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启新 《百科知识》2007,(1X):54-55
中国酒文化举世闻名。其所以如此,不仅仅在于酒本身,更多的是因酒而生发种种在日常生活中的“礼”与“情”,显示出东方传统文化的一道异彩。在酒文化的“礼”与“情”中,杯作为一种饮酒器,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不过,古代的酒杯名称很多,造型各异。最初,通称为“爵”,后常称为“觞”,再后“觞杯”同称,到了唐宋,则将饮酒器多称为“杯”了。其质地有铜、金、银、玉、牙、角、陶瓷之分.秀陋不一,用途则一致。  相似文献   

2.
麻勇 《金秋科苑》2010,(16):221-221
孔子不仅当“仁”不让,而且当“礼”不让。此文拟在分析论述了“礼”在孔子心目中的诸德的地位以及“礼”是“仁”的价值表现形式,也是实现“仁”的重要载体,并且进而阐明了孔子在诸多方面当“礼”不让。  相似文献   

3.
麻勇 《今日科苑》2010,(16):221-221
孔子不仅当“仁”不让,而且当“礼”不让。此文拟在分析论述了“礼”在孔子心目中的诸德的地位以及“礼”是“仁”的价值表现形式,也是实现“仁”的重要载体,并且进而阐明了孔子在诸多方面当“礼”不让。  相似文献   

4.
儒家思想源远流长,儒家食礼也因之延续,历经各时代的承传而特显存在的价值,在当代仍显其活力,并以民间风俗,礼仪礼节等形式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规范行为、传承文化的作用,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人为本,和谐为境的人生仪礼;注重人伦、追求和睦的节庆食礼;中庸谦和,有序推进的交往之礼,以此所实现的是“食”与“礼”的互动,“食”与“文化”的互现。  相似文献   

5.
张胜飞 《科教文汇》2009,(31):73-73
礼源于古代文化,也是一种礼仪文化。在“礼仪之邦”的中国,礼文化一直备受重视,在当前发展的中国“礼”依然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和社会功能。“礼”在现在的教育中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尤其在当代小学教育中,“礼”能加强小学生自身修养,对素质教育而言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试从语言学角度出发,分析、探讨“礼”的本义;结合历代用“礼”的实例分析、梳理“礼”的词义引申演变过程;并适当解释“礼”词义派生演变的社会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7.
龚云云 《科教文汇》2008,(6):187-187
通过对“礼”的理解,阐述“礼”对明代的文化和艺术方面的重要影响。从明式家具的结构形态入手.具体分析“礼”对明式家具的风格形成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被称为“礼崩乐坏”的时代,但是许多思想家高举“复礼”旗帜,使得礼学在孔子、孟子、荀子的大力发展下正式确立了地位。此后,礼学渗透到整个社会机体的各个方面、各个角落,渗入到每个人的血液中,礼对汉族文化的形成有过巨大的影响并且礼在现代还有它存在的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对孔子有关礼的阐述来分析先秦的礼学。  相似文献   

9.
段红 《情报探索》2008,(12):16-17
文章认为,构建和谐图书馆,必须推行“仁政”,广施“仁爱”,“仁”与“礼”互补为和谐图书馆之保障。  相似文献   

10.
酒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地地道道的社会文化。通过对中国、日本和韩国酒文化的差异比较,分析影响三国酒文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发掘三国酒文化的价值,这对加深三国之间的文化沟通与交流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推动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仁”和“礼”共同组成了孔子德治思想的主干。孔子将“尊五美”视作推行德治的基石,把“屏四恶”作为推行“德治”的具体要求“仁”是孔子德治思想的核心,“礼”是德治的目的,二者互为表里,倚为皮毛。  相似文献   

12.
《长生殿》的主题是肯定为赞美“李杨情缘”,但部分学者认为李杨之“情”是一种庸俗和不理性的“情”,是不值得肯定的,洪主观上的主题思想与客观上的内容表达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本文通过分析李杨之间“情”的性质的逐步转变,证明“至情”思想在《长生殿》中的表达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3.
江总书记在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今年初又提出”以德治国”,由此使“德”与“法”并举相济,成为我党治国施政的基本方略。江总书记“德法相济”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无论是德与法本身的含义,还是德与法在治国中的地位,都与我国古代儒家的“以礼治国,德主刑辅”、“德礼刑罚,相须为用”的治国思想有着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德和法,在人民性上实现了有机统一,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法是体现人民利益的良法。“德法相济”就是要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德和法,加强党的建设,治理国家,实现民族强盛。  相似文献   

14.
杨忠春 《科教文汇》2014,(9):169-170
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和任务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也就是情智都能得到发展的人。当下教育中,重“智”轻“情”或重“情”轻“智”都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进行情智教育,使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和谐统一。就化学教育中的情智教育,在教学策略上,从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建立融洽师生关系、挖掘展示学科特点、注重教法手段多元、善于创造实践契机等角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谢志恒 《内江科技》2009,30(3):200-200
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上因新课改发生了变化。情感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变得日益重要。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总的来说有三方面:教材“内蕴”的情,教师“体验”的情,学生“潜伏”的情。本文拟从这三方面展开论述,略谈语文阅读教学的情感教学。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法律传统中,“礼”是一个重要的范畴。礼具有规范性,以义务为本位,不完全符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礼还具有从属性、等级性、单极性、模糊性等特征。礼还具有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其局限性也十分明显。以孝道、仁义、等级为支撑的礼,对法律起到了解的作用。由此原因,我认为,在中国古代,以礼为基础是很难建立起法治的。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经济形势面临多重挑战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一带一路”倡议之所以能够得到广泛支持,与沿线国家的现实境遇及各国对促和平、谋发展的诉求密不可分。“一带一路”倡议与共情理论之间的双向融入、双向互动进一步拓展了我们的“朋友圈”,也使得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基于共情理论的视角,未来“一带一路”倡议跨国经济合作在观点采择、情绪感染、共情关注和行为共情等方面具有值得探索的理论空间和重要的实践发展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宋亚杰 《科教文汇》2009,(34):92-93
本文通过一节课堂案例的引入,指出教师共情能力在师生沟通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介绍共情的涵义,进一步提出通过“爱学生”、“摆脱自我中心”、“培养对学生需要和情感的敏感度”、“用心倾听”等方法来提高教师的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19.
莫楠 《科教文汇》2009,(25):221-222
《论语》中的“器”出现的次数不多,却有深刻含义,包含有代表技能技巧和作为“札”的代表的两种意义,后面蕴涵着强调个体性和强调“札”的价值的重要思想。将这两种“器”相比较,可以看出孔子思想中个体性和“礼”的关系及孔子对于个体性的看法:既重视个体发展,同时又应当用“礼”来规范个体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对2021年“图情档教育与学科发展高端论坛”会议报告和交流内容进行整理,探讨新文科背景下图情档教育与学科发展的现状以及规范性问题,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与实践者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围绕论坛主题,对专家报告的内容进行梳理与分析。[结果/结论]本届论坛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新时代“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建设与教育改革中MLIS教育融合问题、面临挑战的前瞻性进行探讨,并对图情专硕培养过程中“案例库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等学科建设与教育转型的相关思路进行讨论。本届论坛的召开对于推动新文科背景下图情档教育与学科核心能力建设、学科建设规范性的提高和课程设置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加快新时期图情档教育与学科建设的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