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唐人的李白序志碑传,是有关李白的最早的文献资料,为历来的李白研究者所重。但由于历时久远,或漶漫,或传抄、刊刻的夺误、错讹,使其材料或材料之间出现了个别矛盾(也有后世解读及句读之误),需要辨析。本文探讨四个问题:(一)、李阳冰《序》“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之“神龙”;(二)、魏颢《序》李白之子“明月奴”、“颇黎”;(三)、刘《碣》、范《碑》李白官拜左拾遗其时;(四)、李华《墓志》、刘《碣》的句读之误。  相似文献   

2.
李白的生平事迹,多载于唐五代宋时的序志碑传,是今世研究李白最为重要的文献资料,但因其历时久远,或漶漫、刊刻、因袭之误,或记事失之准确,有碍于李白生平的研究。本文捡择五代及宋时之李白序志载因使高力士脱靴之被逐出宫、郭子仪之救于死刑、两遭牢狱、享年六十四、醉死等重要事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传拓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处理字帖上残破字的方法,而且也回应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充分发挥艺术课程在培育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中的重要作用”的要求。笔者按照问题情境下的教学方法设计传拓实践课程,以引导学生观碑读帖为教学目标,从情境出发安排具有逻辑性和结构性的问题串,在实践活动中促使学生自主探索,并引导学生紧扣教学目标,发散思维,深入思考,留下知识生长的“苗桩”,以实现“教”与“学”的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读碑》教学目的、教学过程进行解读,提出重难点和教学设计,得出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旧唐书》中的人物纪传多叙及唐人所著书的状况 ,检之《经籍志》 ,多有失载者 ,或虽有载录 ,亦有不详或矛盾之处。《旧唐书·经籍志》本开元时之目录制成 ,失载者甚多 ,不止中晚唐多有失载 ,初唐亦失载不少。  相似文献   

6.
当代知识观启示我们:知识的主体性是存在着的,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创设合适的情境,让学生这群能感受、会创造的主体跑着掌握知识呢?在教授《读碑》这一课时,我进行了有益尝试,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其在万乘”条,标点值得一议;“逮尼父之卒”条,有两处可作校字之议。“至柳妻之诔惠子”句的译文问题;辨证歌文王、颂后稷的篇名,刘勰并未将《诗经》中述祖的颂诗列作诔文;指出“淮雨”的校改问题;“庸器”的训释;论蔡邕碑文的四句之解释;郗、郄二姓,自不应互混,“”应校改为“郗”;碑文的出现晚于诔文,“事先于诔”自应指最早立碑之举;碑文的写法可以接近于铭,可以类似于诔,但铭文、诔文都不能取代碑文,它是独立的文体  相似文献   

8.
吕全忠 《时代教育》2009,(10):261-261
柳宗元是唐古文运动倡导者和实践者,以其卓越的文学实绩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不过,现行高中教材所选其文并不多,有的还被安排为自读课文,这就意味着所用课时要相应减少,有碍于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9.
《滇南碑传集》是一部以搜集明清时期云南历史人物碑传文为主体、兼及民国初期人物的碑传类历史文献,由云南著名文献学家、藏书家方树梅在20世纪30年代纂集。本文在简介作者撰述经过、本书编辑体例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着重探析了其对研究云南地方文化以及明清以来云南与内地关系所具有的重要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耒《读中兴颂碑》诗,着重于评述安史之乱的影响及平定之功,咏史抒怀,表达了强烈的盛衰兴亡之感,平易劲健,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11.
《大唐龙兴观灯台颂并序》石刻是一件记载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青州州县官员集体尊崇道佛二教事迹的珍贵历史文物,具有补史之缺、证史之实、纠史之谬的重要历史价值。从石刻出土地点发现了唐代青州龙兴观遗址,填补了青州道教研究的一个空白。  相似文献   

12.
《李将军列传》是司马迁《史记》中最具文学色彩、对后代文人影响最大的篇目之一。在唐人的诗歌中 ,出现了不少与李广有关的诗句。唐人所接受的李广形象 ,或是能骑善射的飞将军 ,或为仁爱士卒的好上将 ,或是一个命运多舛的失意者 ;而在李广与卫青、霍去病的并列接受中 ,又出现了某些矛盾。产生这些接受现象的原因 ,既来自于文本本身的内容 ,也同当时的政治背景、社会氛围及诗人本身的遭遇和情感有关。从分析中我们可以对唐代历史作一个侧面的观照 ,也能够从中解读出中国古代文学接受的某些特殊之处。  相似文献   

13.
蜀人对词的发展功不可没,李白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词》的作者多数为蜀人,苏轼更为宋词的发展开疆拓土,“指出了向上一路”。而对李白与苏轼这两位唐宋时期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蜀人,在词的创作上是否有某种内在的联系,却因李白词著作权的争议而很少系统的论述。本文通过对唐宋蜀词发展的梳理,认为苏轼词辉煌的成就本质上是向李白艺术精神的回归与超越。  相似文献   

14.
白先勇有相当一部分小说在本质上都可以说是一首怀古诗,他小说中人物的命运与整个历史的命运休戚相关,其作品有着强烈的历史感和沧桑感,选取中晚唐时期的几位家世或时代背景与白先勇相近的诗歌作者的作品,逐一寻求他们与白先勇作品之间的“呼应”关系和传承“渊源”。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杜甫与李白的交游诗,考察了杜甫及盛唐人对李白的评价,从而探讨了李白的“清”的人格精神与诗风追求,我们认为其人格精神与诗风是一致的,二者有机地体现在李白的身上,成为盛唐精神的一大内蕴。  相似文献   

16.
杜甫与唐代诗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甫与同时代诗人多有交往,并对他们十分推崇;同时代人对杜诗却很少称许,并有奚落与嘲笑;中唐韩愈、白居易、元稹对杜诗作很高评价后,多数唐人仍不重视杜诗,其集中表现就是今存唐人的十种唐诗选本,仅有韦庄《又玄集》选杜诗七首,而且都算不上杜诗的上乘之作。多数唐人轻视杜诗,既有社会原因,也有诗歌发展本身的原因,既为杜诗内容所决定,也为杜诗的艺术特色所决定。  相似文献   

17.
在众多的诗歌中,以音乐为题材的诗作并不少见,但象唐韩愈、白居易、李贺那样称得上“至文”,的恐怕为数不多。本文主要从音、形、感三个角度,比较分析这三位诗人的音乐诗在对音乐之声的传达与主观情感的抒发上的异同,使读者感受到作品的表现技艺之高超,体悟中国文化的奥妙。  相似文献   

18.
唐诗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高峰,是诗歌艺术的峻岭。余光中在其诗歌艺术的追求中高山仰止,努力攀登,向诗圣、诗仙学习,且为他们造像。为李白、杜甫造像,表示他对唐诗传统的肯定。他造像的艺术,特别是《戏李白》一首的丰沛创意,和《寻李白》、《与李白同游高速公路》的现代想象,则说明他对传统的活用与转化,印证了他的创造力。在以唐诗为主的中国传统诗歌基础上,余光中以其学养和睿智,以其才华和苦功,兼摄中外古今,以数十年的恒心和毅力,创作了丰富杰出的现代诗。他是李白、杜甫的嫡系传人,且开拓了中国诗歌的新世界。余光中为李白、杜甫的造像,象征了传统和现代的汇合,象征了现代对传统的发扬。  相似文献   

19.
唐代251名状元中位至宰辅者,初、盛唐连一个也没有,中唐出现了一个,中晚唐之交有3个,唐末集中出现了6个,占状元总数的3.98%,数量与掌权时间均无法跟宋代相比。他们的人品、业绩差异悬殊,而宋代状元宰辅则相对整齐。10位状元宰辅死于非命的占一半,这在宋代及以后也是难以想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