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本意义把握的基础是对语言的理解。但在实际解读中由于解读者文化学识、艺术素养及文本语言解读方法的欠缺等原因,会曲解甚至背离文本的主题或意图。对此,当代西方文论提出了语言解读的一些基本方法:系统的观点、发展的理念、分层的程序、科学的方法等。这对我们解读文本语言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随着当代文学体系的不断完善,对文学文本的解读也提出较高的要求。然而从当前文学文本解读现状看,仍处于文论危机状态,极大程度上弱化文学文本原有的属性,尤其在西方文学理论冲击下,更导致文论在定义上有较多偏差存在,这就要求立足于当前文论危机现状,剖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做好从不同视角做好文学文本解读工作。本文将对文论危机产生的原因、文学文本解读中对西方文论的认识以及建构主义视角下的文学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3.
自古希腊以来,西方文论已出现了五次大转向:人学转向、神学转向、认识论转向、语言论转向和文化论转向。现代意义上的西方文论已从19世纪中叶的"文学理论"演变成为20世纪中叶的"批评理论",进而在本世纪初蜕变成为"品评天下"的"理论",出现了高度哲学化和去文学化的倾向。西方文论的历史蜕变是西方社会和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建设当代中国文论话语时,应吸取西方文论历史蜕变的经验教训,继承中国古代文论的优秀传统,立足当代中国的文学实践,走富有民族特色的文论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4.
在文艺理论中,西方文论以其独特的阐释形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现当代文艺理论家.当人们忙于对西方诗学与文化思想急切地学习、输入和运用时,中国的文化人却慢慢失去了自己真实的生命体验,失去了解决中国当下自己的文论发展的能力,也简化了我们原本丰富、复杂甚至矛盾丛生的文艺现象,陷入了一种困惑之中.学术理论家王富仁以自己的理论建树、理论姿态,在如何寻找并建立我们自己的批评范式与批评话语,以及如何更好地进行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方面的研究,极具引领意义.  相似文献   

5.
许久没有读过这样的小说了,它那激荡着生命音符的文字,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一种感官上的愉悦,更是一种灵魂的震撼和撞击。在我的视野里,近些年中国熙熙攘攘的小说界,不论在其思想的深度和力度上,还是在丰沛泽润的叙述文本上,没有几本小说可以和孙见喜先生的《山匪》相提并论。《山匪》堪称一部容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为一体的长篇杰作,把它称作“中国当代小说的重要收获”一点都不显得虚喜和夸张.  相似文献   

6.
《周易》卦爻辞不仅蕴涵深刻的哲理,也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它保存了一些古老的歌谣,这些歌谣是先民真纯质朴的歌唱。《周易》中的古歌具有一定的数量,在艺术上也达到了相当的水平,是通向《诗经》的最完美的锚垫。本文从文学形式的发展、表现手法和文学理论三个方面论述古歌对后世文学创作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浅谈三个构成的递进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简述了三大构成的基本原理,展示出构成在实际中的应用,探讨了三大构成之间的关系,明确了平面,色彩,立体构成的递进方式,提出了学好,用好三大构成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令狐德芬、魏微为代表的初唐史家的学见解,表面看来,像是折衷调和,论其实质,则表现了对学发展规律的全面认识,较早、也较正确地为光辉灿烂的唐代学指出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文学的审美意象结构是文学审美解读的核心概念,尽管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象结构都有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之分并各具其特点,但如何实现作品的审美意象结构由表及里的过渡,则离不开审美解读,对审美意象结构解读基本程序的探析是文学审美解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学作品的形式是作品产生意义的基础,学的情感、内容、思想无不存在于形式之中。现象学美学的重要代表人杜夫海纳在《审美经验现象学》中指出:形式与意义、形式与感性、形式与情感都是合一的,形式使对象获得意义。“形式是作品的灵魂,就像灵魂是肉体的形式一样。”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是学的本质所在,而优秀的作品总能通过美的形式将读带入感人的境地。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作品形式的分析和研究,从形式中发现人的情感思维和心理结构态势,进而把握本的深层意蕴以及审美意义。作品形式分析的方式有很多,从大的方面说包括语言学分析、叙事学分析和体学分析。而诸多具体的形式分析方法则需要我们在长期的作品形式分析中逐渐地了解、运用和掌握。在中国现当代学史上有许多情感与形式熔铸成的经典之作,《背影》即是其中的典范之一。  相似文献   

11.
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论到当代“新马克思主义”的学论述,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一直是学理论关注的重要问题。一方面,意识形态制约着学生产;另一方面,学又以审美的方式生产出意识形态。学往往通过“形式的意识形态”而产生意识形态的批判功能。80年代以来的形式主义的纯学论、纯审美论对学的极端政治化具有纠偏作用。但对美学超离意识形态性的过度张扬却使人们对学的认识变得有些肤浅了。  相似文献   

12.
13.
语言形式批评是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主潮,“文本”概念就是在这一思潮中生发出来并成为文学理论的重要范畴之一,也是当前文学研究领域最常用而使用又最为混乱的重要术语之一。鲁东大学汉语言文学院董希文博士《文学文本理论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3月出版。以下简称《文本研究》)一书知难而进,对“文本”进行了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深入阐析,其理论勇气委实可嘉。该书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文本理论的专著,对于梳理文本观念发展脉络、正确开展文本分析与批评,进而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体系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客观的经济形态出发,论述了中西方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不同特点,从民族文化大背景的角度,分析了形成西方文学和文学理论重客观再现,重叙事性逻辑性和创造性,以及中国文学和文学理论重主观表现,重抒情性领悟性和继承性的社会历史根源。主张中西方文化交相融汇有机结合,以促进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学理论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文论经历了民国时期的文学概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期的文艺学、改革开放后的文学理论三个总名的演进。民国时期的文学概论,主要来自英语世界的文学批评,但在现实中又有三种模式:英语文论模式、中国古代模式、苏俄文论模式。1949年前的文艺学,虽然其名来自汉语文化圈对德国文学科学的汉译,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期主要来自苏联的文学科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文艺学有三个阶段的演进:20世纪50年代以苏联模式为主,60年代开始加上中国内容的转型,改革开放后有与时俱进的思想革新。但改革开放后主要与英语文论互动,产生了文学理论这一新词新义,与同时存在的文艺学和文学概论进行总名的竞争,各显风采。以2010年为标志,文学理论作为文论的总名基本获得共识,其意义不但要从中国文论自身的演进,更要从中国文论与世界文论的互动中去理解。  相似文献   

16.
高原 《绥化学院学报》2006,26(6):111-112
文本自身的审美价值是由文本的召唤结构所决定的。召唤结构有深层和浅层,我们称之为外形式和内形式,雅俗共赏就是指读者对处于同一文本不同形式层面的体悟和接受,这时的文本不再被认为是独立存在的客体,而是一个在阅读活动中生成的动态结构。  相似文献   

17.
序跋文、访谈录、作家作品论、理论著作是当代作家文论的主要表现形式.开展当代作家文论的研究对探究作家的文学观念与创作实践之间的关系、更深入地阐释作家作品、丰富和拓展当代文学研究,以及重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论话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学理论反思研究的内容之一,是考察以教材为载体的文学理论讲述。童庆炳先生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最具有代表性。《文学理论教程》作为审美文论思潮的产物,以崭新的理论命名,富于创造性的体例框架以及对于中西方文论大胆借鉴和积极吸纳的姿态等,完成了对新时期之初文学理论讲述模式的超越,实现了文学理论知识讲述的现代性转型。问题与局限主要体现在:对新思想、新观念和新体例的过度追求,抑制了对自身科学性的要求;名词术语的密集使用增加了教材的费解程度;个别语病降低了人们的阅读美感。  相似文献   

19.
将文本陌生化不仅有助于唤醒学生的阅读体验,而且能够凸显阅读过程本身的重要价值。发现是进入陌生化解读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延长解读过程能够细化学生的阅读体验,深化学生的阅读思维;与此同时,通过过程性评价来驱动文本解读的持续进行,从而实现从阅读体验向立体解读的转化。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中国学”是一种靳的理论阐释体系,是对既有的中国现当代学理论体系的发展与完善。这一靳的理论体系在阐释中国新学的性质、起点、分期、基本主题等要素系统时,与50年代中期以来形成的中国现当代学理论体系相比较,有许多建设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