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什么是启发式启发式在我国源于孔子,在《论语》中孔子阐述了他的启发式教学的精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习中,学生心求通而尚通,谓之"愤";口欲言而未能言,谓之"悱"。孔子强调:不到学生心求通而未通之时,不启迪他,不开其意;不到学生口欲言而未能言之时,不开导他,不达其辞。就是说,要先让学生形成"愤"、  相似文献   

2.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分为三个部分:1.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处于“惯”“悱”状态;2.创建民主,科学,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师的“启”“发”成为可能;3.使学生学有所获,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承,互为前提,缺一不可,成为培养人的潜能的方法论保障。  相似文献   

3.
对启发式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启发式教学要注意由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在教学中注意循序渐进,及时练习反馈、评价矫正,创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语言、感情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论语·述而》记录了孔子关于“启发式”教学的语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是孔子对于启法式教学的表述。其中的教学思想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一、孔子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实质  “启发”一词源于《论语·述而》中“子曰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其本义包含四个基本观点 :其一 ,“启发式”教学要选择最佳的施教期。所谓“愤、悱”。按朱熹的解释 :“愤者 ,心求通而未得之状 ;悱者 ,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启谓开其意 ,发谓答其辞” ,即学生很想弄懂但又无法弄懂 ,很想说清但又无法说清。处在这种“愤、悱”心理状态的学生 ,其大脑思维异常积极活跃 ,也亟须教师引导。如果教师此时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启”和“发”的引导 ,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李质红 《快乐阅读》2011,(5):106-107
启发式教学是指能够指导、引导、启示、激发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学习和思考及主动实践的教学。这种教学思想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原理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因此,在各科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7.
一、对启发式教育的理解及其应用现状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知三隅反,则不复也。"他的想法是当学生苦思冥想也不明白的时候,就应该开导他们;当学生心中有所想又讲不明白的时候,应该启发他们;教给学生知识,是希望他们能举一反三。这种启发式教育包含三个特点:第一,教师的教学要引导学生探索未知的领域,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积极去思考问题,并力求能明确地表达。  相似文献   

8.
杜剑影  王艳娟  赵彤 《考试周刊》2012,(77):171-171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思想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动求知,教师适时进行点拨。随着时代的发展,孔子的这一思想不断发展,被赋予不同的时代内涵。当今教育中对启发式教学思想的理解存在一些误区.研究孔子的启发教育思想,有助于解决问题,也有利于促进当今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什么是启发式孔子认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习中,学生心求通而尚未通,谓之"愤";口欲言而未能言,谓之"悱"。孔子强调:不到学生心求通而未通之时,不启迪他,不开其意;不到学生口欲言而未能言之时,不开导他,不达其辞。就是说,要先让学生形成"愤""悱"的心理状态,然后才予以开导、指点,这就是"启发"。总之,启发式教学符合教学过程的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各学科教学  相似文献   

10.
所谓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育,可以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其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开展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思维.在化学教学中,怎样才能更  相似文献   

11.
论孔子启发式教学的三种存在形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往对孔子启发形式的认识仅局限于“愤徘启发”一种,事实上“引而不发”和“开而弗达”的启发形式也同样存在于他的教学之中。确认启发教学的三种存在形式,对于克服目前仍盛行在各级各类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的教法和“教师问,学生答”的假启发等均具有重大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初中化学正是学生学习的启蒙时期,如果老师能在教学中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对学生日后的化学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启发式教学比注入式教学更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现在我们提倡新的教学方式就是启发式教育,这种教育有利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里,我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化学教学的一些经验,简要阐述我对初中化学启发式教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儒家的启发式教学观不仅以其创立之早而为世人所瞩目,而且也以其依据的坚实思想基础,系统地实施原则和方法而成为中华民族教育思想的瑰宝,现代教学可以从中得到良好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下,中国教育面临著创新与发展紧迫任务,只有改革,只有创新,中国的教育才能摆脱旧体制的束缚,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形成教育优势力量,实现高效地利用教育资源。在创新实践中,我们应进一步地对孔子的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加以认识和运用,使我国新时代的个性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得到生命意义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侯林 《现代教育》2011,(4):56-56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思想,这是孔子对"启发式教学"原理的阐述,指出了"启发式"的实质,从而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教育思想宝库,开创了启发式教学的先河。此  相似文献   

16.
启发式教学是指能指导、引导、启示、激发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学习和思考并主动实践的教学。现代教育科学研究及教学实践证明启发式教学对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双边活动,培养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政治教学中,启发式教学作为常规教学手段,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实现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谈如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进行启发教学。  相似文献   

17.
一《论语》中的启发式教学思想概述(一)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内涵《论语》中的启发式教学思想的要义体现在孔子的名言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1]其中,愤是指苦苦思索而未想通的样子;悱是指口里想说而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整句话是说,学生在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8.
19.
启发式教学是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但是,在进行启发式教学时却往往出现“启”而不“发”的情况。什么原因呢?主要是教师对启发的认识出现偏差造成的。一段时间内,我就认为“启发式”就是教师问学生答,把启发式教学简单地归结为“问答式”教学,而忽视了运用启发的关键——教师引导的步骤、角度,就好比相声中的“抖包袱”。这一点我是经过一次惨痛失败后明白的。  相似文献   

20.
启发式教学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在现代教学实践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启发式教学的内涵及表现有了更丰富的发展。与此同时,很多教师对启发式教学也出现了一些理解上的错误。许多教师仅抓住"启发"二字,以为启发式教学就是有问有答,教师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