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运用田野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水族"端节"赛马活动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发现这项古老而又奇特的传统体育活动在水族山寨的生存状态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其显著特征是全民性依旧,娱乐性减弱,竞技性增强,组织化提高.这些变化都是文化主体自觉的文化调适过程,反映了民族文化的生存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
李志清  虞重干 《体育科学》2005,25(12):17-21
桂北侗乡的抢花炮是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比赛项目抢花炮的原生态。这项古老的仪式性少数民族体育活动在现代社会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其理性化、世俗化、组织化、规范化以及媒体的利用、妇女的参与反映的是现代性所促使的改变;民族特色的强调、功能的扩展则是民间文化在现代化与全球化中的生存策略,这些变化都是文化主体自觉的文化改造过程,反映了民族文化的生存能力和适应性以及仪式性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那达慕文化的产生、变迁、信仰机制与仪式特征进行研究。认为:那达慕文化起源于蒙古族人民的生存、战争需要以及与宗教信仰密切相关;那达慕文化中的“男儿三艺”兼具生存、军事和娱神、娱己的多重需要;那达慕文化经历了起初的军事性质向现代娱乐竞技主题的变迁过程,其动因来源于社会环境的改变;萨满教的原始宗教认识催生了敖包祭祀活动的产生,进而形成了那达慕文化的信仰机制;那达慕的仪式性是对族群和草原文化记忆的高度展现,同时也是对族群意识的认同。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对江西赣南地区客家火龙节民俗活动的民问文化背景、起源、其活动主要表现形式及特征进行了考察分析,认为江西客家火龙民俗活动与其民系的迁徙和生存紧密联系,活动得到了很好的保存,继而提出了对江西客家火龙节活动保存和传承文化的观点,供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5.
从课外体育活动与校园体育文化两者的特点出发,探讨其中的辨证关系,认为课外体育活动作为一种新的校国体育文化形式,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对促进整个校园体育史化的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也推动了课外体育活动的建设,是课外体育活动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僰人消亡了四百多年,仅留有少量随葬品、岩画以及悬岩上开凿的石孔和绳痕.通过对遗物、岩画及丧葬习俗的分析透视僰人在宗教、军事、生产劳动中的体育文化元素.研究结果表明,僰人的体育活动与其生存的特定地域环境、社会背景、丧葬婚庆习俗有关,鲜明地显示了农耕民族文化的特色.对僰人体育活动进行挖掘和整理,有助于少数民族体育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以文化学为研究视角,以马林诺夫斯基的“生物需要”功能为理论依据,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传统武术的生存思辨进行了文化学意义上的探骊。主要结论:马林诺夫斯基的功能主义文化理论更加强调文化满足人类生存的基础性功能,而长期以来对传统武术的研究大多忽略了其生物需要的基础性功能;明确“生物需要”是传统武术当代生存的逻辑原点和深层依赖;探索生物需要功能的实现路径已经成为传统武术生存的迫切诉求。  相似文献   

8.
运用历史过程分析、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考察,对通古斯族系传统体育文化进行研究,旨在揭示通古斯族系传统体育文化的形成过程及当前的变化。研究认为:通古斯族系传统体育文化的产生与其生产生活方式、军事教育和宗教活动密切相关,具有鲜明的渔猎文化与冰雪文化特征。而当前通古斯人的体育观念、体育行为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休闲体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必然出现的文化现象,是人类寻求自我生存的一种主动、自发的身体活动方式,更是一个不断文化创造的应然过程;同时,它又是一种使人休而不闲,闲而不惰,消遣而不消极,在休闲中养精蓄锐,生活品味不断提高的生存态度.  相似文献   

10.
采用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阐述了集美龙舟赛的缘起,深入剖析集美龙舟赛从民间体育活动向现代竞技体育商业化运作转型,从封闭的民间体育活动向开放的文化交流活动转型的演进历程。集美龙舟赛在不同时期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有重要的价值。对我国民间体育的传承与发展有启示意义:以现代体育为依托是民间体育生存和延续的路径之一;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是民间体育传承过程中的必然;资金、政策支持是民间体育传承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辩证唯物方法论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峨眉武术文化的历代生存形态及现代流变的调查入手,对峨眉武术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满足巴蜀人生存需要,受佛教、道家影响,以及服从战争需要的军事技能等是峨眉武术文化生存形态多样性的基础,其现代流变主要体现在提高人类精神的体育竞赛、艺术表现、武术教育文化等方面。因此,峨眉武术文化具有宗教性、竞技性、地域性、健身娱乐性和丰富的巴蜀文化内涵等特征。  相似文献   

12.
文化结构法则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趋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是文化的创造者与开拓者。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则帮助人完成了自己本质的实现。文化的结构法则与自然界的结构法则是完全不一样的。自然界的结构法则是按照自然规律结构的,而文化作为人类的创造物则是根据人的需要结构起来的。18世纪意大利学者维柯曾指出:文明社会和世界各民族都是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它们被创造的原则都可以从人类心灵的各种变化中找到;世界各民族的习俗、制度、观念虽不一样,但是它们的起源有一个共同基础:就是人类的需要与效率。人要生存和发展,就要创造满足其需要的文化。人类的这种实践活动一方面发展着人…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田野调查、口述整理和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梳理分析近代以来沛县武术发展的脉络,从自然环境,社会结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价值观念等不同层面,揭示社会变迁对沛县武术活动内容、人群特征、组织形式、活动过程及习武动机等方面产生的影响.研究认为,近代以来,沛县武术活动变化是社会变迁的各个不同方面变化而综合作用的结果,武术目前发展状况有其一定的历史必然性,现代化的发展对武术文化的传承提出新的不同于传统农业社会的要求,作为一种活态的文化,武术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人们的生活世界,那种"回归传统"的振兴或保护,只能说是一厢情愿的情结.  相似文献   

14.
从文化基因的视角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基因、表达与生存焦虑进行了研究,认为其基因认知表现在3个方面:自意识的建立和巫术活动中仪式性身体展演是传统体育文化基因的肇始之源;民俗文化场域是传统体育文化记忆与传承的根本,并由此建立文化基因认同;具备中华传统文化基因是其主体特征,文化基因的内核承担着教育教化功能,口传身授是主体社会化实现的手段。其文化表达则在于,拥有自然、祖先和图腾崇拜的文化隐喻,建立了与宗教信仰观念相互交融的文化符号表达体系;映射出"天人合一"的整体哲学认知和"差序格局"的社会伦理关系本位,用身体实践表达族群记忆;在"一体多元"的整体文化模式布局下,彰显了不同文化区域之间文化传统与文化生态关系的复杂性。研究进一步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焦虑体现在原生环境的变迁,致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基因面临消失和变异的风险;仪式构成的文化特质符号减弱,导致仪式的整合功能下降,致使传统体育的教化、认同功用减弱并趋向边缘化;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理念相悖,需要在顶层设计上寻找间性弥合。  相似文献   

15.
钓鱼,在人类的渔猎时代,是出于生存的需要。而今钓鱼不是生存的需要,而是人们生活的一种需要,如同需要文化生活一样,钓鱼被人们认为是一项多姿多彩的户外体智兼备的有益活动。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对双节棍运动的起源、近代发展历程和活动现状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得出:双节棍的雏形源于中国的宋朝,近代双节棍的发明源于日本。近代双节棍在坎坷中谋得较好的生存,且为全民健身和校园体育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7.
熊伟 《体育世界》2014,(10):64-65
少数民族节庆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塔吉克族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积淀了独特的传统体育文化,节庆日上独具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为塔吉克族传统体育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本文对塔吉克族节庆体育文化的现状进行了探究,为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塔吉克族节庆体育活动,政府要重视,广泛宣传,利用现代化方式对塔吉克族节庆体育活动积极开发和保护。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研究法对福建省(福州、厦门、三明)三城市体育人口的参与的活动项目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福建省三城市体育人口在活动项目的选择上随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职业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步行不随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职业的变化而成为参与最高的活动项目;球类在男性青年组、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和专业技术人员体育人口中是参与率最高的活动项目;健身操(舞)、秧歌在中、老年及女性体育人口、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在不同职业中的操作人员中有很高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9.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正在改变着包括武术在内传统文化的生存区域和发展空间。因而面对武术文化发展的诸多困惑,很多学者开始从文化生态视域审视和研究武术文化生存和发展状况。文章对学术界关于武术文化生态研究成果做一梳理,探讨了武术文化生态的内涵和研究缘起,对研究中的武术文化生态现实问题和如何传承发展做了较全面系统的回顾与总结,以期用文化生态学的维度审视目前研究瓶颈,展望发展趋势,为武术文化的生存区域和发展空间寻找新的理论依据和现实路径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实践活动的组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实验研究,得出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实践活动的组织工作包括要求、程序、出发前的组织以及实践中的组织四个方面。由于课程本身的特殊性,组织工作显得至关重要。加强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实践组织工作,是提高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教学质量、确保野外实践活动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