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2.
3.
4.
5.
试论锡伯族双语教育发展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锡伯族学校的锡伯语文教学比较薄弱。一方面,在大环境下受语言“功利性”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有师资水平、教材、教学方法、经费投入、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原因。新疆锡伯族学校的基础教育一定要走锡、汉双语教育的道路,探索具有新疆特色的锡、汉双语教学的道路,不断提高其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在浩如烟海、灿烂辉煌的文学宝库中,童话、神话、民间故事是三颗璀璨的明珠,它们的光芒历经数千年而不衰。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童话、神话和民间故事大都反映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且想象丰富,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深受人民喜爱。 相似文献
7.
九隆神话作为西南少数民族最有代表性的古老神话,一直不绝于史。在与各个民族的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的民间传说中九隆神话版本,这些版本的九隆神话的变异,较文献记载中的文本体现得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吕怡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4,6(2):18-19
锡伯族民间故事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中可以看到古代锡伯人的社会生活、信仰习俗和文学想象力以及民族心理特质。锡伯族民间故事同其他兄弟民族民间故事,有着许多联系和相似。在语言运用上,因为使用锡伯语,所以保留着独特的风貌。 相似文献
9.
阿尔帕提古丽·吾斯曼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8,16(1):26-28
神话传说是维吾尔族民间文学中的一种古代的形式,内容丰富。除神话传说外,民间弹唱也是维吾尔族民间文学中富有民族色彩的门类。 相似文献
10.
11.
12.
锡伯族的"喜利妈妈"及其生育观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志华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4,(2):11-14
锡伯族的“喜利妈妈”是保佑锡伯族子孙繁衍和家宅平安的女神。以“喜利妈妈”的功能和各种仪标的象征含义为依据,对“喜利妈妈”所反映的生育观念以及中国传统生育观念在文化整合过程中对锡伯族生育观念的影响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3.
董晓萍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43-50
民俗志学说,是钟敬文教授倡建中国民俗学派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田野民俗志的概念,以田野民俗志为一分支,同时建设它的另一分支文献民俗志,可以发展钟敬文的民俗志学说,壮大中国民俗学派。田野民俗志与民族志的关系,它自身的概念、性质、结构、功能,及其对建立与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相邻近又相区别的民俗学理论的独立意义等,是构建田野民俗志必须探讨的几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王东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3,(2):107-110
民间文艺团体在当前的群众文化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民间文艺团体的演出和活动弥补了当前专业团体的不足,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传承了我国的传统文化。然而,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民间文艺团体的生存和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民间文艺团体缺乏良好的保护,缺乏足够的资金,民间文艺后继无人,民间文艺团体生存困难。发展壮大民间文艺团体,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应给予重视,注意弓l导;加大投入,鼓励发展;加强建设,增强活力;注重培养后备如量。 相似文献
15.
罗承松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7(2):34-36
思茅有哈尼、彝、拉祜、佤、傣等十多个世居民族,各民族的先民在生产活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葫芦神话.神话充分反映出思茅各少数民族先民们的朴素的民族平等思想及各民族对生命来源的探讨和对生命的赞美与热爱. 相似文献
16.
民俗的影视整合及审美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申载春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0(1):17-22
民俗是人类古代文化的遗存,孕育并滋泣了现代影视艺术。影视通过复制式,点缀式,点化式对民俗进行了艺术整合。在点缀式伤口中,民俗只作为陪体而存在,为叙述故事,泻染环境,塑造人物服务,表明民俗意识尚处于萌生状态。而在点化式伤口中,民俗已成为影视表现的主体和中心,表明民俗意识的高度自觉。从点缀式到点化式的演进,影视艺术自身的审美特性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一是改变了影视的机制,突出了影视艺术的影像性;二是削弱了影视的理性成份,揽或了审美娱乐性。 相似文献
17.
18.
王光荣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4(3)
民俗含有民俗心理、民俗语言和民俗行为三大要素。民俗信仰构成是民俗语言聚核的基础;谐音联想是民俗语言的内核;歇后转义形成民俗语言的各种特性;整合与调节是民俗语言的基本作用。掌握民俗语言聚核的基本规律,发挥民俗语言的功能与积极作用,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9.
贺元秀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14,(1):52-55
锡伯族是中国世居东北的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中国唯一至今能够使用满文的少数民族。1764年,4000多名锡伯族军民奉命西迁新疆伊犁时,将一部分满文书籍带到新疆。目前,新疆锡伯族人口4.88万人。在近250多年历史发展进程中。新疆锡伯族在借助满文传承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创建了以戍边屯垦为核心内容的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锡伯文化.为后世留下很多文学古籍文献。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文学古籍文献大部分已经消失,目前所剩的也都处于濒危状态。新时期以来,国家开始高度关注新疆锡伯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保护、研究工作。投入资金整理、出版锡伯族文学古籍文献。保护与传承新疆锡伯族文学古籍文献应做好以下工作:做好锡伯族文学古籍文献的普查工作;做好锡伯族文学古籍文献整理、保护和研究队伍的建设:建立锡伯族文学古籍文献保护单位;加大对锡伯族文学古籍文献的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加快推进锡伯族文学古籍文献的修复工作;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对锡伯族文学古籍文献进行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