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语文课堂需要从"学"的视角加以重构,语文教师的"学情分析"则是"重构"的着力点。"学情分析"是课堂教学实践中一个近乎常识性的概念,语文教师的学情分析范围大致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和学习准备分析。然而,近十年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调查显示,教师自认为有效的学情分析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往往被证明是无效的。要走出这一困境,唯有对学情分析的概念和方法加以重建。重建的基本路向是突破作为独立环节的学情分-析模式,促进学情分析的三个基本层面——学习起点、学习状态和学习结果之间的互动与关联。  相似文献   

2.
语文承载着丰富的中国文化、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化知识等涵盖在语文课程中,加强对语文基础阶段的学习至关重要。新课程改革的提出,我国非常重视教育成果的验证,语文是小学课程教学中的重点科目,受关注度可想而知。通过对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学情分析,学习方法、兴趣爱好以及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了调查,发现还存在弊端,应采取积极措施予以应对。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情分析及对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进行语文教学设计时应开展学情分析,以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教师要了解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期望,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了解学生对教材内容产生的心理变化。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根据学习意义进行深度教学,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言语行为进行的。为此,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言语行为会给小学生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笔者在本文中就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的功能和改进对策进行简要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刘敏 《考试周刊》2013,(14):47-47
学情分析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某一内容前的真实状态或对学生已有经验进行分析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态及其发展变化,灵活地调整教学的宏观思路或具体策略,使教学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7.
马骉 《现代教学》2012,(12):34-36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基础环节,教学设计的成功与否,既体现了教师的能力,也是课堂教学有效性能否达成的前提。然而,当前不少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忽视学生的需要,导致了教学效率的低下。上海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马骉从学生需要的激发、需要的表达、需要的分析和整合与需要的满足和提升等几个方面出发,浅议了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并在文后附了其设计并执教的《老王》一文的课堂教学实录节选,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在学习共同体课改背景下,本文从"课前学情预测""课中学情监测""课后学情反馈""课后学情跟踪"四个视角,分阶段对学生学情进行观察;并从"预学本=教学起点""观察报告=问题生成""反思日记=知识盲点""自主命题=学习体系"四个等式提供了学情观察的具体实践操作方法。教师依据学情分析,建立观察体系,系统地、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9.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经说过:"教师是学生心灵的耕耘者,教课就要教到学生的心上。如果不研究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需求,对语文能力训练的需求,课往往只教在课堂上,  相似文献   

10.
【背景描述】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理论上的认识应该是一致的,课文只是一个载体,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用课文这个载体或例子教学生学会语文,才是语文教学真正的目标。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客观上还是围绕教课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课文内容,教学  相似文献   

11.
李蓓  林华 《四川教育》2012,(9):15-16
在学校强化教师“公民教育意识”的背景下,学校提出课堂教学改革的整体思路:先使课堂“面目全非”,再求课堂一点改变;不求研究面面俱到,但求课堂一点突破。教师在课堂中应具有这样的“公民教育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主动学习,营造民主平等学习氛同,造就现代积极公民。为此教师更关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更尊重课堂中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也更有意识地建构体现民主开放的课堂。“单元式主题研究性学习”就是我们在实践研究中构建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周毅 《现代语文》2009,(9):19-20
语文新课标准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传统课堂教学己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创设高效语文课堂教学势在必行,这对于教师教学主动性,课堂组织控制力,课程呈现力等都有很高要求。  相似文献   

13.
李薇  丁玉茹 《中国教师》2012,(17):58-61
<正>语文教育名家章熊先生曾说过:"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不管是哪一个章节,对学生来说都是新鲜的,语文教材对学生来说,却是‘似曾相识,又不甚了了’。从内容到语言,他们都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因此学生学习课文绝不是‘从零开始’。教师的任务,在于准确地判断学生已达到的水平,以此为起点,因势利导,诱发思考,促使认识深化。"在新课程实施十余年后的今天,章先生的这席话依然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并引以为鉴。在学生并非"从零开始"的母语阅读教学中,如何才能准确地判断学生已达到的水平呢?毋庸置疑,语文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是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基础。可是,对于经验不甚丰富的教师而言,该如何准确把握学生语文学习的起点呢?学情调研可谓是比较  相似文献   

14.
贾建军 《课外阅读》2011,(7):281-281
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可以说是形式多样,百花齐放,每一个语文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求下积极地转换角色,把课堂活动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么自主学习,么合作探究,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淋淋尽致的体现,使学生有被动的接受转换到自觉主动的参与,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学生体验到了获取知识与思想情感的全过程,可以说是教学史上的一大飞跃。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存在的家”。语文教育不应只指向人的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还应指向人的生命本体的人性、人心、人格的养育,顺应人的言语本性,张扬人的言语天性,指向表现、创造、发展的言语人生、诗意人生。因而,语文学习本质上应是学生生命的体验,是学生在一种存在论意义上去理解生命的内涵,提升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为此,我们呼唤“生命形态的语文课堂”,希望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学生是教学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关键要素,教学设计首先要做好学情分析。从学生观的角度看,学情分析在教学设计中尤为重要。学情分析是对“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可以从学习需要、学生特征、学习内容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学情分析不仅有相应的策略,更是提倡教师在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程宏明 《小学语文》2014,(1):117-118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儿童文学越来越显示出它对小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特殊功能,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和广大师生的关注和强烈的反响。笔者认同,亦深感它是小学语文教师的必修课。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8.
【背景描述】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理论上的认识应该是一致的,课文只是一个"载体",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用课文这个"载体"或"例子"教学生学会语文,才是语文教学真正的目标。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客观上还是围绕"教课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课文内容,教学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成为一个富含诗意的语文教师,成为学生们学习的朋友、生活的挚友。一、构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相似文献   

20.
既是研究对象更是研究伙伴的曹勇军老师,1980年师专毕业后执教于安徽当涂二中,1994年调入南京市第十三中学。曹老师用整整15年的时间,扎实练就了包括出试卷在内的一整套他称为“技术活”的教学基本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