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文学史家其实也是一位地质师,面对文学的历史“地貌”,他们也同样做着十分艰苦的寻找、发掘、化验、分析、鉴定的工作。正因为如此,中国现代散文史的研究显得特别困难,这种困难除了由于现代中国的动荡和战争的环境,造成了许多散文作品的散失,不易寻觅外,还在于这种研究受着许多内在条件的制约:首先,散文作为一种文学形态,似乎至今还没能建立一种相对完整、系统的本体理论框架。小说与新诗领域也同样存在着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白话散文的出现,是中国散文发展史上一场深刻革命。中国现代散文革命是以中国近代散文的变革为先导,同时又是对近代散文变革的历史成果的更进一步、更彻底的发展。对此,前人早有论列。文学革命伊始,钱玄同就在《寄陈独秀》中指出:“梁任公实为创造新文学之一人。虽其政论著作,因时变迁,不能得国人全体赞同,即其文章,亦未能脱帖括蹊径,然输入日本新体文学,以新名词及俗语入文,视戏曲小说与论记之文平等,(梁君之作《新民说》,《新罗马传奇》,《新中国未来记》,皆用全力为之,未尝分轻重于其  相似文献   

3.
领奖归来(散文)赤峰市李国军模范教师表彰大会在乡政府大会议室举行。会议之隆重.人数之多,是空前的。然而,我却没有获奖者那种愉悦的。!情,大会闭幕我便匆匆登车返家。今天,是村里开山打草的日子。数百人分布于那一望无际的大草甸子上,别人家都是全家出动来打草...  相似文献   

4.
你见过流转的美吗?<葡萄月令>就是. <葡萄月令>被评论界奉为抒情散文的经典,人教版、苏教版的选修教材都把它选进了状物散文专题,汪曾棋本人也偏爱此文.但是,由于构思上"苦心经营的随便",<葡萄月令>好似一篇典型的流水账,或许就是这个原因,曾被杂志退稿.老师们觉得,既然是"苦心经营"的,怎么可以是流水账呢?于是,告诉学生它不是流水账成了目前教学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胡适、周作人和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早期学散的始作俑,他们以“个人”为化价值主体,执守着“旁观”的独立自由精神和反对的精神;作为学散,中西化视界观照中的民族化新创意识是重要的人品格;而以生命的余裕祈想人生的闲适美学,最切近散本然之美,具有深远的意味。  相似文献   

6.
何谓“中国现代散文”?当我们称某个对象为“现代”的时,所指的究竟是什么?不在这个指称范围之内或被排除在外的又是什么?如此等等,这些问题看似简单,牵涉面却很广,不容易得到简单明了的解答。如果我们尝试由此进入对“中国现代散文”和“现代知识、思想、生活和文章”这样的概念和议题的思考,可能很快会发现自己将陷入巨大的观念困惑和“知识海洋”的围困中,茫然无措,难以脱身。  相似文献   

7.
现代散文是中国新文学百花园中的繁花茂卉。鲁迅在三十年代谈到“五四”以来的白话散文时曾说:“小品散文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小品文的危机》),应该说,这是符合文学史实际的概括。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有个特点,它比较重视散文的理论建设。因此,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散文的创作繁荣和散文的理论探讨往往是相伴随的。中国现代散文史,不仅有群星灿灿,人材济济的散文大家,也给我们留下了颇为丰富的散文理  相似文献   

8.
以都会生活与都会情感作为中心表现的现代都会散文在中国的发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且有着别于诗歌、小说等文体的别异形态。五四之前,集中于宋、元、明、清及民初,随着时代与商业等的发展,中国古典散文首先实现了自应用文体到趣味文体、由远在的乡村旷野到切近的都会景观与都会情感的转变。1920年代末以至1940年代,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城市已经具有了现代工商城市的面貌,也因此出现了散文创作的超拔与尖新,宣告了真正现代都会散文在中国的登场,体现了都会散文作为一种城市散文与生活散文的成熟。但乡土中国所产生的现代都会的特殊性决定了现代都会散文一直以来只是众多散文之一种,而且算不上强大的一脉,且时有着视角的分散等复杂的表现,但它却是近现代以来中国文坛别一道虹光。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散文的语言美主要表现为一种自然之美。这种自然之美就是语言尽可能贴近生活,尽可能贴近作家的个性,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作家独特的个性色彩,具有一定的韵律感、节奏感。散文的节奏美主要不是由于其押韵造成的,是靠"情韵"的创造和"反复"的巧妙运用来解决。散文的语言美还表现在绘画美和色彩美。  相似文献   

10.
苏轼记体散文的传统分类,太过琐碎,本文从中国记事散文的发展出发,以“记事”为其文体特征,对苏轼散文作了重新归类,并就其记体散文的议论化特点及其作用、创作灵感和表达风格等问题展开讨论,希望有助于人们对苏轼记体散文构思、立意及行文的变化创新的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11.
散文是我国古典文学的正宗,有着灿烂辉煌的历史。“五四”新文学运动兴起之后,现代散文佳制连篇,名家辈出,获得不少好评。鲁迅就说过:“到了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了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这评论足使散文界扬眉吐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散文在向现代演进的过程中呈现出了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桐城古文在由雅言向俗语的转变中,道德法则被逻辑顺序所取代;在逻辑文中,古文逐渐被俗语取代,欧化的古文渐趋通俗化;当白话成为新的主流书写范式时,带有古意的俗语逐渐退出文坛,摹写现象的逻辑文逐渐向营造意境的散文演进.近现代散文中道德法则的衰微、逻辑政论的兴起与艺术意境的呈现,标志着中国古典散文的终结与现代散文的兴起.  相似文献   

13.
我校俞元桂教授主编的《中国现代散文史》,已由山东文艺出版社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丛书”之一正式出版。该书体例新颖,根据散文发展的历史动向,将作家作品打散,视其题材取向、思想倾向和文体特点的近似性而加以重构和评述,具有纵横结合、脉络清晰、主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散文中描述了丰富的日本形象,诸如日本的风俗宗教、自然风光、教育艺术、人物形象等等,从散文当中考察作者们笔下的日本形象,可以较客观真实地窥探中日文学的交流和相互关系,并且从日本形象这样一个远距离和广阔的视角来反观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5.
"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作家的文化视野和社会视野更加广阔,散文成了一种最方便、直接的文体形式。再加上"五四"新文化运动带来的思想自由、创作自由的良好风气,散文的创作走向更大的繁荣。本文主要分析中国现代散文的创作特色,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张培基先生的散文译著为例,分析了译文中归化法的使用情况,并且针对译者选择归化为主的翻译方法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旨在说明归化法也适合特定文学体裁的翻译。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散文散发着鲜明的时代气息,充满了对国家、对个人与事物的态度与评价;《英译中国现代散文》的译注者———张培基先生在散文英译上充分发挥译者主体性,注重应用评价理论中不同的态度与介入资源,使译文与原文达到等效的态度与评价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散文是在“五四”思想启蒙运动中中西文化撞击与交汇而成的一条新的艺术之河,既流淌着中华民族古典散文的琼浆,又融化着外国散文艺术及姐妹艺术的营养。从思想意义看,中国现代散文冲破了尊君、卫道、孝亲的思想牢笼,在质地上与中国传统散文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19.
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散文也是“萌芽于‘文学革命’以至‘思想革命’”而随着时代前进,得到壮阔发展的。鲁迅曾经说:“到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了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肯定散文的成绩在新文学创作中数第一,当时新史学的骁将胡适和写过著名小说《孽海花》的作者曾朴,都发表过和鲁迅相同的意见。散文大体上可区分为议论性的和叙事抒情性的两大类,当然也有诸种表现因素融合交错,划分体裁原不必过于拘泥,但为着叙述方便,根据一个侧重方面划为这两大类别,通常说来,是较为适宜的。  相似文献   

20.
张培基先生的译作《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得到各界的认可,在散文翻译方面给予我们很多启发。本文旨在运用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结合英汉两种语系的特点,从层次转换(level shift)和范畴转换(category shift)角度赏析张培基先生的译作——《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重申翻译转换理论对中国现代散文翻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