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中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教材第82页叙述;“武昌起义成功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任都督。”其下的小字又写道:“旧军官黎元洪被推举为湖北军政府都督,立宪党人汤化龙作了民政部长。”那么湖北军政府是否就是旧官僚和立宪党人掌握了实权呢?湖北军政府的性质到底是什么?笔查阅了武昌起义的有关资料,从以下几方面可以说明湖北军政府是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府。  相似文献   

2.
黎元洪是武昌起义中的一位重要人物,在武昌期间,他逐步完成了由一个封建旧军官向革命党人的转变。起义前,一方面,黎元洪的身份和个人利益决定了他的态度是要反对革命;另一方面由于他接受过新思想,对革命有种自然的同情。起义中,黎元洪对革命毫无信心,他害怕革命一旦失败,自己将会成为罪魁祸首,因此他拒不担当都督一职。而武昌起义以后,鉴于形势向着革命的方向好转,黎元洪对革命的信心增强,决心投身革命,向革命党人转变。  相似文献   

3.
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写道: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由于起义与革命党主要领导人失去联系,“一贯仇视革命,在新军中多次破坏革命党人活动”的旧军官黎元洪,在起义士兵的逼迫下,就任湖北军政府都督。可以想像,这样一个素与革命无缘、异常反动,又是被迫就任都督的人,肯定会对革命带来许多消极的后果。但从当进的形势看,黎元洪就任就督,客观上也起了一些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阿 Q 正传》第八章,假洋鬼子当众吹牛:“我是性急的,所以我们见面,我总是说:洪哥!我们动手罢!他却总说道 No!——这是洋话,你们不懂的.否则早已成功了.……”其中“洪哥”,新旧版《鲁迅全集》及其他各家注本,均注为:大概指黎元洪.我认为这样注释是很值得商榷的.理由如下:1、黎元洪原是清朝湖北新军中的一个协统(相当于旅长).他不是革命党人,从未进行过反清活动,更没有领导武装起义.相反,他倒干过镇压革命运动,甚至亲手杀害过起义士兵.武昌起义后,他当上了湖北军政府大都督,那完全是被革命  相似文献   

5.
“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这一章教材中的重点。为了教好这一节,现将部发《教参》没收入的有关资料整理如下,供教学参考。 一、武昌起义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 ,中国近代现代史讲到武昌起义时 ,认为革命党人举枪逼一贯仇视革命的黎元洪就任湖北军政府都督是一个错误。此为立宪派旧官僚陆续投机革命 ,掌握地方政权开了先例 ,最终导致了辛亥革命的失败。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 ,依当时形势而言 ,这并不是错误 ,而是一种高超的策略。理由是 :(1)武昌起义爆发后 ,很短时间内除步兵、炮兵、骑兵参加起义外 ,水兵、工人、学生、市民也踊跃加入起义队伍 ,使革命军总兵力达万人以上。此时 ,孙中山远在美国 ,黄兴在香港 ,宋教仁在上海 ,而具体策划起义的孙武、蒋翊武、刘复基或被俘牺牲 ,或受…  相似文献   

7.
高中历史教材在亚洲革命风暴一节中,重点讲述了印度民族大起义(1857—1859年)。但是,对于印度民族大起义中的主力军———“土兵”,教材及教参都没有作详细明确的表述。什么是“土兵”?它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会成为印度民族大起义的主力军?等相关问题就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一些疑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的《教学参考书》(上册 )第 1 62页 :“奉同盟会总部之命 ,回到四川家乡荣县的吴永珊 (即吴玉章 ) ,首先推动了荣县宣布独立 ,建立了革命政府 ,这是当时全国的第一个革命政权。”而第 1 63页又有“湖北军政府的成立……一贯仇视革命的旧军官黎元洪当上了这个第一个革命政权的都督”。这里的第一个革命政权显然指的是湖北军政府。这不是互相矛盾了吗 ?从《教学参考书》第 1 68~ 1 69页对“保路同志军发动起义”的介绍可知 :1 91 1年 9月 2 5日同盟会会员呈玉珊和王天杰等在荣县宣布起义 ,建立革命政权。安作璋主编的…  相似文献   

9.
黄兴"登台拜将",是在辛亥武昌起义中,湖北军政府都督黎元洪,效法汉高祖刘邦,设台拜韩信为大将的故事,于11月3日,拜黄兴为战时总司令.关于设台拜黄兴为将的事,过去有关史书中,一般都认为,是湖北革命党人公推黄兴为战时总司令,为"郑重其事",采取"登台拜将"的仪典,报请黎元洪许可而举行的.这种说法,见诸于居正《梅川日记》和曹亚伯《武昌革命真史》等书.刘邦拜韩信为大将,是用来尊崇韩信,并以此来提高韩信的威望而压服三军所玩弄的权谋.事后韩信不仅以此为荣,并以此深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从1905年创立兴中会开始直至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胜利,其间先后发动了十多次武装起义,其中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的广州起义是一场战斗最激烈、对社会震动最大的一次起义,后因起义死难的烈士都埋在广州城外的黄花冈.故又名之曰“黄花冈起义”.本文作者林觉民就是黄花冈有名的七十二烈士之一,这封信就是林觉民在起义前三天(4月24日——农历3月26日夜四鼓)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  相似文献   

11.
试论辛亥广州起义与武昌起义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武昌起义,是当时全国革命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四川的铁路风潮则是促成这次起义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武昌起义又是湖北革命党人长期艰苦工作的结果,而革命党人在新军中的有效活动更是这次起义能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那么,辛亥广州起义与武昌起义是否是两件无甚关联的事件呢?黄兴早在1912年黄花岗周年纪念会的讲词中曾这样说过:“鄂省8月之起义,由广东之原动力。”他是把这两次起义联系在一起,且是把辛亥广州起义当作武昌起义之“原动力”的。黄兴的这种论断,固然不很准确,但这两次起义有密切的关系,也是事实。这应是研究辛亥革命的同志不应忽视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史学界普遍认为,李燮和在辛亥上海光复中被湖北军政府都督黎元洪委任为“长江下游招讨使”。本文据史实对此予以否认。理由有三:其一,李是在武昌起义之前赶赴上海的,那时湖北军政府尚未成立,黎自然无从就任都督,根本不存在委派李出任长江下游招讨使的可能。其二,李在上海光复前后,担任过六个总司令职务,但没有一个职务是由黎委派的。其三,李被黎委任为长江下游招讨使一说,系陈其美散布之谣言。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现代史》(试验修订本)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武昌起义成功后.湖北军政府成立,宣布废除宣统年号,改为黄帝纪元。许多同学误以为改用黄帝纪元是由湖北军政府最早提出的,其实早在1903年5月,留日学生创办的《江苏》杂志第三期就取消了光绪年号,改用黄帝纪元(属阴阳历),以示推翻清室、恢复主权的决心,公开宣传革命。武昌起义后,反动的高级军官黎元洪被推举为  相似文献   

14.
在2006年湖北省优质课评比中,我以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第三章第三节“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发”参赛。备课过程中,我对“为什么推选黎元洪做湖北军政府都督”这一问题思考不多,准备主要围绕教科书的相关表述展开。赛前试讲时,学生的相关讨论与发言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促使我不断修改对这一问题的处理,从试讲到参赛几易其稿。可以说,是学生的精彩发言促使我结合学生的特点及已有经验大胆整合课程资源,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展开进一步探索,使我真正领会了教学相长的意义,深切体会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课堂,不仅能使学生学有所得,发展个性,教师也能从中获得某些灵感与提升。  相似文献   

15.
去年上海师范学院历史系同学来我校实习,我在师院历史系和上海十年制试点中学历史联合教研组的同志的帮助下,上了一次见习课。选择的教材是初中《中国历史》第四册的《井冈山革命根据他的建立》一节。本文所要介绍的是这一节课的备课和课堂教学的过程。一这节教材的內容很丰富,头绪也多,中心问题是“井冈山草命根据地的建立”。“八一”南昌起义、“八七”会议和秋收起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教材,都是紧扣着这一中心来叙述的。  相似文献   

16.
读了辛亥革命的历史,人们往往会产生疑问: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同盟会,把武装起义的重点放在华南沿海地区,为什么辛亥革命却首先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不是起义策划重点的武汉爆发?为什么武昌起义在没有同盟会领导人指挥的情况下,一炮打响获得成功?1912年,孙中山应黎元洪的邀请到达武汉,在游览张之洞的祠宇奥略楼时曾说过:“以南皮(张之洞是直隶即今河北南皮县人,时人称之为“张南皮”)造成楚材,颠覆满祚,可谓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张之洞的幕僚辜鸿铭也说过:“民国成立,系孙中山与张香涛(张之洞号香涛)的合作。”在清末中…  相似文献   

17.
由于缺乏领导核心,在“排满”思想的影响下,革命党让位于黎元洪成为一种历史必然。而黎上台后,不仅改变了起义队伍群龙无首的局面,而且获得了各个阶层广泛的同情和支持,使清廷成为孤家寡人。黎在湖北军政府中开始倾向革命,既声明反清又一度与黄兴合作指挥民军保卫首义成果,尤其是在议和谈判中坚持共和立场,基本上代表了武昌革命党的意愿。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一一年十月二十二日,以焦达峰、陈作新为首的湖南革命党人率先响应武昌起义,一举光复长沙。时过十天,原新军五十标三营管带梅馨发动兵变,湖南都督府都督焦达峰、副都督陈作新二人惨遭杀害,革命领导权转落于以谭延闿为首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士绅手中。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流血事件,正忙于指挥武汉保卫战的同盟会领导人黄兴匆匆致函湖南同盟会骨干谭人凤和周震鳞,要求“湖南局面不能再乱”,指示他们权且  相似文献   

19.
<正>历史的发展总是在偶然中蕴含必然,在必然中包含偶然。辛亥革命正是这样一种包含偶然的必然性存在。我们不妨回顾一下辛亥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这场战争的导火索是1911年,清政府出售铁路建设的权利,中国民众起义,四川各地爆发保路运动。10月10日晚上,在武昌起义中,第一个起义的是“新军”第八团,继而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攻占汉阳和汉口。在叛军占领武汉三个城市之后,湖北成立了军事政权,黎元洪被推举为总督,国名改为中华民国。这是历史上有名的“武昌起义”,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前夕,浙江到处都流传着这样的民谣: “宣统元年,怪事连篇, 宣统二年,造反明年。”“穷人望反来,革命换朝代。”一九一一年(旧历辛亥年)十月十日,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终于爆发了,领导这次起义的是接受同盟会政治纲领的“文学社”和“共进会”。随着武昌起义的胜利,全国各地革命党人奋起,不到两个月,就有包括浙江在内的十四个省正式宣布脱离清朝政府,响应革命。几经曲折,终于推翻了帝制,建立了共和国。这就是近代史上具有伟大意义的辛亥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