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白盾 《铜仁学院学报》2003,5(1):13-14,19
再雪芹的肖像应以敦氏兄弟的诗句为证来认识、描绘;曹雪芹对于凡尘并不心灰意冷,他是最深沉、最执著的入世者;曹雪芹之于《红楼梦》的著作权应持科学的态度去讨论。  相似文献   

2.
今天我们所知道的曹雪芹多数来源于似乎可靠的清代文人的叙述。但这些叙述矛盾重重,模糊不清,有很多想象和虚假的成分,其话语系统非常错乱。关于作者的相貌、家世和年龄,最接近的叙述都是混淆的。曹雪芹作为作者的判断也是不可靠的。探索《红楼梦))的真正作者之谜,首先必须弄清楚清人是如何叙述曹雪芹的,他们的话语来源系统必须做一个还原。还原这些记录可以进一步对关于曹雪芹的文献材料做一个辨伪的梳理和深度透视。  相似文献   

3.
<正> 曹雪芹的出生年代,是我国红学研究上存有争议的一个回题。考出曹雪芹出生年代的明确答案,有利于辨明芹父究为曹颙还是曹頫;把芹父是谁考证属实,是进一步探索曹雪芹生平事迹的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而对曹雪芹的生平事迹能探索出一个简略的梗概,又可使红学研究上的某些疑难回题能够随之解决。本着这样的认识,个人愿意不揣谫陋,首先对曹雪芹生年问题中一些有待确定的论点,提出个人几点浅见进行商讨。不当之处,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4.
本文不同意一些旧说,阐发新见,认为红学界首先提出曹雪芹祖籍辽阳说的是周汝昌先生;曹端广与曹俊是父子,他们都是曹雪芹的祖先;曹端广可以说是丰润人;曹雪芹的祖籍追溯到北宋是河北灵寿,南宋至明永乐二年是江西隆兴府、南昌武阳,明永乐二年至五年前后是河北丰润,此后至清是辽阳.  相似文献   

5.
依据孟子、王国维、鲁迅的文学批评观点,我们应该全面地看待“曹雪芹与天恩祖德”这一重大问题。结合曹雪芹遥远的家世、生活的背景、不凡的经历,尤其参照《红楼梦》的相关内容,可以得出确凿的结论:对于天恩祖德,曹雪芹一方面虔诚地对待之,热情地颂扬之;另一方面刻骨地痛恨之,百般地诅咒之。他对天恩祖德的态度是矛盾的。这种矛盾的态度,就是他悔罪心理与叛逆思想的反映;表现这种矛盾态度,就是《红楼梦》的主旨。  相似文献   

6.
清朝时,著名小说家曹雪芹曾在北京香山—位老王爷家当过差。有一年秋天,老王爷要为儿子娶亲,娶的是—位刘姓老臣的千金,要曹雪芹跟着去送彩礼。临行前,老王爷嘱咐他道:“如果刘大人与小姐在,就把彩礼的狁给大人,1/3给小姐;如果夫人与小姐在,就把彩礼的1/3给夫人,加给小姐。”曹雪芹听后,点头记在心中。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约公元一七一五年——一七六三年)没有留下传记材料。我们要了解曹雪芹的生平及其思想,主要参考材料之一是他的朋友敦敏、敦诚等人写的诗文。我们从敦诚的《四松堂集》中,可以看出曹雪芹在文学创作上受李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曹雪芹是中国十八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我们今天研究他的艺术观,不但可以总结一些可供我们借鉴的艺术经验,而且有助于我们正确地、深入地理解《红楼梦》。由于资料的限制,要探索曹雪芹的艺术观,是有一定困难的。但这困难也不是不可以克服,因为探求的门径还是有的:第一,《红楼梦》有不少地方谈到艺术问题,如“石头”论野史小说,贾宝玉论  相似文献   

9.
传统观念认为优伶是低贱的,而曹雪芹却与此相反,他首先肯定了优伶的独立人格,对他们的美好品质及高超的技艺表达由衷的赞叹;其次肯定了优伶的娱乐功能。这种优伶观的形成,是与曹雪芹的经历、家世及明清时期的文化思潮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0.
张进 《培训与研究》2008,25(11):1-3
曹雪芹既是一位卓越的小说家,又是一位成就了得的诗人。从散见于他人著作中的片言只句、《红楼梦》中的诗作及小说中林黛玉等人的诗论,可知曹雪芹主张诗词创作应:自然、清新;形式为内容服务;情景交融:“善翻古人之意”。  相似文献   

11.
以佛教、道教为主的宗教,既在思想观念上影响着曹雪芹、高鹗的创作,同时也对《红楼梦》的想象世界及叙事方式产生着深刻影响。《红楼梦》的梦幻叙事方式,与宗教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从曹雪芹中,我们除了看到封建文化的腐朽落后的一面外,还可以从客观上看到民族传统文化有价值的一面。本文用辩证的方法阐述了在曹雪芹的人生与创作中所反映传统文化的部分价值,旨在正确全面地认识曹雪芹,更好地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3.
周巍《曹雪芹生年考辨》考辨曹雪芹生年为康熙五十四年(1715),其论证的前提是将曹雪芹认定为曹颙之子,即曹頫(曹颙堂弟)于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初七日上皇帝奏折所云"奴才之嫂马氏,因现怀妊孕已及七月"所生之遗腹子。而据现存《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和《五庆堂重修曹氏宗谱》可知,曹颙单传之遗腹子乃曹天祐:"天祐,颙子,官州同"。其考证之生年实为天祐生年。既云单传,则其论暗含了曹天祐即曹雪芹的结论,其说混淆茫昧,当误。  相似文献   

14.
巴尔扎克和曹雪芹都堪称世界文学史上的巨匠,一个写出了包揽万象的《人间喜剧》,一个创作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红楼梦》;虽然两位大师远隔千里,相隔百年,但作为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人物,他们在创造思想上颇具相似之处。本文从美学角度具体阐述了巴尔扎克和曹雪芹在创作思想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关于《红楼梦》的作者问题在红学界一直没有定论。虽然现在普遍认为作者是曹雪芹,但还存在诸多疑问。通过对《红楼梦》文本和脂砚斋批语的细读,不难发现,曹雪芹确实只是“批阅增删”者,原作者另有其人。诸多证据表明,原作者应该是曹雪芹的叔辈——曹寅的儿子。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前八十回为何不避曹雪芹家族之讳?乾隆二十二年秋曹雪芹开始著书。明义《题红楼梦》绝句二十首的客观作用--肯定曹雪芹原创了《红楼梦》,否定曹雪芹是《石头记》的作者。脂砚圈子读到的是《石头记》系统的本子,永忠圈子读到的是《红楼梦》系统的本子,“两个圈子”绝缘,这是红学史上令人困惑的不解之谜。应该重新探讨曹雪芹的著作权。曹雪芹仅原创了明义所见的《红楼梦》,脂砚斋组织了《石头记》的创作。  相似文献   

17.
没有证据能证明中国古代有以"造化主"为"创造万物的上帝"的观念,代表这一观念的"造化主"一辞亦未见于中国古籍,也无证据证明批"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的脂砚斋与曹雪芹同一时代。  相似文献   

18.
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不是现实环境简单的照搬,而是一个理想化了的世界。文中的人物、环境、生活都是经过加工、虚化和美化的,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想世界。  相似文献   

19.
曹雪芹在对人、事进行描述时很喜欢使用比喻句。在使用比喻句时,他主要用“……一般”和“……似的”两种格式。“……一般”的比喻句非常贴切、别致、生动、形象,体现了曹雪芹作为伟大的学家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20.
曹雪芹在刻画王熙凤这一人物时,并长仅仅停留在“恶”的一面,而是用摇曳生花之笔,写出了她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具有一定的人情味,以及在管理家政方面所表现出的干练、果断的才能、智慧。如此着笔,就使得人物形象具有了生活的真实。正因为曹雪芹以细腻婉转而又流畅奔达的笔触层层皴染出凤姐性格的复杂性、深刻性以及独特性,这一艺术形象才骨肉丰满,达到典型化的高度,成为小说之林中的经典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