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广播史方面的文章、著作、资料中,往往称1923年1月23日开播的那座广播电台,即上海《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为我国的广播电台,属于中国的广播事业,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这座广播电台的负责人是美国人奥斯邦,所以俗称该台为奥斯邦台。《大陆报》是在上海的美国报纸,那“中国无线电公司”是美国东方无线电公司在上海的子公司。  相似文献   

2.
李燕深 《新闻窗》2008,(5):115-116
广播的发展历史 中国最早的广播电台是由外国人创办的。上世纪二十年代,在中国上海出现了3座广播电台:1922年,美国人斯奥斯邦以日本华侨的资本在上海注册了一家“中国无线电公司”,并与《大陆报》合办了中国第一家无线电台“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美商“新孚洋行”办的电台;美商“开洛公司”办的电台。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美英等国陆续试验成功了口语广播。一九二○年十一月,美国第一座广播电台在匹兹堡开始广播。紧接着,美国便把刚刚试办奏效的无线电广播输入了我国。被称作“冒险家乐园”的上海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出现的我国最早的一批广播电台,便是由美国的记者和商人办起来的。一九二二年底,美国记者奥斯邦(Osborn)在上海办起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座广播电台。这座广播电台呼号为ECO,发射电力五十瓦,于一九二三年一月二十四日傍晚开始首次播音。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简称FCC)是联邦政府分管广播事业的一个独立的行政和决策机构,其职能在许多方面具有准司法性质,被称为是美国广播体系的“支柱”之一。 1927年,美国国会通过《无线电法案》,建立了联邦无线电委员会,负责向广播电台颁发许可证,并具有一定的管理权力。7年后,根据《1934年通讯法案》,无线电委员会被合并到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广播最早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有关无线电广播的报道和文章也在这一时期出现.目前已知较早的有关广播的报道,是晚清以政治、历史、技艺等为主要内容的《政艺通报》在1907年6月号刊登的《美国传声机之新发明》所介绍的美国正在试验的有线广播①,以及1920年8月民国大型综合性期刊《东方杂志》17卷15号《无线电传达音乐及新闻》报道的美国正在试验中的无线电广播.  相似文献   

6.
谁最先发明了无线电?哪一个国家最早开始无线电广播?有人说,意大利的马可尼是无线电的最先发明者,因为他于1896年首先获得了无线电发明的专利权。也有人说,俄国人亚历山大·斯捷潘诺维奇·波波夫是最先的无线电发明者,因为在马可尼取得专利权之前,他已经做了实验并曾公开表演。又有人说,美国的德法雷斯特是“无线电之父”,因为他发明了使微弱的电信号得到放大并传到远方的电子三极管,没有它广播大概只能是电话、电报的形式了。所以,一些人认为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无线电广播的国家,另有一部分人称苏联是无线电广播的“故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7.
英国广播公司(BBC)以报道事实准确和高水平的播音技术而称雄西方广播界,于今年七月中旬在伦敦圣保罗大教堂举行了它的双庆纪念:对内广播六十周年,对外广播五十周年。BBC 于一九二二年十一月开始播音。最初是由几家无线电广播公司和制造商联合创办的一个私营垄断组织,一九二七年,英王室颁发皇家特许状,将这家私营公司收为公共企业,拥有在英国进行全国无线电声音广播(即针对国家——电视广播而言)的垄断权,并同时改名为英国广播公司(BBC)。其经费来源主要是电视用户交纳的电视执照费,每年由政府收转。由于出世之初便实力雄厚,加之从一九四七年开始,BBC 对外广播部的话动经费由政府拨款的形式提供,因而它在国内和国际的竞争中一向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而这家名义上“独立”的广播公司实则受英国政府控制,与公开表明是政府机构的“美国之音”广播电台实际上无甚差别。现在,BBC 共拥有二万七千多名职工,机构庞大,设备先进,其无线电广播的水平在西方世界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8.
在市级广播电视趋于“分”的形势下,上海郊县的广播电视正在走着一条“合”的道路。这一现象值得引起广播电视同行和理论界的重视与探究。一、“合”——发展的新趋势上海郊县广播电视的大发展,还是近几年的事。1985年以前,上海市郊10个县(区)都只有有线广播,传输手段单一。到目前为止,上海市郊10个县(区)中有电视台8家,有调频广播7家,闵行还成立了郊区第一家有线电视台。上海郊县广播  相似文献   

9.
国内广播影视会展业(以下简称会展)已形成以“上海电视节”.“四川电视节”、“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和“中国广播影视博览会”为主的多个大型活动.构成传媒产业“链条”中的一环。然而.近几年.会展似乎已失去往日的风采.承办方的招展也开始感到力不从心。广播影视会展.是鸡肋?还是蛋糕?一、会展历史:从“三家店”到“群英会” 1、1986——会展业“元年” 20世纪80年代中期,伴随改革开放的东风.电视业获得快速的发展,电视市场已初显规模.仅电视剧一项.年产量已达4300多部。富有国际视野的上海广播电视局.在1986 年12月10日,举办了第一届上海电视节(称为“上海国际  相似文献   

10.
你可知否,在无线电发明之前,广播已经出现了。它是通过电话来“广播”新闻信息的,取名为“电话报纸”,被视作无线广播的雏形。因为它与电话有直接的关联,我们还是从电话的发明说起吧。  相似文献   

11.
1915年4月18日北洋政府公布《电信条例》,第二条规定:“电信由国家经营。” 1922年12月美国人奥斯邦(E.G.OSborn)以留日华侨曾某的资本在上海组建了中国无线电公司(Radio Corperation of China),筹办广播电台并出售收音器具。  相似文献   

12.
燕大新闻学系毕业生为获得学士学位,撰写毕业论文.其中,殷增芳《中国广播无线电事业》、赵泽隆《广播》、王存鎏《广播事业研究》、庚赓《广播电台的编辑工作》等四篇毕业论文是关于广播研究的学术论文.他们针对中国广播发展的“新问题”,运用研究“新材料”,对广播进行深入研究,撰写毕业论文.它们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体现出学术的敏锐性、规范性和创新性;它们既是燕大新闻学系广播研究的学术成果,也是燕大新闻教育的教育成绩,丰富了民国至建国前后广播学术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曾三傅     
4.集训班的创办与惨遭破坏1930年的中秋节刚过,上海法租界巨籁达路(现巨鹿路)四成里12号的一幢三层楼房的大门口挂起了“上海福利电器工厂”的招牌。实际上这是党中央为苏区和红军培养无线电技术人才的无线电集训班。第一期无线电训练班开办还不到半年,各地又纷纷给中央来信告急,要人、要器材。1930年9月3日,长江局在给中央的报告中就说:“目前最严重的问题,……是无线电问题,要迅速设法解决。”  相似文献   

14.
旧中国广播电台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科学技术落后,许多先进的技术设备都是从外国输入的,无线电广播也不例外。中国的广播事业开始于1922年,上海是旧中国广播的发源地。中国最早出现的一座广播电台是在1923年1月23日,由美国人E·G·奥斯邦在上海创办的,呼号为XRO,发射功率50瓦。该台每晚播出1小时,内容有少量新闻,大量的则是音乐、娱乐节目。为了推广收音机,扩大广播的影响,还举办过无线电常识讲座。同年1月26日,该台曾播出了孙中山当日在上海发表的《和平统一宣言》。但由于E·G·奥斯邦未经  相似文献   

15.
新闻编采周恩来同志与人民广播(赵玉明,曹焕癸、哈艳秋) 1 979。1新闻本源初论(康荫)1979.1.鲁迅与报刊(黄侯兴)1979.1.广播应当重视马列主义的普及工作(阎玉)1979.工.广播特点初探(白谦诚)1979.1.在全国电视节目会议上的讲话(张香山)1979.2.谈广播自己走路(曹石、杨牧)”79.2.广播要有自己的评论(上海台评论组)1979.2.一切从实际出发(范靖国)1979.2.漫谈短新闻(陆锡初)19阳.2.如何使用录音报道素材—采访美国波士顿交 响乐团的体会(胡妙德)1979.2.特定环境和先进人物(沈兴耕、王武录)1979.2.少奇同志和广播事业(梅益)1980.1.解放思想,敢于…  相似文献   

16.
六十年之前,中国境內还没有一座广播电台.当第一次出现无线电广播的时候,人们非常惊奇,奔走相告,称之谓"空中传音".第一个将广播事业引进中国的是一位美国新闻记者奥斯邦(E·G·Csborm).奥斯邦在日本时结识了一个姓张的留日华侨,在他的游说下,张愿意投资广播行业.1922年冬天,以奥斯邦的名义在上海大来洋行的顶楼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无线电台,并且组织了中国无线电公司,发售收音机.1923年1月24日下午8时,这家电台正式开始播音.它不仅功率很小(仅五十瓦特),广播时间也很短(每天晚上八点一刻到九点一刻).为了谋求发展,奥斯邦与《大陆报》馆商定,每天广播时间,  相似文献   

17.
广播剧作为文学艺术之戏剧类中的一个品种,在国内外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至今仍是最具广播特征的节目之一。“播音剧”、“播音话剧”、“无线电戏剧”都是广播剧的曾用名。广播剧的三个因素一是“剧”,二是“声音”,三是“广播”。  相似文献   

18.
分析当代两大媒介(印刷媒介与电子媒介)及从属于两大媒介下的四大大众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的产生与发展,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现实需要而催生出一种新的媒体时,人们包括一些专家都会惊呼传统媒体(相对于新生媒体)将被取代。我国早期对广播事业深有研究的留美学朱其清在1924年写成的《无线电之新业》中称广播事业“将取新闻纸类、留声机等而代之”。  相似文献   

19.
IPTV引发的较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电视面临“互动化”变革今年是广播诞生100周年。一百年来,从无线电音频广播,到今天的“数字电视”,都是按“现播现用”模式工作的,中间没有内容存储环节。什么时段广播什么内容,完全由电台决定,用户没有选择时间的自由,缺乏以人为本的“按需服务”。  相似文献   

20.
无线电广播是唯一的一种能在一瞬间飞越全球,从一国传到任何一国的无法阻挡的群众性通讯工具.广播所具有的这个特点,保证它在国际通讯中发挥一种不可取代的作用,保证它成为国际宣传中最强有力的武器.正因为如此,英国广播公司(BBC)现在每年要化六千六百万美元从事对外广播,美国之音(VOA)要化一亿美元,而莫斯科电台(RadioMoscow)用于对外广播的预算高达数亿美元.莫斯科电台现在用七十七种语言对外广播,每周广播时间达二千小时.美国之音、英国广播公司的语种和广播时间虽不到莫斯科电台的一半,但前者对自己的盟国不开办广播,后者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