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教育乱收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乱收费已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性社会问题。其主要表现为日益增长的“择校费”,名目繁多的“学杂费”,持续上升的国有民办收费,政府部门的乱收费等。这主要是由于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教育资源的配置失衡,巨大利益的诱惑,教育腐败的需求及教育收费体制的弊端等造成的。要解决这一“顽症”,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2.
热点聚焦     
教育部等七部委将联手查处教育乱收费,陈至立: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证农民子女上学,湖北当阳宜都政府揽起“普九”债务,我国3000万青少年受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学校贫富悬殊过大凸显教育资源严重失衡……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教育乱收费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国家大力整治下,其汹汹势头虽然有所扭转,但问题依然存在,而且出现了新的特点。其根源在于教育投入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严重,发展思路偏差乃至决策失误也对教育乱收费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根治教育乱收费现象,必须加大教育投入,均衡教育资源配置,规范学校收费行为,清理和规范“改制”学校,形成齐抓共管治理教育乱收费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一、教育问题矫治视角这一视角以国内为主,认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乱收费、学校差距不断拉大等问题的解决与纠偏的延续与发展,是针对现实中教育供需不平衡提出的问题矫治之道。国内学者认为:“通过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逐步解决区域内教育资源的失衡现象,尽可能均衡地分配教育资源,是政府制定公共教育政策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一、中小学收费存在的问题,海东地区从2002年开始实行《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试行“一费制”收费办法实施方案》以来,教育行政部门和物价部门努力合作,每年把教育收费列为检查的重点。经过连续几年的检查、宣传和处理,纠正了一些中小学乱收费问题,取消了卫生费、试卷费、财产押金等不合理收费项目。随着“一费制”的推行,中小学收费行为规范了,教育乱收费案件减少了,教育乱收费现象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在有的县,学校执行“一费制”政策的同时,以资料费、服装费、语音教育费等的名义多收费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学校不具备微机教学条件而收取上机费;有的学校向家长“借钱”搞基础设施;有的学校滥用“择校费”标准变相收费等的现象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教育乱收费”现象呈愈演愈烈之态势,使广大群众反映异常强烈。因此,能否正确地认识和有效治理“教育乱收费”,已经成为保持社会稳定和促进我国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就此而言,对“教育乱收费”问题做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透视,也许能够给我们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些许启迪……  相似文献   

7.
一、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现行择校政策的反思 仔细分析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现行的择校政策,存在这样一个逻辑假设:即择校违背了教育公平,择校导致了教育乱收费和教育腐败,因此,为了保障教育公平必须“就近入学”,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只要教育资源配置均衡了择校现象就自然可以消除。表面看来似乎很有道理,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相似文献   

8.
《陕西教育》2007,(4):18-19
教育公正谁在“逼”着学校乱收费?职工代表:必须严惩乱收费教师代表:根本原因是人为分类造成校长代表:学校的日子也很难过政协委员:教育不公危及社会和谐!!!近年来,教育乱收费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甚至被许多人视为目前压在人们身上的新“三座大山”(医疗、教育与住房)之一。党中央、国务院对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也非常重视,教育部更是几乎年年发通知甚至  相似文献   

9.
教育乱收费已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性社会问题。其主要表现为日益增长的“择校费”,名目繁多的“学杂费”,持续上升的国有民办收费,政府部门的乱收费等。这主要是由于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教育资源的配置失衡,巨大利益的诱惑,教育腐败的需求及教育收费体制的弊端等造成的。要解决这一“顽症”,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0.
《中学教育》2005,(7):97-98
“到底是谁乱收费了?是教育官员?是教师?是学校?还是教育产业?‘教育乱收费’的提法使整个教育行业蒙羞,大家反而不知道谁在乱收费,‘灰钱’到底落在谁的口袋里了。”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副主任邵巍对目前这种“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提法,提出自已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刘力 《山东教育》2005,(28):61-61
“到底是谁乱收费了?是教育官员?是教师?是学校?还是教育产业?‘教育乱收费’的提法使整个教育行业蒙冤,大家反而不知道谁在乱收费,‘灰钱’到底落在谁的口袋里了。”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副主任邵巍对目前这种“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提法,提出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2007年以来,我市治理中小学教育乱收费,以开展整顿“五风”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为契机,采取一系列强有力措施,齐抓共管,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教育乱收费蔓延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教育收费行为进一步规范,治理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法制化轨道,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开展治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教育乱收费现象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就我市教育收费的现状看也不能使人乐观。  相似文献   

13.
教育乱收费是当前社会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产生乱收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只要从完善法律法规入手,保证教育经费的足额投入,加大审计力度,加强社会监督,实行教育收费“一费制”和“公示制”,做到收费公开、透明,教育乱收费问题一定能得到治理。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全国价格举报中,“教育乱收费”问题2003年占第二位,2004年位居第一位。我们应当对合理的教育收费和“教育乱收费”严格加以区分,认真对待治理“教育乱收费”和“乱”治理“教育乱收费”,把“教育乱收费”置于教育竞争秩序、公共选择与“分立的个人知识”视域中考察,才能对“教育乱收费”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教育乱收费屡禁不止,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从上幼儿园开始,到小学、中学、大学,各类学校,尤其是稍有名望的重点学校,诸如“择校费”、“赞助费”、“建设费”等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为制止乱收费不得不多次下发红头件,甚至将收费标准公诸报端,但仍有不少学校顶风而上,别出心裁乱收费。如以组织活动、统一做校服,向学生强行推销教辅材料等形式乱收费,或频繁收取临时性费用,如考试试卷费、班务活动费、补课费等,有的学校还强迫学生订阅学习资料和报刊,强行向学生推销背心、遮阳帽和健美裤等等。办学行为发生明显扭曲,教育成为充满铜臭的商业活动,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不满。因此,对教育乱收费进行深入研究,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本试图从教育经济学的视角揭示教育乱收费的危害和成因,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理教育乱收费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教育部党组成员、中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组组长田淑兰在日前教育部与国务院纠风办在大连和乌鲁木齐两地分别召开的全国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汇报会议上强调,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一费制”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八月和九月,各级各类学校也将相继开学,是治理教育乱收费的重点时段。有关部门要高度关注,团结协作,坚决打好“八九攻坚战”。  相似文献   

17.
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在8月29日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指出:“农村义务教育乱收费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投入不到位,才使一些地方教育机构、学校,包括省级政府通过各种变相的名目乱收费。我调查的结果是,中小学乱收费主要是地方政府的乱收费,不是学校在乱收费。”  相似文献   

18.
一、教育乱收费的主要原因从教育内部讲,一是部分学校不能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办教育,超能力片面追求高标准。“穷国办大教育”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教育发展中投入严重不足与教育事业适当超前发展之间存在矛盾,部分学校不考虑自身的发展力量,超能力建设、负债建设,追求高标准,造成学校负债累累,运转十分困难。因此,想方设法向教师借款,采取所谓“赞助费”、“捐助费”的名义向学生收费,以减轻学校债务压力。二是由于历史原因,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学校之间差距较大,这种差距与人民群众渴望教育公平,使子女接受高质量教育需…  相似文献   

19.
目前,均衡教育资源已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热门话题,重点学校的教育资源也成了讨论的一个焦点。重点学校的教育资源无疑是优质的,因此有的同志呼吁“警惕名校对教育资源的垄断现象”,有的甚至竭力主张取消重点学校。笔者认为,建设重点学校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现阶段,区域教育应当确立“为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而建好重点学校”的教育发展理念,充分发挥重点学校的职能,推进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化。本文根据科学发展观的精神,从我国教育发展的历史性和现实性等方面,阐述以下观点。  相似文献   

20.
“教育专家保守估算,十年来教育乱收费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此说在国内某权威媒体爆炒后,即刻引来轩然大波,一时间教育如过街老鼠,几成人人喊打之势。前几年还被视为清水衙门,现今却进入了“十大暴力行业”的“上流社会”,如此天壤之别的境遇变迁发生在教育身上,也的确太让人不可思议了。看来,乱收费问题已到丁,非冶不可的地步了。其实,政府及有关部门何曾放松过治理乱收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