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让课程面向事情本身:内容与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构主义主张学习者的"自主建构",却没有为"自主建构"建立内在尺度,这使得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主观主义倾向.克服这一不良倾向的根本点在于让课程面向"事情本身".从内容层面看,课程所面向的"事情本身"具有明显的意向性和语言性特征;从方法层面看,课程面向"事情本身"的方法主要包括现象学方法和诠释学方法.现象学...  相似文献   

2.
当前,"以事为本"正成为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一方面,课程不但应成为"事物本身"的摹本,以便让事物的本来面目向学生显现出来,而且应成为"事物敞开方式"的摹本,以便让学生掌握敞开事物本来面目的方式。另一方面,课程组织应故事化,课程在实质结构层面应以社会事务为组织中心,在形式结构层面则应以故事为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工作结构与职业教育课程结构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职业教育课程不仅要关注让学生获得哪些工作知识,而且要关注让学生以什么结构来获得这些知识.课程结构是影响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重要变量."三段式课程"和"宽基础、活模块课程"都是职业教育课程结构的宏观模式,后者其实是前者的变种.这种以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为基本依据所形成的职业教育课程结构在实践中是低效的.职业教育课程研究者们一直致力于探索新的结构模式,这也构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4.
从理论智慧角度看,课程评价的根本任务在于分析课程在提升学生的理论智慧方面所发挥的实际作用。具体来说,其任务主要有三:一是分析课程在提升学生的知识性理论智慧方面所产生的客观效应,重点在于分析学生对"事物本身"的理解程度;二是分析课程在提升学生的方法性理论智慧方面所产生的客观效应,重点在于分析学生对"事物本身"显现方式的掌握程度;三是分析课程在提升学生的态度性理论智慧方面所产生的客观效应,重点在于分析学生对"事物本身"的认知态度。  相似文献   

5.
教学做合一是高等职业教育重要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核心是以"做"来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文章以《人力资源方案设计》课程的"工作分析"教学内容为例,对教学做合一的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从岗位职业能力的实践技能要求出发,设计出学生"学"内容和方式;又从学生"学"的内容和方式导出教师"教"的内容和方法。"教"与"学"通过"做"结合在一起,让师生在实践中教学,在教学中实践;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师生共进的课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学生对课程文本的理解既不是学生自身兴趣的投射而形成的自画像,也不是对课程文本原意——文本创作者的观点——的客观把握,而是对课程文本所涉及的"事情本身"进行理解的问题。基于"事情本身"的课程理解在其本质上是一种心理重演,即通过对课程文本的拷问回到课程文本所涉及的"事情本身",就像侦探依据破案线索回到犯罪现场、回到犯罪事实本身一样。  相似文献   

7.
工作结构与职业教育课程结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职业教育课程不仅要关注让学生获得哪些工作知识,而且要关注让学生以什么结构来获得这些知识。课程结构是影响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重要变量。“三段式课程”和“宽基础、活模块课程”都是职业教育课程结构的宏观模式,后者其实是前者的变种。这种以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为基本依据所形成的职业教育课程结构在实践中是低效的。职业教育课程研究者们一直致力于探索新的结构模式,这也构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8.
课程创生过程本身是教学过程,这一过程的目的是促进有效教学。教师对教材(课程)的研究工作通常包含备课、钻研教材等。透过现象看本质,教师的备课就是"以学生为本"对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即课程创生过程。现代信息技术成为促进教师课程创生最有力的工具。教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北京小学依托北京市"遨游计划"课改项目的实践研究,提出了以"四季课程"为特色的整体性学校课程建设规划。"四季课程"具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方面,它是针对综合实践课程提出的一种创新性实施模式;另一方面,它是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在课程实践层面的具体化,是对学校课程建设的整体性推进,包括了改革课程、改革课堂、改革课时、改革学业等方面。一、改革"课程"在实践中,我们通过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初步形成了我校课程建设的蓝图及课程结构(图1)。并提出了三级课程建设的整体思路,即落实建设国家课程、  相似文献   

10.
微型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新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型课程,是由一个班级的任教教师根据所在班级学生的具体学习需要,带领学生开发出来的持续时间从半小时到半天不等的"班级层面"的"小型"校本课程.较之全校性的校本课程,微型课程能够"灵活"地满足学生的具体学习需要,让每位教师成为"真正"的课程开发者以及"深层次"地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对主题班会的熟悉、对学生具体学习需要的洞察和对教育境界的追求,是其开发微型课程的经验基础、资源条件和内在动力.从功能上看,微型课程主要包括"防患未然型"、"解决问题型"和"延伸升华型"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课程的根本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而且在于使学生更好地改造世界。作为改造世界的能力,实践智慧构成课程的终极追求,提升学生的实践智慧成为课程的根本任务:从规范维度看,课程的根本任务在于提升学生的规范性实践智慧以解决做事行为的合法性问题;从效能维度看,课程的根本任务在于提升学生的效能性实践智慧以解决做事行为的有效性问题;从意义维度看,课程的根本任务在于提升学生的存在性实践智慧以解决做事行为的意义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面向每一位学生,要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通过身体力行的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体验来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为此,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者与实施者的教师,就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取研究课题,并通过有效的策略使得实施趋向便利,让学生在活动中研究,在实践中提升。  相似文献   

1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面向每一位学生,要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通过身体力行的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体验来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为此,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者与实施者的教师。就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取研究课题,并通过有效的策略使得实施趋向便利,让学生在活动中研究,在实践中提升。  相似文献   

14.
<正>科学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以培养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逐步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科学无国界",作为科学学科的教学步子更大了,沿海有实验区已几乎直接从国外引进科学教材,并用之于教学实践,成为课改的"先行者"。当今社会,经济和教育  相似文献   

15.
体育课程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是推进学生社会化的重要渠道;是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从人本关怀的视角考察体育课程的涵义,既可以让体育课程的范畴不拘泥于"身体强壮"这样单纯的目的,又能让我们把眼界放宽到青少年的认知、情感、人格等更高层次的领域,以达到满足社会现实需要、传承社会文明进步、推动社会健康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区域构建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课程,是"鞋合脚"的教育,区域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就是变学生"最近发展区"为"当前发展区"。课程构建通过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面向学生发展的整个过程的教育,引领区域教育从"知识核心时代"迈向"核心素养时代"。加强课程领导力的融合,提高行政推动的特殊功能和专业独立价值的匹配度。丰富课程实施形态,让区域课程行走在课程理想与教学现实之间。  相似文献   

17.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为核心的课程,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因此,国家很难编制统一的教材。在日常教学中,如何使学生获得真实体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呢?结合地方特色资源,从三个不同的层面对丰富课程资源、促进儿童成长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英语专业师范类本科生的培养经过多年的积累,教学目的已着眼于"能力教育",教学方式也由传统教学模式向"学生为主,教师辅助"的方向转变.本文意在通过对教师语言艺术课程的教学改革,重新对课程的实用性和实践性进行改造,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的,以具体的参与式教学活动为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主动学习,在教学中落实"能力本位",提高课程质量和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19.
Q:NO.1特色课程是什么?特色课程有哪些类型? 特色课程是以学生的“特需”为核心,有着独特的课程理念、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方式的课程。一般地说,特色课程包括三个层面:从宏观上说,特色课程即学校的课程模式,如“百草园课程”等;从中观上说,特色课程即学科领域的课程集群,如“学养课程”等;从微观上说,特色课程即有特点的校本课程,如“网络文明课程”等。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现象学视域,通过对生活世界的简要分析,提出儿童生活世界主题,并阐释了儿童生活世界的两层含义:儿童当下状况及体验,即"儿童如是";当下状况及体验的发生境域,即"儿童为何如是"。在此基础上,分析论证了有效描述"儿童如是"及深度诠释"儿童为何如是"的儿童生活世界的认识路径:一是以"面向儿童本身"作为儿童生活世界的认识原则;二是以儿童"是其所是"的显现作为儿童生活世界的认识切入点;三是以"聆听儿童"以把握儿童当下状况及体验、"回溯求证"以探明儿童当下状况及体验的发生境域作为儿童生活世界的认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