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人口生产如何朝着有利于人类自身的方向发展,这是当代社会发展提出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这个问题从空间上来说已超越了一国的界限而变成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从时间上来说人类今天对这个问题作出的决择,不仅关系现代人的生存、发展、繁荣和幸福,而且关系未来人的生存、发展、繁荣和幸福.目前全世界人口已突破五十亿大关,而中国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强,并且又来到了新的生育高峰期.人口问题成了中国的头号问题.十亿多人口,八亿在农村,这就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本质规定性之所在.人口的超负荷增殖,不仅影响了我国经济的振兴、教育的改进、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而且也制约我国人民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在现实中,子女问题成了人们思考的轴心,中国的"小皇帝"出现了,中年人的"退坡"思想已在开始形成.这一切不能不说是人口过快地  相似文献   

2.
自然界是人类社会产生的前提 ,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人必须依赖自然界才能生存。进入工业社会以来 ,人类破坏生态平衡 ,造成环境污染。维持自然的稳定与和谐是人类幸福和繁荣的首要条件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只有正确解决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 ,才能解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个课题,它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存.文章主要分析中国人口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人口问题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探讨促进中国21世纪人口的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人类平均寿命也相应增高了。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由解放初期的35岁提高到现在的68岁。这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一个老龄化的问题。高等院校同样也面临着这个问题,就中国矿业大学的情况来看,1985年退休教职工136人,1989年底已增加到328人,1994年8月止已达647人。老年人从离退休到逝世,平均还有15至20年时间,怎样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使他们既能幸福地安度晚年,又能发挥他们的“余热”,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用”,这不仅对学校的学科建设及其它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也可以丰富离退休…  相似文献   

5.
优生学是研究如何改善人类遗传素质,籍以提高人口素质为目标的科学。优生学不仅能给家庭带来幸福和欢乐,更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兴旺。我们的毕业生毕业后大部分要分配到农村工作。因此,教学实践中我是围绕以下几方面内容上好优生课的。 一、对学生进行人口与生态环境的教育,说明优生的紧迫性 人的生存离不开环境,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一旦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类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我国素有地大物博之称,然而由于人口众多,人均矿产拥有量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居世界第80位。其次,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仅1.3亩,为美国的九分之一,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我国的人均指标均低于世界水平很多,本来拥有的资源优势现已变为劣势。可见,人口急速增长不仅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而且导致自然资源的短缺和破坏,从而削弱了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因此人口增长必须与生态环境取得平衡和协调。同时我们还可看到,人口众多还将在吃饭、教育、医  相似文献   

6.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一个国家拥有的科学技术力量与这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各国都非常重视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力求使他们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都能符合本国发展的需要。 要培养高质量的专家,涉及的问题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挑选什么样的人进高等学校学习。目前就全世界来说,能够受高等教育的青年在同龄人中还是少数。工业发达的  相似文献   

7.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是人类社会始终面对的两对基本关系。历史表明,人类的幸福和社会的发展不仅有赖于自然科学与技术革新,而且必须有进步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来引领,这便离不开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回答了人类应当按照什么社会模式、价值准则和伦理道德来从事生产力和生活的问题。如果现代科技造就的物质文明处于理性衰退的社会环境中,人类便只能在未来灾难的巨大阴影下收获眼前的"幸福"。有  相似文献   

8.
幸福是人类生活的永恒追求,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幸福中国"、实现"中国梦"已正式拉开序幕。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不仅对什么是幸福作了科学回应,而且对未来社会如何实现人民幸福作出了符合客观规律和具有实践价值的构建,这使它具有超越其他一切理论的优越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并为实现"幸福中国"找到了一条可靠而现实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许克敏 《考试周刊》2010,(32):197-197
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随着人类生产的迅猛发展,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普遍关注。环境问题不仅是工程技术问题,而且是社会经济问题;不是局部问题,而是全球问题。环境保护是一个倍受瞩目的全球性热点问题,中学化学教学中应重视环境保护,更应该通过化学实验增强学生的环保观念,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伦理学,历来很注重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却忽略了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而我认为,自然道德问题应该是一个值得引起重视的重要问题。人和自然的关系自人类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界影响和作用力量的增强,人类对自然“粗暴”干涉的次数和强度也在与日俱增,终于使自然失去了某种平衡。由此酿成的生态危机使得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日渐紧张起来,直接危及着人类的继续生存和发展。它说明,我们不仅必须学会怎样同人相处,而且必须学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伦理学,历来很注重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却忽略了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而我认为,自然道德问题应该是一个值得引起重视的重要问题。人和自然的关系自人类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界影响和作用力量的增强,人类对自然“粗暴”干涉的次数和强度也在与日俱增,终于使自然失去了某种平衡。由此酿成的生态危机使得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日渐紧张起来,直接危及着人类的继续生存和发展。它说明,我们不仅必须学会怎样同人相处,而且必须学会怎样同自然界相处,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当今人类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因此,提出一个自然道德的概念,以规范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意义是十分明显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公害已成为对现代人类生活的一个严重威胁。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地球只有一个,她并不是祖先遗留给我们的,而应是属于我们的后代。  相似文献   

13.
我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越过了西方经历了二、三百年的典型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的跳跃。这个跳跃好不好?从社会效果来看绝大多数中国人都认为好得很。因为这一跳跃不仅把中国人民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残酷剥削和压迫的苦海中解救出来,而且又使中国人民免于陷进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奴役的深渊,从而成为中国社会的主人,这是天大的好事!然而从理论上看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呢?马克思主义容许这种跳跃吗?有人认  相似文献   

14.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吃饭问题不仅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要,而且历来是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饥饿问题不仅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而且是一个世界政治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有12.45亿人口,吃饭问题显得更为重要。中国政府对粮食始终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近年粮食已达到5000亿公斤的目标,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文章回顾了国内外粮食生产现状,分析了粮食生产的发展阶段和生产存在的主要问  相似文献   

15.
道德作为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原则.是任何人类共同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在当代,人文精神以其对人的价值、人的地位、幸福乃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关怀提升着人们的精神境界,为解决现代社会问题,调整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一套全新的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耕地面积的相对减少 ,为提高作物产量 ,使用农药进行作物保护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据统计 ,全世界每年因使用农药可增加 3~ 3.5亿吨的粮食 ,如按每人每年 2 5 0Kg口粮计算 ,这些粮食可以养活 12~ 14亿人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农药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同时 ,农药的广泛使用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毒害事故频频发生 ,我国每年农药中毒的人数已占世界同类中毒事故的 5 0 %左右。因此控制与消除农药污染 ,保护生态环境 ,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个热点问题。1 我国农药的使用…  相似文献   

17.
据报道,全世界50亿人口中,经常挨饿的人大约有10亿。许多国家不能生产足够的粮食供养其人民。这个问题不仅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而且在像日本、英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也同样存在。那么中国的情况是怎样的呢?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布朗博士在《谁来养活中国?》中提出了一种权威性看法:一个  相似文献   

18.
环境保护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人口、能源、环境)之一,因为环境跟人类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地球只有一个,地球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能不能继续生存下去的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已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环境意识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把生态教育列为主要工作,并推行了一系列环境教育计划。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化学污染物对环境,对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19.
消除贫困是困扰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历史性难题。贫困人口不仅在我国农村地区存在,而且在城镇也存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总体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近年来由于居民间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低收入人口逐年增加,部分低收入人口生活困难,城市人口中出现了新的贫困人口群。这就使得我们在开展农村“扶贫攻坚”的同时也面临“城市贫困”和“城市扶贫”的问题。而城镇贫困人口的增加,不仅给我国消除贫困已取得的成绩打了折扣,而且更重要的是增加了消除贫困的难度,也给将来消除贫困带来了新的挑战。更严峻的是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规则,有导致贫富分化的自发趋势,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转型时期内如何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避免两极分化,消除城镇贫困人口,成为困扰政府和社会又一迫切问题,也是中国贫困问题的又一个热点。本文针对我国城镇贫困人口日渐增多的情况,就城镇贫困人口问题的一些方面进行分析,以引起人们对这一社会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幸福是人类的共同追求,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是我国各级政府的远景规划和奋斗目标。在现实社会里,不同年龄的人有不同的幸福观及其评价指数,对正在就读的每一个中小学生来说,健康快乐的成长是评价幸福最重要的指数。可是,由于教育价值取向过分追求现实功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