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文学的忏悔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忏悔意识在西方文化中对人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所内涵的自我反省与自我批判的精神成为中国现代作家的思想武器。巴金是中国文坛上第一位以忏悔形象出现的作家,将忏悔主题带进了新埋藏文坛,展开了人格与文学的双重忏悔。巴金的《随想录》与韦君宜的《思痛录》对于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巴金忏悔意识的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金忏悔意识的产生,是受卢梭、民粹派和托尔斯泰的影响,他的忏悔意识的流变,可分为三个层面:作品中主人公的忏悔及作家本人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而产生的尾悔,是忏悔的人的忏悔;忏悔意识与忏悔主体的分离理从忏悔的人到忏悔的奴隶的倒退;主体意识的回归,是从忏悔的奴隶回复为忏悔的人,再到人的忏悔的过渡。  相似文献   

3.
托尔斯泰是一个具有忏悔意识的作家。他看到广大农民过分贫困的生活而自己养尊处优,生活奢侈,觉得自己有罪。所以,他不停地自我剖析,自我反省,自我忏悔。托尔斯泰的忏悔意识源于对社会罪恶的反省,源于对基督博爱精神与道德完善的虔诚信仰与追求。这种忏悔意识几乎贯穿于他思想的始终,并且成为其创作的中心。  相似文献   

4.
文学作品中的忏悔主要是为了追求真理、对人生进行反思,追求真善美。借助文学作品表现其忏悔意识,体现的是作者追求完美、超越自我的精神,这是值得赞美和提倡的行为。我国古代文学中经常出现一些例如悔过、追悔之类的内容,这就属于西方文学中常见的忏悔意识的范畴。本文主要讨论的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忏悔意识的表现和成因,以期能够为研究我国古代文学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巴金《随想录》出版后,学界才开始对巴金思想中的忏悔意识进行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巴金忏悔意识研究经过两个明显的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末的研究多停留于感悟式评价,从21世纪开始的研究则从多角度对巴金忏悔意识进行深入挖掘。但是巴金忏悔意识研究还有很多薄弱的领域,有待后人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6.
巴金《随想录》出版后,学界才开始对巴金思想中的忏悔意识进行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巴金忏悔意识研究经过两个明显的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末的研究多停留于感悟式评价,从21世纪开始的研究则从多角度对巴金忏悔意识进行深入挖掘。但是巴金忏悔意识研究还有很多薄弱的领域,有待后人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7.
《随想录》是对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对民族对时代的反省与批判以及对自己深刻反思的继承和发展。对自身存在状态进行严肃的历史反思,对国民性的反省和批判,是五四时期作家所忏悔的主题,也是巴金《随想录》忏悔的主题。《随想录》中,作者与民族和时代共忏悔,也开创了新时期散文创作自我审判自我忏悔意识的新风气。  相似文献   

8.
"五四"时期,对国民性的改造问题是众多知识分子关注的焦点,其关键问题之一是深刻的认识自身,敢于批判自身,对疲惫衰竭的国民性作出前所未有的内省和深刻反思。在中西文化交融的时代语境中,启蒙者们以西方基督教忏悔为参照标准,使其成为新的价值观的一个支撑点。鲁迅对基督教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他同样站在忏悔的天平前,深刻地剖析自己,对民族的灵魂也作了沉重的反思,并努力构建新文化以达到改造国民性,重铸民族灵魂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9.
朱自清创作中呈现明显的忏悔意识。这一意识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他在艺术美学中追求文艺的真实性。另一方面来源于年少时所受的佛教思想影响。朱自清无情地解剖自我内心灵魂,他用真情实感打动着每一位读者的心。奠定了自己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深受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影响,托尔斯泰的作品中表现出强烈的忏悔意识,这一点也深深地影响了鲁迅先生。本文比较了二人作品中忏悔意识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基督教以有罪的灵魂通过忏悔、赎罪获得拯救.奥尼尔以带有浓郁"自我忏悔"意味的戏剧承栽他的内省意识,苦行、圣爱、皈依--基督教的这一基本救赎精神构成了他的救世之途.曹禺通过剧中不少负罪角色的行动替代性地完成他的赎罪,表达了生命自觉有罪而产生的负疚、悔恨直至补赎的意向.在寻求解救的路途上,曹禹也坚信博爱和皈依是人类脱离苦难和罪恶人生的灵丹妙药.  相似文献   

12.
朱自清创作中呈现明显的忏悔意识。这一意识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他在艺术美学中追求文艺的真实 性,另一方面来源于年少时所受的佛教思想影响。朱自清无情地解剖自我内心灵魂,他用真情实感打动着每一位读者的 心,奠定了自己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莫言以其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独特的艺术感觉在中国当代文学谱系中表现出独异的特质。在强烈的生命意识牵引下,莫言的小说呈现出无限的道德责任下的"罪与文学"母题,并在独特的艺术感觉下,呈现出"罪与文学"下叙事修辞和功利超越。这不仅使莫言积极吸取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史资源的结果,更是他作为一名杰出作家勇于自省、承担形而上责任的体现。莫言小说中的原罪与忏悔意识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具有思想与艺术的突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希伯来——基督教文化是西方文学的重要源头之一,西方文学所蕴含的“忏悔”意识及价值观念,也是从基督教文化产生而来的,经由中世纪基督教文学对后世的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西方导源于基督教文化的宗教意义上的忏悔意识,渗透于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启蒙知识分子人格之中,并与民族国家命运及个人的历史责任相结合,烛照了最为深刻和理智的文化选择。其自省自责、愧疚,无情的自我批判、剖析,并深深忏悔之情显示了生命价值的深邃和道德人格的升华。通过审视与反观的方式,深刻地表现在《野草》中。  相似文献   

16.
在爱的信仰确立过程中,冰心表现出了同时代作家罕见的忏悔意识。忏悔意识伴随着进一步的价值确信,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忏悔意识的流失证明冰心最终并非从超验的意义上接受上帝之爱。传统文化精神在此绊住了冰心的思想,她所吸收的基督之爱实际上已为她自身的民族文化积淀所改造。来自彼岸的上帝之爱转化为被伦理道德化、现实人性化的“爱”——母爱、童心和自然之爱。这必然决定了冰心的“爱”失去彰显人间苦难和人性丑恶的力量,从而难以企及世事真相。  相似文献   

17.
杨岐宗是中国佛教禅宗临济宗的一个重要流派,由北宋方会禅师创立.杨岐宗创立后经过几代传承,势力日渐宏大,影响愈发深远,不仅在中国禅林形成了席卷包举之势,而且跨出国门,在日本、韩国、东南亚甚至于欧美广为传播.杨岐宗能在海外广为流播有内外两方面原因.内因方面包括,杨岐宗一枝独秀的崇高地位,有利于其宗风的远播;在五家七宗中,杨岐宗风独特,最具灵活性,故易为异域文化所接受;杨岐宗高僧辈出,弟子门徒遍及天下,易形成天下学禅者影从的优势.外因方面有宋元统治者对杨岐宗的大力支持,并受益于宋元时期比较宽松的特殊政治环境,也与宋元时期我国海上交通事业的发展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印象·刘三姐"是以"刘三姐"为主题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讨论"刘三姐"传说的起源与流播不仅对这一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且对这一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有着很大的价值。据现有文献资料,"刘三姐"传说在明末清初就已定型,这一人物并不具有征实性。"刘三姐"传说在明清时期的流播范围小,故事单一。而在五四之后,其流播区域渐广,故事也越来越丰富。  相似文献   

19.
忏悔意识是巴金和托尔斯泰思想中的重要因素,其形成与发展的轨迹贯穿在两位作家的一些主要作品之中。通过对二人忏悔意识的比较研究,不仅能够在思想的层面分析巴金与托尔斯泰创作之间的关系,而且可以更加清晰地透视他们的道德观念、人生态度和人格特征,并且有助于深刻了解他们各自的创作风貌。  相似文献   

20.
沉沦与无法沉沦--谈郁达夫小说的忏悔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忏悔意识在中国现代学中始终或隐或显地存在着,它成为中国现代作家情绪宣泄与思想升华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在郁达夫的小说中,主人公对欲望的不可遏止的沉迷忏悔,由这种忏悔我们着到了作反省和净化的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