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殆 《学习之友》2009,(7):31-31
有一群鹌鹑在草地上觅食。猎人过来了,他很麻利地用网捕获了鹌鹑。他把鹌鹑装入笼中。  相似文献   

2.
有一群鹌鹑在草地上觅食。猎人过来了,他很麻利地用网捕获了鹌鹑,把鹌鹑装入笼中。猎人往笼里伸出手臂,摸了摸鹌鹑,皱起眉头,说道:“太瘦了!”于是他就给鹌鹑撒了些谷物。这些鹌鹑见状,立刻围上去,不顾一切地啄食。只有一只站在角落里的鹌鹑不为所动,两眼直勾勾地望着天空,它好  相似文献   

3.
鹌鹑和猎人     
一群鹌鹑曾栖息在一片沼泽附近,它们每天早晨飞到附近的田里觅食。然而,这种作息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田附近住着一名捕鸟的猎手,他常用网套住它们,然后带到市场上卖掉。猎手对这种方法非常熟练,因为他会模仿领头的鹌鹑的叫声。他模仿领头的鹌鹑的叫声时,鹌鹑以为是在呼唤它们,于是成群飞进猎人布下的网里。  相似文献   

4.
赵广卫的名字是和他饲养鹌鹑的成功一起在四乡八村传开的。有的说,小甸乡赵郢有个养鹌鹑的大户,有的说,三觉职业中学有个学生养鹌鹑发了财。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传出了乡,传出了县,于是,  相似文献   

5.
野鹌鹑     
前几天,我放学回到家,爷爷很神秘地告诉我,他捉到了一只野鹌鹑,关在笼子里。我高兴极了。爷爷迫不及待地把我领到装野鹌鹑的笼子那里。这只鹌鹑非常美丽:尾巴上的毛是黑色的,  相似文献   

6.
从前,有只小鹌鹑,叫巴蒂斯德夫。它长大之后,同上千只鹌鹑一起飞到森林中。那时候,有一个捕鹌鹑的人常站在不远的地方学鹌鹑叫,引鹌鹑聚集到一起,就把网撒下来。鸟儿一落进网里,他就把它们捉出来,装进一个小箱子,拿去卖掉。捕鸟人一直以此为生。有一天,巴蒂斯德夫把鹌鹑们叫来道:"这样下去,这个捕  相似文献   

7.
《小鹌鹑》的作者屠格涅夫(1818-1883)是俄国19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种类多样,风格质朴,极富人情味。《小鹌鹑》是他散文作品里的名篇,故事是:"我"从小就渴望做一个像爸爸那样的猎鸟专家,并且希望在12岁的时候能拥有一支真正的猎枪。"我"满10岁那天,跟随爸爸去林中打猎,一只为了保护自己孩子的鹌鹑妈妈被爸爸的猎狗咬死了。  相似文献   

8.
鹌鹑学艺     
鹌鹑想学一样既能成名又不费力气的本领。他开始拜雄鹰为师,要当一名飞行英雄。雄鹰说:“那好吧,你可要吃得起苦啊!”第二天,雄鹰带着他拍着双翅飞向蓝天,然后,把翅膀平伸,一动也不动地在空中练习盘旋技术。一圈,两圈,三圈,鹌鹑受不住了,双翅一酸,“忽”地栽到地上,从此,他再也不愿练习飞行了。后来,他又要求跟百灵鸟学唱歌,打算当一名令人羡慕的歌唱家。谁知学唱歌也不轻松,才练了一天“哆、来、咪”,嗓子就跟喝辣椒水一样地疼起来。于是,他又改行了……这以后,鹌鹑跟啄木鸟学过医学,跟喜鹊学过建筑,还跟缝纫鸟学过缝纫,但是,每一件事他都…  相似文献   

9.
君子之交     
爷爷几乎样样事情都懂得,而且多半是他不怕困难得来的。我是说,他小时候去过一趟非洲,在印度打了一两只老虎。他说他还参加过远远近近的大小战争;但是他也照样肯告诉你,鹌鹑群夜  相似文献   

10.
《鹌鹑》(十册)是十九世纪俄罗斯伟大作家屠格涅夫晚年的作品。当时,屠格涅夫已经住进了法国巴黎的一家医院,他应托尔斯泰的邀请,为俄国儿童留点“纪念”,写了这篇文章。那么,饱经沧桑的屠格涅夫在《鹌鹑》这篇文章中,给孩子们留下了些什么呢?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11.
五年制第十册10课《鹌鹑》细致、一具体地记叙了母鹌鹑为保护小鹌鹑献身的过程,它所表达的情感是丰富而多层次的。根据教材特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一、母鹌鹑对小鹌鹑的母爱情感“我”和父亲发现母鹌鹑,主要是因为“忽然间,猎狗趴在地上一动不动”。富有打猎经验的父亲一看便知,这是遇到了猎  相似文献   

12.
棒棒糖太小了,对小鹌鹑来说,舔几下就没了。就算是那种大号的棒棒糖也满足不了小鹌鹑的胃口。 “太小了,这都太小了!”小鹌鹑简直要吼起来。  相似文献   

13.
理想的整齐度不仅对肉用种鸡的高产性能有影响,对蛋用鹌鹑的高产性能也有影响。本文从整齐度的概念入手,论述了整齐度对蛋用鹌鹑高产性能影响的机理,介绍了蛋用鹌鹑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所应采用的具体措施,以确保蛋用鹌鹑高产。  相似文献   

14.
很久很久以前 ,鹌鹑飞得可高啦 ,歌唱得可好听啦。百灵鸟呢 ,却飞得很低 ,歌唱得也不好听。现在不啦 ,百灵鸟可以像箭一样一纵身钻到云彩里去自由自在地飞 ,婉转地唱。鹌鹑呢 ,却失去了轻巧的翅膀和美丽的长尾巴 ,飞也飞不高 ,只能扑扑棱棱飞几十米远 ,唱也唱不好 ,只能“咕咕 ,咕咕”叫那么几声。这是怎么回事?原来 ,鹌鹑有个老族长又古板又胆小。谁要飞高一点儿 ,他就喊 :“飞低一点吧 ,飞那么高 ,多危险啊!”谁要是放开歌喉 ,练练嗓子 ,他就训斥 :“你住嘴!老是唱 ,老是唱 ,你能保证句句唱得动听吗?”久而久之 ,老族长的话形成了家族…  相似文献   

15.
《鹌鹑》     
本篇是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通过描写一只母鹌鹑为保护它的小鹌鹑而不幸被猎狗咬伤致死的故事,赞扬了母鹌鹑的勇敢,顷扬了母爱.教学本文,可抓住如下几点:一是抓住母鹌鹑发现错狗后,"飞——伤——  相似文献   

16.
我常听姥姥讲,鹌鹑这种动物长得一点也不美,但是它的蛋却是价值很高的补品。可惜的是,它们的产蛋率并不高。怎样才能使它们的产蛋率提高呢?我决定做一个实验。于是,我让姥姥从乡下带来了几只鹌鹑来饲养。在饲养的过程中,我发现:每当到了夜晚,鹌鹑竟达10小时不吃食。这样,它把白天积存的养料都耗掉了,对它产蛋多不利呀。为了让鹌鹑夜间能吃食和活动,我做了一个实验:找来了一个纸盒,把鹌鹑放进去,晚上用灯光照射,让鹌鹑在灯光下能看得见,吃得着食,跟白天一样正常活动。果然,经过一段时间,这些鹌鹑的产蛋率明显提高了35%。人对红光反应敏感,动…  相似文献   

17.
一、要抓住课文的关键性矛盾启发学生思考.“思源于疑”’,教师要善于激“疑”,而激疑要激在要害处.学生只有吃透文章的关键性矛盾,才会思路开阔,触类旁通,把握文章的精髓.如《鹌鹑》这篇课文是通过一只母鹌鹑为保护小鹌鹑不幸被猎狗咬伤致死的故事.我启发学生抓住“母鹌鹑为保护小鹌鹑不惜牺牲自己”这一关键性矛盾,让学生思考三个问题:一是母鹌鹑发现猎狗后突然飞起来的奇怪样子表现在哪些方面?二是母鹌鹑被咬伤后的样子和心理活动是怎样的?三是母鹌鹑飞得奇怪的样子的原因是什么?通过思考讨论,同学们都理解了母鹌鹑为让孩子得救,不惜牺牲自己的伟大的母爱精神。  相似文献   

18.
小鹌鹑在草地上溜达的时候,不小心掉进一个小洞里。 “啊!我掉进了猎人的陷阱(xian jing)。”小鹌鹑大叫起来。 这个小洞.不大也不小.不深也不浅’小鹌鹑刚好爬不上来。  相似文献   

19.
云雀明白了     
段明贵 《小学生》2006,(6):38-38
云雀见麻雀整天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就问:“麻雀阿姨,你为什么不飞得高一点呢?”麻雀斜着眼睛瞄了他一眼,说:“难道我还飞得不高吗?你瞧瞧公鸡!”“公鸡伯伯,你为什么不飞得高一点呢?”公鸡骄傲地在房顶上迈着八字步,反问:“难道我飞得还不高吗?你瞧瞧鹌鹑!”“你为什么不能飞得高一点呢?鹌鹑姐姐。”  相似文献   

20.
鹌鹑的风波     
最近,我们班来了许许多多特别的新朋友,它们呀,就是人见人爱的鹌鹑。这些鹌鹑似乎有超能力似的,一会儿工夫,我们就被它们迷得神魂颠倒。这不,上数学课了,那小鹌鹑又控制不住自己的嘴巴,开始“唧唧喳喳”地高声歌唱了,惹得同学们都不愿听讲了。瞧,那位女生真是胆大包天,刚被俞老师那可怕的双眼瞪过,就又开始不安分了。只见她先环顾一下四周,想侦察一下动静。哇!真是天助她也,俞老师正好在这时转了过去,背对着她。于是,她就趁这百年难得的机会,开始偷偷摸摸地玩了起来。她一会儿摸摸鹌鹑那毛茸茸的身体,一会儿又抱起鹌鹑放在怀里给它取暖,一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