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鉴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通过对小学作文教学内容生活化.作文指导方法生活化.作文评价方式生活化等方面的尝试,从“生活化”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赋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灵性.不但能够改变当前作文教学中学生怕写作文、敷衍作文、为文造文的现状.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丰富写作的内容.提高写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著名特级教师张化万说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要读懂学生.了解学生心智发展水平.掌握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懂得依顺学生.引导学生。当我们的教学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时,他们就学得轻松、学得有兴趣;反之,当我们的教学与学生的发展规律发生冲突时.学生会学得枯燥、困难。因此.我认为作文教学应当追求“生本化”——所谓“生本化”作文.就是注重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引发学生重新认识自我.表现自我,张扬自我。可以说,“我感”与“我思”是“生本化”作文的灵魂。确实.唯有调动学生真切的生活感受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对于职业中学来说,犹如李白的“蜀道难”.假、大、空的现象到处都是,套话连篇的现状随处可见,究其根源.来自于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的传统化、模式化;来自于职业中学学生的懒散化和写作方式的大众化。许多年来,我们教师只要求学生去完成作文,却不注重让学生如何去完成。学生的作文极少有真实性、情感性、独立性、独特性和独创性。因而要想改  相似文献   

4.
邹其乐 《阅读与鉴赏》2009,(3):41-42,34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化”写作理应成为高考作文追求的方向。 观察各地的高考优秀作文.大多摄取生活源泉,注重生活真情的体验和生活情境的再现。它们超越了作文形式上的价值追求和写作技法指导下的模板作文.渗透着“生活化”写作的理念。这就提示考生.要想在作文发展等级上取得突破。关注生活、呈现生活就显得十分重要。在选材、思想、情感、语言等方面彰显生活的真实和美感。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常常见到“情感的伪化”:如虚情假意的“浅吟轻唱”,空话连篇的“文字泡沫”,全然不见少年出乎自然的纯真和本该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独特体验,字里行间“神圣”得再也找不回一个真实的自我.这些陈词滥调的背后,是小学生对作文兴趣的消退,真情失落业已成为作文教学中的痼疾。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要努力让小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6.
作文讲评课是作文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它通过教师对学生作文的优劣进行有效地讲解和评论.达到“拨乱反正、再上台阶”的目的。好的作文讲评课往往给学生“恍然大悟”的收获。可是.上好一节讲评课却不是一件易事.因为当我们在批阅学生的作文时.总感到他们写出来的文章不是缺这少那,就是疙疙瘩瘩:不是思想认识的低幼化,就是语言表述的稚嫩化.好像到处都是毛病.就像给你一间不像样的“毛坯房”似的.让你讲评不知从何入手,在哪着力.什么都想讲,都想评,可什么都没讲透.  相似文献   

7.
快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学校、家庭、生活需要快乐.作文也需要快乐。适时、适量让学生“快乐”作文训练.是摆脱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程式化、封闭化的一个有效途径.其基本思路为改革传统封闭的静止教学程式:命题——指导——写作——批改.变机械枯燥的应试训练为充满人性之美、生活之趣的表达审美训练。  相似文献   

8.
情境化作文教学具有形象性、概括性、创造性的特点.它能让学生触景生情,激发写作动机.增强学生作文的感受与体验,能给学生提供具体的作文素材,解决学生作文中“无米之炊”的问题。因此,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会表达、学会作文.不失为一条有效的作文途径。它对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提高作文教学效益一定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那么.如何创设作文的情境呢?  相似文献   

9.
徐琳 《语文天地》2009,(5):30-31
“语文难教.作文难改”.说明了语文教学难在作文的批改。学生一直误以为修改作文是老师的事.学生写完了便完事。教师辛辛苦苦地批改.而学生却往往只看分数.并不能认真体会教师批改的意图。因而。造成了作文批改劳而少功、写作兴趣索然的现象。那么,如何摆脱这种现状呢?笔者认为。变单一为多样,化被动为主动.做到“百家争鸣”.既可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又可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  相似文献   

10.
“匿名作文”是指让学生的作文以不署名的形式出现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它是针对目前使用的“署名作文”而言的。具体地说就是教师在进行作文批改、讲评的过程中,以及学生之间进行作文的互改、互阅活动中均纯粹地以一篇作文进行操作,不以文章作者来涉及操作过程。一、提出“匿名作文”构想的三点原因1.便于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现代学生的作文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为了得高分,学生作文中的情感变得伪圣化,内容变得模式化,语言也变得成人化。采用匿名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对作文写作中所涉及的内容的担心,为…  相似文献   

11.
作文评语不同于分数评价。它不是用量化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的作文水平.因此不仅有评价功能,还有导向功能。在新课程改革中,新的教育评价观对作文评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如学生的操行评语必须摒弃传统模式的窠臼一样.作文评语也必须摆脱“主题一内容一语言一结构”这种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评价模式的桎梏。评语的撰写应当是一种个性化的写作行为,一项创造性的活动。好的作文评语,是教师精神世界的再现.不但能启发学生对作文进行反思.还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情感的共鸣,精神的启迪。  相似文献   

12.
张涛 《小学生》2011,(3):45-46
1发展学生个性是完成限时作文的前提 写作是最具个陛化的。北师大教授刘锡庆指出:“作文教学目的何在,我看在于:解放人,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写作主体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即鲜活而强悍的生命力都尽怀地释放出来。”一句话,写作是爪.陛的解放。在作文教学中个性解放互为因果,个性得到解放,作文时才能顺畅地表达,同时通过作文使个陛进一步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3.
怎样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以往的普遍认识和做法是让学生多读多写、熟能生巧。这是必要的也是根本性的。不过,如果教师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能提供有效的指导.则可以大大缩短他们由“生”变“熟”、从“拙”到“巧”的路程.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这其中的一条途径就是作文教学的过程化。  相似文献   

14.
作文是思想交流和语言表达的重要方式.因此.作文也就成了考试或者是人才选拨的重要手段。作文如此重要,但是在现实的课堂中.下面的现象却屡见不鲜:习作课上学生抓耳挠腮,无处下笔。只能挤牙膏式的“挤”一篇文章:搜肠刮肚写出来的文章内容总是程式化的套路.缺乏真实的内容和鲜活的语言……这些都是现实存在的.教师只有正视这种现实.开流拓渠.扎扎实实训练.才能引导学生经历作文的喜悦与成功。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高考作文命题是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指挥棒。也是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改革的风向标。但长期以来高考作文命题“生命”的缺失成为阻碍语文作文教学的一大困惑。1999年全国卷的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奏响了高考作文向生命进军的号角.话题作文开始大规模登陆高考。这种命题形式凭借其“三自(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自选角度)”方针的灵活多变性迅速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流。话题作文的优越性即使在2004年以来部分省市自主命题.从而打破国家命题一统天下的格局的情况下也毫不逊色.而是更加完善与成熟。毫不夸张地说.2004年至2006年高考中大量涌现的话题作文.让我们目睹了话题作文趋向成熟的盛宴。笔者作为一位普通的高中语文教师。在品尝高考话题作文所彰显出来的思辨、人文、审美等关键词的同时.也欣慰地感受到了高考作文命题内在潜伏的生命化取向。诚然,这种取向只是“潜伏”。却已然让人看到了曙光。  相似文献   

16.
作文.尤其在小学阶段.对师生而青都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讲.一提作文就头疼.大喊“难写”.苦于“无米下锅”:而对于教师来说也是苦于“难教”.这两难境地似乎已成为小学习作教学的困境.也正是这种困境促使我们去思考:如何化“难”为“易”.让学生高高兴兴学习.快快乐乐落笔.轻轻松松作文呢?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假、大、空”的现象。一提起写作文,学生常常觉得无话可说,要么凭空虚构,胡编乱造.写出来的作文空洞无物,没有真情实感。要么仿造别人的优秀作文,出现“千题一式.千人一而”的现象。实在没办法.干脆就抄袭作文书上的作品,学生把作文视为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  相似文献   

18.
笔者认为,近年来的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着“四化”现象,即思维定式化、写法模式化、内容虚假化、意义拔高化。这是因为作文教育观念僵化陈旧、唯工具论突出、教师素质不高以及强调“文道统一”的结果。因此教师要大胆革新,改变教育观念,走出误区。  相似文献   

19.
目前,作文教学“现场限时化”倾向普遍存在。两节连排的作文课,往往第一节课进行作文指导,第二节课则要求学生现场限时完成。久而久之,教师、学生便会逐步适应这种“快餐作文”教学模式,作文技巧或许有所提升,但在整体上呈现出明显的内容空洞、结构模式化的状态。  相似文献   

20.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现阶段小学作文教学依然存在模式单一化、框架化,限制学生思维,忽视学生自信心培养等问题.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优化作文教学流程,充分挖掘语文教育资源,拓宽学生习作训练空间,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