络侵权责任,从网络服务提供者、受害人及侵权网络用户的身份界定,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连带责任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P2P技术的广泛应用在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给著作权保护带来了巨大冲击。面对其所引发的著作权侵权问题,有必要完善现行法律制度,健全保护对策,平衡各方主体的利益,促进网络科学技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试论网络侵权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智连  韩博 《华章》2007,(2):148
网络给人们发布信息和言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伴随着这种传播自由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网络侵权问题.本文就网络侵权的界定和具体表现,产生原因及其危害,以及防止网络侵权的对策等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该文就数字图书馆建设所引发的网络版权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了网络版权保护的客体、侵权形式、侵权的法律责任及其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8.
刘智连  韩博 《华章》2007,(1):52
网络给人们发布信息和言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伴随着这种传播自由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网络侵权问题.本文就网络侵权的界定和具体表现,产生原因及其危害,以及防止网络侵权的对策等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侵权责任法(草案)》已完成了三次审议,但从法工委起草的《草案》和学者提出的建议稿来看,我国侵权立法中要如何规定网络侵权尚远未达成共识。网络侵权应采以主体为类型化标准;网络侵权类型中的主体,其侵权规则应已较成熟,且排除与《侵权责任法》一般性规定中规则相同的内容,也要排除只适用于特定侵权客体,可通过民事特别法加以规定的情形。在立法编排中,网络侵权类型应通过以主体为编排标准作出集中规定。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成为人们越来越青睐的一种高效信息传播方式,同时网络的全球性、虚拟性和非中心化也使得传统的著作权保护制度面临新的挑战。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侵权出现新的内容:侵权形式多样化,原被告身份如何确定,侵权案件如何管辖等,这些都给传统的著作权制度带来了新的挑战。其中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作为网络中介的网络服务提供者所应承担的侵权责任问题。由于此问题涉及面广、敏感性强,学界争论颇为激烈,国际上尚未达成共识,我国更是大面积空白。本文试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责任作浅显研究,为法律理论和司法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网络短剧《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与电影《无极》的侵权之争,在几个月前曾引发广大网民的强烈反响。虽然此事件本身就是一个娱乐性的话题,大家也多是在法律之外的层面上激扬文字,但既然是以“法律”为名,我们就不妨对其中著作权问题作一分析,在看热闹的同时也看看其中的门道。  相似文献   

12.
《宜宾学院学报》2020,(2):16-24
现行《侵权责任法》受其立法范本DMCA的影响,未明确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安全保障义务。我国安全保障义务制度源于德国的交往安全义务,但传统理论却认为安全保障义务制度仅适用于物理空间,而在德国交往安全义务的确立只基于"开启、参与社会交往"和"给他人权益带来潜在危险"两项事实,适用介质并不限于物理空间。第三人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使得网络空间中也存在对智力财产、人格利益的侵害危险,甚至存在对人身及有形财产的潜在危险。因此,我国安全保障义务的适用不应再受介质的局限,理应扩展侵权类型的适用:修改《侵权责任法》条文或通过司法解释等方式,在侵权法上确立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安全保障义务;并适当兼顾网络侵权的特殊性,让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在第三人实施网络侵权致害时承担一种特殊的补充责任。  相似文献   

13.
网络日渐深入我们的日常实际生活,也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自身及身边的一切,网络链接是互联网不可或缺的技术,然而,链接技术自从诞生以来,很多网站因设置了链接而导致了侵权纠纷。本文通过解读《侵权责任法》第36条的规定,分析其对网络链接侵权行为的规制及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适用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对立法提出改良的合理建议,以促进《侵权责任法》第36条能够发挥更好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在网络著作权侵权中,网络服务提供者大多出于第三方的地位,其承担的是间接侵权责任。《侵权责任法》第36条对于网络侵权责任认定作出了规定,然而由于该规定的粗糙、落后,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对网络服务提供者间接侵权责任认定做出了更加全面、细致的规定,这些规则已经成为间接侵权责任认定的一般规定。尽管如此,我国现行规定尚存在主观过错认定标准模糊、“未获利”和“标示”条款缺乏实际作用等诸多不足,尚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第11条规定了,"直接获利"导致网络服务提供者负有"较高注意义务"。这在理论和实务中引发了一系列争议。通过立法回溯,"直接获利"源于美国《数字千年版权法》(DMCA)第512条,然而我国既无"替代责任"的法律基础,又缺乏"控制能力"的构成要件,故"未获利"并非网络侵权责任的免责条件,"直接获利"也非归责条件。实践中存在"直接获利"认定标准偏低而"较高注意义务"偏高的问题,致使网络服务提供者因正常的商业获利而被认定为对涉案内容具有主观过错。基于此,限定"直接获利"的情形,降低"较高注意义务"的履行标准,可优化网络服务提供者间接侵权责任的认定规则。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上网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网络在带给人们高速、经济、便捷等多种便利时,也对网络空间的个人隐私权形成巨大挑战.很多国家已对网络隐私权作出了相关立法保护.我国的《侵权责任法》首次明确将隐私权纳入侵权法的保护范围,但对如何进一步保护网络隐私权,还应当借鉴先进法域立法经验,以完善我国隐私权保护的立法体系.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侵权呈现常态化的趋势,我国《侵权责任法》第36条规定了网络服务提供者在违反“通知与删除”规则下与网络用户就扩大部分的损失的连带侵权责任,为网络侵权案件中各方责任的承担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对于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界定以及责任承担等问题在司法实践中还需要进一步明确细化。  相似文献   

18.
《湘南学院学报》2019,(3):35-40
网络侵权问题伴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日益严峻。我国《侵权责任法》第36条为解决网络侵权纠纷提供了原则性规定,但未明确界定"网络"一词的含义。司法实践中有判决书将其限缩解释为以计算机为终端的"互联网",而排除适用用于移动通讯网络,这是不恰当的限缩解释,作茧自缚,不利于网络侵权纠纷的解决,无视社会生活现实及发展进步。《侵权责任法》第36条中"网络"一词的含义应包括PC为终端的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以及5G技术带来的物联网等在内的所有海量信息互联互通网络。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互联网根本特征之一的超链接技术在给人们快捷地从一个网站到达另一个网站获取信息资源提供方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对现有版权法律体系的冲击,由超链接技术产生的侵权纠纷层出不穷。然而,超链接是否侵犯版权?版权法能否允许或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允许超链接的存在?这些,当今世界尚未有明确的法律界定。针对这一现状,该文以超链接所引发的版权侵权问题及超链接中版权的合理使用问题为出发点,结合“中凯公司诉圣战网络”一案,对超连接问题展开初步分析,以求为网络版权的维护提供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互联网根本特征之一的超链接技术在给人们快捷地从一个网站到达另一个网站获取信息资源提供方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对现有版权法律体系的冲击,由超链接技术产生的侵权纠纷层出不穷.然而,超链接是否侵犯版权?版权法能否允许或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允许超链接的存在?这些,当今世界尚未有明确的法律界定.针对这一现状,该文以超链接所引发的版权侵权问题及超链接中版权的合理使用问题为出发点,结合"中凯公司诉圣战网络"一案,对超连接问题展开初步分析,以求为网络版权的维护提供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