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任务,不仅在于传授学生必备的知识,而且也在于个人精神生活的幸福。”教师要在课堂上让学生们感受到幸福。 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使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快乐的体验。幸福作为一种理想的生存状态,一直是人们的追求。那么作为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实现身心的和谐发展,这就是幸福。  相似文献   

2.
邹一鸣 《辅导员》2010,(6):39-40
生活是道德的田园,离开了生活的体验,道德只是干瘪、抽象的条文,不可能在学生的心灵中生根发芽。德育要走出困境,就应回归生活,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才能具有深厚的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生活的外延有多大,德育的外延就应有多大。我们要努力把学生引向生活的世界,引导学生在各种体验中建构个人完整的生活经验,追求生活的完整性,在完整生活的建构过程中获得德性的完满,以此实现德育目的。因此,教师要积极开展体验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3.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要有一颗宽容的、和善的心。对学生即要有爱心,又要有信心,既不能体罚学生。也不能伤害学生自尊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德育是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而没有了道德。教育就不成其为教育。”人的一生就是守护着某一精神价值。不断追求生活意义的过程。这一精神价值的获得和生活意义的发现,就是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是最崇高的使命。  相似文献   

4.
教育需要成为一种以生活世界为底蕴的教育,那么生活世界的意蕴是什么?教育应当回归谁的生活世界?回归到什么样的生活世界中去?我们需要从理论的根源上进行阐释。“生活世界”概念首先由胡塞尔提出,斯宾塞、杜威和陶行知等教育家对教育与生活的关系进行的思索、追寻和阐述.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奠定了理论基础。教育应该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师的生活世界以及教学过程中的生活世界,这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实然表达;教育应该把教育世界、科学世界和日常生活世界整合为教育视野中的生活世界,同时回归到生活世界中的精神生活,这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应然追求。  相似文献   

5.
教育需要成为一种以生活世界为底蕴的教育,那么生活世界的意蕴是什么?教育应当回归谁的生活世界?回归到什么样的生活世界中去?我们需要从理论的根源上进行阐释。"生活世界"概念首先由胡塞尔提出,斯宾塞、杜威和陶行知等教育家对教育与生活的关系进行的思索、追寻和阐述,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奠定了理论基础。教育应该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师的生活世界以及教学过程中的生活世界,这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实然表达;教育应该把教育世界、科学世界和日常生活世界整合为教育视野中的生活世界,同时回归到生活世界中的精神生活,这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应然追求。  相似文献   

6.
中学思想政治学科的本质是"教"与"育"的结合。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做到"四有":课堂有生活、课堂有思维、课堂有背诵、课堂有反馈,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以此追求学科本质。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教师的经济地位得以提高、物质生活得以改善,但是在精神生活方面,教师们还需要有更多的人文关怀,校长要努力为教师创设相互平等的氛围、营造一个独立工作的空间、多给予教师精神慰藉的食粮,共同创造一种互相沟通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8.
何勇海 《山东教育》2007,(7):128-128
教师个人生涯规划,就是指教师个人规划自己的幸福蓝图。在这份蓝图中,牵涉到三个主题:教师个人的物质生活,教师个人的身体健康和教师个人的精神生活。这是教师个人生活中的三座楼宇,这三座楼宇的高度决定了教师的幸福程度。  相似文献   

9.
在物质生活相对富足的今天,我们的精神生活却渐渐地空虚,教师的心、教育的魂也渐渐地变得浮躁起来。教师似乎总在追求着“快餐式”的成长,失去了“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心态和心境。
  秦朝李斯在《谏逐客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教师成长的“大业”,也是一点点累积起来的,只有不拒绝每天的“小额存入”,才会有日后的大成。所以,唯有坚信成长的长期性,备足“滴水汇成大江”的勇气,勤于老老实实地“零存”,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我们才能真正得以成长。  相似文献   

10.
林爱平 《职业技术》2012,(3):114-115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命之所在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紧紧抓住"生活"这一主题,让生活走进思想政治课堂,将思想政治课堂引向生活。在教学实践中做到关注生活,激发兴趣,正视问题,提升认识,回归生活,使政治课堂最大化地追求它的生活效用,使思想政治课充满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1.
一、追求思想品德课堂真实的意义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生活的另一种样式,而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在于它的真实、本色。真实是课堂产生活力的基础所在,更是思想品德课堂的生命,惟有真实才能使思想品德课堂的价值得以体现和提升。1.求真是实现师生人格互动的需要真善美是人类永恒追求的最高境界,其中“真”是基础,“善”是枝叶,“美”是结果。陶行知先生的育人“真经”就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要让学生追求真善美,首先教师自己要追求真善美。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育人中更要为人师表…  相似文献   

12.
潘云霞 《教师》2011,(12):116-116
暑假里在家认真阅读了郑杰老师的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心中感想颇深,它以深刻而细致的笔调为我们展现了安宁、亲和的心路历程,"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它那平静快乐的方寸田园,让我们每一颗浮躁而驿动的心灵安详而平和。它坦然而率直地告诉我们,教师要有所追求,要有个人的成长,要跳出昆德拉所指出的“被缩减的生活旋涡”,让我们不致“在旋涡中宿命地黯淡”,坠入遗忘,而应去追求丰富的教育生活和精神价值,工作着,并快乐地生活着。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教学究竟要留给学生什么?留给学生生命永恒的东西又是什么?作为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这是我们教学时应思考的本质问题或追求的终极目标。本文提出:信息技术教学要真正追求生活的存在——基于生活为生活而教;追求技术的内核——走出为技术而教技术;追求文化的创生——站在技术之上为"生命力"而教。  相似文献   

14.
学生的写作必须从生活开始,因为生活才是写作之源!引导他们走近生活,去关注生活,去感悟生活。观察学生的喜怒哀乐,引导他们去述说他们最想说的话。教师批阅评语要有特色,评语亲切中肯是语文老师的重要责任。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使学生从对生活简单的观察,细致的描述深入到对生活底蕴的挖掘和对写作特色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教育家精神具有精神的召唤性、鼓舞性和引领性,又具有生活的扎根性、生长性和亲近性。弘扬教育家精神,要注重在教师生活中进行,让教师真切感受到教育家精神就在我们身边。教育家都是积极生活者,生活中闪烁着精神的光芒。他们永远和祖国在一起,闪耀着爱国之光;永远和人民生活在一起,生命里充溢着人民的大情怀;永远和教师生活在一起,让“教师第一”理念落实在日常生活中;永远和儿童生活在一起,酿就了儿童精神;永远和学术研究在一起,使研究成为生活的底色。我们要用教育家精神抵制自己的局限性、惰性和平庸,做像教育家一样的教师。  相似文献   

16.
一线教师该不该、能不能带家教,这要问问市场的需求,问问一线教师的经济收入,问问一线教师的身体和精力,问问一线教师的生活质量和追求.  相似文献   

17.
<正>学生品德的培养离不开他们的生活,学生的生活空间有多大,品德与生活的内涵就有多大。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现行教学的热门话题,也是《品德与生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如何提高《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的有效性呢?就是要让品德与生活同行。一、教学内容"生活化"《品德与生活》教材在贴近学生生活方面有明显的特点。教材都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按照学生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家乡(社区)生活,以及  相似文献   

18.
《成长》2006,(8):8-9
物质生活丰富后,需要更多的精神追求。可什么是我们最值得追求的生活呢?杭州最近开了家性健康主题餐厅,但,性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在蕴涵多样可能性的教育生活中,教师需要选择。要做出更"好"的选择,需要教师智慧的启迪。但是在教育现实与追求的张力中,教师智慧的存在与发展举步维艰。要超越此困境,人们必须致力于捍卫教师教育生活的多样性、教师追求智慧的过程性以及教师思想交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写作是否真的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要将习作教学更加生活化,指导学生动真情,写实感。避免形式,要多注重内容;不追求奢华,但求平实。教师可以在合作探究中使学生明晰生活是写作的本源;要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细节;要善于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来自习作的感动;还要给学生以人文关怀在习作中渗透真情实感。总之,作文教学要接地气,要贴近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