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村民自治是农村居民根据法律独立自主地管理本村事务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形式,新形势下农村基层治理的一种有效方式,充分体现了群众自治、直接民主、普遍平等、基层自主等原则和特点.村民自治既是社会主义自治理论的发展,又是社会主义自治实践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民众实现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宪法赋予村民的一项权利。但由于受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有些地方的村民自治实施的并不成功,广大村民没有真正享有和行使自己的权利。因此,完善有关村民自治的各种制度和法律以及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村民自治制度规范已初步形成一个纵横连接的制度网络,这集中体现在制度纵向链条相接、村民自治内容的包含覆盖、村民自治制度群整体逻辑结构不断完善。同时,现有村民自治制度文本结构还存在制度链条过长、制度文本之间衔接互动不够、制度文本在不同层面畸轻畸重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村民自治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以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但经历过曲折。为保证村民自治能持久实施,必须采取五个方面的措施去科学构建村民自治制度。五个方面的措施是:村庄合并;加强法制;选好领导;国家财政支持;实行"政社分开"。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从其诞生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其演进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从1978年末到1982年村民自治的入宪是村民自治制度的萌芽阶段;从1982年到1998年《村委会组织法》的正式颁布实施是村民自治制度的形成阶段;从1998年至今及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是村民自治制度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中国村民自治 ,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一个伟大创造。自 2 0世纪 80年代初起 ,村民自治以村民委员会选举为基本形式 ,在中国农村逐步得到令人振奋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赋予村民自治以完整的法定内涵。全面推进村民自治 ,制度建设是根本。重点是建立健全村民委员会的民主选举制度 ,以村民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议事制度 ,以村务公开、民主评议和村民委员会定期报告工作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7.
村民自治制度背景下乡村关系的调适与重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行村民自治以后,乡镇同村的关系应该由传统的“命令-服从”型关系转变为与“乡政材治”模式相适应的“指导-协助”型关系,但在实践中却并非如此,乡村关系中行政控制或准行政控制的迹象仍然十分明显。主要原因在于:行政本位思想观念的影响,村民自治制度弹性过大和乡镇干部经济利益的驱使。为了建立与村民自治相适应的乡村关系,必须进一步实行农村费税制度改革,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乡村关系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基层民主制度,其发展和完善的程度已成为衡量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标志。文章立足于我国村民自治的立法和实践,运用宪法与行政法的相关理论对村民自治的涵义进行阐述,分析了村民自治对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积极作用,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9.
重点分析村民自治法律制度产生的背景以及当前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提出了完善村民自治法律制度的措施,即:加快法制现代化建设;开展精神文明和普法宣传;提高各级干部行政执法能力;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0.
村民自治是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依据是人民当家作主思想。发展村民自治制度有助于完善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村民自治的制度变迁对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无论在起点上,还是过程中都起着关键作用。村民自治的制度安排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制度效率。在村民自治的制度框架下,村民真正行使了民主权力,有效地缓解了人民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11.
村民委员会自治制度是与我国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相适应的农村基层管理制度。村民自治制度30多年的实践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有了新的发展。但在该制度的现实运行中,原有制度惯性的影响是村民自治制度健康持续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村民自治中罢免制度是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分析罢免制度运作的现状,可以探讨罢免制度的症结所在.通过对各省级村委会选举地方性法规的比较研究、村委会罢选案例的实证分析、学术界罢免程序研究成果的学理探讨和部分地方罢免程序创新的制度借鉴,进而归纳出罢免程序三个阶段十二个争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罢免制度的立法建议.藉此,希望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过程中能够完善罢免制度,保护村民的罢免权,加强对村委会的监督,确保村民自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在村民自治实践中,由于村民自治法制的不完善导致了许多问题的产生,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通过法制建设。通过村民自治的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的法制体系,实现村民自治的法制化是村民自治得以真正开展的充分条件。不断推进村民自治法制建设,依法实践村民自治,是保证村民自治实践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乡土社会的法治建设通过国家强行推行硬法显得单一和无力,而软法大量存在于村民自治领域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极为必要挖掘村民自治制度背后蕴含的"软法现象",探究硬法和软法的表现形式及各自功能;同时要构建村民自治中硬软法共存的和谐机制,以最大限度发挥软法和硬法各自的优势,"携手"把村民自治制度引入理性的法治轨道。  相似文献   

15.
化解村民自治在"后选举时代"的民主监督缺失问题是一个紧迫的课题。针对这一问题可以从基层党的领导体制、村庄内部关联和外部联系入手,在技术层面上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通过改善基层尤其是农村党的领导体制,促进村民组织化,使农村外部力量内化等措施来构建"共同参与民主制",实现村民自治中民主监督的制度建设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选举是民主制度的基础而非全部,但是目前我国的村民自治对选举之外的其他中层参与制度关注不足.由于我国农民处在一种"社会化小农"的阶段上,其政治参与具有被动、资源不足、非专业性和怀疑性特征,中层参与制度的缺失必定会使村民自治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要加强中层参与制度的建设:村干部应当主动沟通、引入中立第三方支持机制、政府加大资源投入、降低农民参与村政的门槛,以便使农民真正实现有序有效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7.
村民自治制度在中国农村10多年的实践表明,民主是村民自治制度的基本属性,这一属性从根本上影响着村民自治制度在农村发展形态,村民自治制度的民主属性具体表现为:以基层民主化为制度目标,以“四个民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制度内容,为代议制民主形式为制度原则,以村治法理化为制度结果,村民自治制度以民主为取向的发展,既包括了形式化的民主,也包括了实质性的民主;既包括了程序性的民主,也包括了结果性的民主,因此,民主作为一种制度属性,是评判和考量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前期阶段社会绩效的基本尺度。  相似文献   

18.
自人民公社取消后,中国乡村出现了权力真空,在此背景下村民选举应运而生,并取得了重大成就。选举程序的改进,逐渐达到国际标准。村民自治虽然历经二十年,但与中国农村久远的传统相比,还只是基层民主转型的开端,因此,要改进农村治理,必须优先完成自治发展的第一阶段,进一步完善村民选举制度。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农村问题已经引起了我国中央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然而,问题却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可以说是遇到了相当大阻力.其实农村问题关键已经不是人的问题,而是制度的问题,因为人总是生活在-定的制度之下.在我国农村,最基本、最核心的制度就是村民自治制度.在许多地方,我国农村村民的"自治"可以说是名存实亡.因此,如何从立法、执法、司法、以及法律教育等方面入手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使农民走上富裕的道路,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并达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治久安就成了一个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 ,农村问题已经引起了我国中央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然而 ,问题却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可以说是遇到了相当大阻力。其实农村问题关键已经不是人的问题 ,而是制度的问题 ,因为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制度之下。在我国农村 ,最基本、最核心的制度就是村民自治制度。在许多地方 ,我国农村村民的“自治”可以说是名存实亡。因此 ,如何从立法、执法、司法、以及法律教育等方面入手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使农民走上富裕的道路 ,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 ,并达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治久安就成了一个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