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传播儒家思想的修辞实践中,孔子重视修辞人格所发挥的关键性作用。在以修辞学的视角对先秦儒家经典文本进行再解读后,研究者可以发现,孔子在修辞实践中至少构筑起了"忠实"、"谦逊"、"严谨"、"仁义"和"权威"等五种修辞人格要素。孔子对于修辞人格的构筑凸显了他的修辞意图,即试图充分挖掘修辞人格所包含的决定性说服力以便提高自身乃至整个儒家学派的影响力并最终在百家争鸣中争取受众,争取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2.
重新解读以《四书》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经典文本,对其中的修辞批评现象进行梳理和总结,可以发现先秦儒家在自身的话语共同体内无形中确立了“言说厚德”“修辞立诚”“言闻从礼”“言行及义”等言说规范,以及“察言观色”“听言现行”“知言及人”等修辞批评方法。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在宣扬儒家思想的话语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儒家修辞批评观。  相似文献   

3.
相隔遥远的先秦中国与古希腊大约同时都展开了一场关于“修辞”的讨论,而其争辩的根本都在于要不要修辞、如何修辞.古希腊的哲学家虽然也强调“穷究”心灵,但更重视修辞术;先秦诸子也提出了种种修辞观,而孔子提出的“修辞立其诚”的观点影响深远.“修辞立其诚”不仅具有语言学的意义,也推动了文学语言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孔子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艺术家。他在音乐美学上所取得的成就与“百家争鸣”时期的其他学派是不一样的。孔子一生都在致力于音乐美学理论体系的建设。本文从孔子的生平和“仁”的思想、“尽善尽美”思想的提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审美准则的制定这三个方面来论述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以他的理论来反应先秦时期儒家音乐芙学思想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5.
孔子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艺术家.他在音乐美学上所取得的成就与“百家争鸣”时期的其他学派是不一样的.孔子一生都在致力于音乐美学理论体系的建设.本文从孔子的生平和“仁”的思想、“尽善尽美”思想的提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审美准则的制定这三个方面来论述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以他的理论来反应先秦时期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修辞是通过对话语的调整与修饰,以实现思想掌握群众的语言艺术方式。话语修辞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说服力和有效性,在促进适切地达意传情、有力地说服教育、深度参与人的精神建构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然而,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修辞活动中,常会遇到诸如修辞幻象与话语失真、言难尽意与话语隔阂、修辞悖论与话语遮蔽等困境。对此,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修辞要以事实为底线,以理性为主导,以存其“真”;克服言意矛盾,消解语言冲突,以去其“隔”;坚持修辞明理,促进话语融合,以降其“蔽”。  相似文献   

7.
姜良存 《现代语文》2006,(2):121-123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教育思想影响了古今中外的诸多人士,以至日本汉学家井上靖称“孔子是人类的老师”。  相似文献   

8.
真、善、美是人类衡量实践活动的标尺,修辞是达成最佳传播效果的优美化手段。在网络话语交往中,为达成最佳传播效果,避免最差传播效果,任何修辞活动都必须遵循真善美的原则。从积极角度说,是必须千方百计地追求网络话语的真善美;从消极角度说,则是必须与背离“真”“善”“美”、推崇“假”“恶”“丑”的现象作斗争。  相似文献   

9.
比彻的修辞形势理论对修辞形势这一概念作了清晰的表述。比彻强调修辞者需要通过适切的话语反应“动员”受众,使受众在思想和行动上完全参与到相关形势之中而成为改变现实的干预力量。如何实现“以言动众”正是适应修辞形势的关键。现当代修辞大家的思想洞见和美国反恐话语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此做了生动注解。  相似文献   

10.
孔子的修辞美学思想,尽管有其阶级及时代的局限性,但对中国古代修辞美学思想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文章认为孔子的修辞美学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语言本质的认识,一是修辞的审美标准。关于语言的本质,孔子是将其作为思想内容的表达工具来认识的。语言运用对于他来说,不只是一种技巧,而且是实现政治抱负的基本手段。因此,孔子对语言所表达的内容特别重视。孔子既要求注重内容,反对虚浮不实;同时,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也提倡对语言进行加工润饰,后人以“文质彬彬”来概括孔子及儒家的修辞审美原则。  相似文献   

11.
《论语》是我国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著作,也是研究大思想家、大政治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它的丰富的教育思想和深刻的生存哲理历来为人们称道。难怪无论哪家出版社编写的中学语文教材,在学生开始接触古文时开首编入  相似文献   

12.
孔子及其所创立的儒家学派和以管子为代表的管子学派的孝道思想,对中华民族的道德意识有着深远的影响。孔子与孟子是先秦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孔子认为“孝”是“仁”的根本,是“泛众爱”的仁德,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孝道思想,极力将其推广为普遍的社会道德。《管子》是管子学派的代表作,深刻反映了管子的思想。先秦儒家与《管子》的孝道思想既有很大的相似性,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孝”这一重要道德范畴给出了各自的阐释。  相似文献   

13.
荀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是继儒家创始人孔子、孟子之后的又一位大懦。他和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的两个最主要的代表,对孔子的思想都作了重大的发展。孟子基本沿袭了孔子的思想体系,被视为孔子的继承者,因而中国古代素有“孔孟之道”的称谓。苟子的学说则是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兼取先秦诸子尤其是道家、法家之精华,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和充实,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论体系。因此他虽属儒家,但“儒而不纯”,是一个集百家之大成者。郭沫若在《十批判书·荀子的批判》中说:“荀子是先秦诸子的最后一位大师,他不仅集了懦家的…  相似文献   

14.
文本修辞是创造者为达到传播的目的而创作的完整的、独立的修辞作品;话语修辞是交际者为达到交流目的而进行的表达。文本修辞和话语修辞是基于修辞存在的形态而划分的类别,它们是交叉存在的,有时候可以合流。文本修辞和话语修辞在生成主体、存在形式、价值取向、影响对象和批评标准方面都有不同。区分文本修辞和话语修辞对修辞生成、修辞评价和修辞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格局,诸子学派纷纷借助具有影响力的孔子来宣扬自己的主张。在此过程中,先秦诸子从本学派的学术主张出发,对孔子的引征形成了颂美型、批判型、交叉型三种不同的情感类型。与先秦学术由争鸣趋向统一的发展轨迹相似,先秦诸子对孔子的引征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其情感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逐渐趋同。这种引征实践对孔子形象的传播起了推动作用,提升了孔子地位。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居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之首。由于儒家学说迎合了封建大一统政治的需要,因此,孔子历来备受尊崇,被尊奉为古代中国的“圣人”、“万世师表”。不仅如此,他的灵光还烛照着其子孙后代,使孔子家族成为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不为封建政府内部政治斗争所摇撼、不随朝代更替而沉浮的封建大家族,堪称“天下第一家”。孔子家族特殊的身份和历史地位,决定了它必定要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研究的人自然也就多,研究成果也多。要写孔子,写孔子家族,除了厚重的历史积淀外,更应有一定的学术勇…  相似文献   

17.
问题解答     
问:诸子百家指的是些什么人? (四川宜宾十一区小学李仁群)答: 诸子百家这一名称是汉朝以后才有的。诸子是指的孔子以外的先秦一切思想家。百家是指儒家以外的一切思想学派。汉武帝时“表彰六经,罢黜百家”。汉武帝为了要从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统治,他把孔子为首的儒家和儒家所信奉的六经的地位特别提高, 把儒家与儒家以外的墨家、法家、道家等学派区别开来。所以古代所说的诸子不包括孔子在内,百家也不包括儒家在内(儒学中的孟子、荀子还是诸子)。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聚焦通俗化问题,如何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深奥的思想浅显化、深刻的道理浅易化,需要借助话语的力量。“话”作为“化”的中介和桥梁,对于话语的艺术性运用即修辞。修辞作为一种“演说”的艺术、“美言”的艺术、“表情达意”的艺术,旨在提升话语的表达效果。修辞话语作为修辞策略和方法使用的产物,具有理论表述功能、情感调控功能、行为导向功能。思想政治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的在教育过程中创设、运用修辞话语,期冀在“怎么说”的问题上丰富教育内容的表达方式,增强话语的亲和力、感染力、说服力以及鼓动力。  相似文献   

19.
先秦货殖思想家中,对货殖“取予”思想有独到见解的,首推白圭,其“取予以时”思想最具代表性。老子的“欲取固与”思想,孔子的“惠而不费”思想,管子的“形予实取”思想,也体现了“先予后取,以予为取”的精髓。先秦贷殖家白圭及老子、孔子、管子的“取予”思想,独具中国特色,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宗廷虎先生从事修辞学教学和研究近50年,在学术道路上长期潜心钻研、孜孜以求,取得学界公认的累累硕果。他的著作和文章内容涉及修辞学理论、修辞学研究方法、修辞学史、修辞现象研究、修辞应用实践等诸多领域,为当代修辞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文从“修辞理论的独特建树”、“修辞学史的巨大贡献”、“修辞实践的骄人成就州”三个方面对宗廷虎先生的修辞学研究作了一个轮廓性的概括和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