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菁 《小学生》2013,(11):50-50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文水平是反映学生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所以,作文教学历来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但是目前班级学生作文水平低下的现象很让我困惑。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贫乏,语言乏味可憎,结构陈旧呆板的现状普遍存在。如何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不堪忍受的困境?我想,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拓展学生资源渠道,积累丰富的写作资源,让学生有事可叙,有理可议,有物可说,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21,(27):31-32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是其语文素养的综合体验。然而当前中学生写作中存在思路逼仄问题,主要是由于学生缺乏写作的社会素材,缺乏对素材积累的积极性且素材运用方法不当等。而乡土资源则是社会素材中的重要组成。新课标中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乡土资源,激发学生搜集乡土资源作文素材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实践、练笔等活动中,将乡土资源充分运用到实际写作当中,拓展学生的写作空间。文章就如何依托乡土资源拓展中学生写作空间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英语教学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让学生得到更好的资源和指导,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开发更多写作资源和应用平台,促进学生英语写作表达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素养。因而有效的利用学生作文,达到积累知识、情感教育、指导写作的目的,既可解决农村学生资源的难题,又可切实有效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纵观平时作文教学流程,学生写作、教师批改、评讲,师生双方都可谓煞费苦心,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学生只是单纯为了写作而写作。其实学生的作文中也蕴藏了无穷的价值,若以学生的的作文为教材,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开展经历体验作文教学活动,是探索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发生活经历资源,积累创作素材,能够拓展作文的选材范围,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一、开发生活经历资源,积累创作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经历是学生作文的基本素材。只有开发学生的经历资源,让学生感受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才能为习作提供更丰富的源泉。虽然学生的生活经历简单,但只要善于开发,其内容也是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6.
我个人认为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写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材正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教材资源本身的内容丰富性为教学的成功实施和有序展开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平台。新的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以现有文本为基础,在作文的拟题、立意、技法等方面给学生提供行之有效地写作模式,将文本教学与写作教学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想象力;要努力加深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生活,发现和思考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流行文化对学生的巨大影响力,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写作回归自然生活状态。这样可以丰富作文教学内容,拓展作文教学的空间,促进教师从新的角度不断挖掘写作教学的资源。  相似文献   

8.
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培养写作能力的综合训练,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学生语文程度的重要客观标志。其提高的最重要的途径,概括地贯穿为观察、说话、组织思维、写作。小学生作文“言之无物”是他们害怕作文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做到作文“言之有物”,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老师不仅要提出写作的具体要求,还应教给学生具体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对作文教学提出新的挑战,然而许多学生依然惧怕写作,如何消除学生的恐惧,有效地进行作文教学是每一位语文老师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从学生兴趣入手,阐述重视媒体资源、课堂资源这些生活中资源的重要性,以此拓展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10.
田光宇 《成才之路》2013,(35):23-23
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学生生活感知匮乏、素材积累不足,是影响教学成效提升的重要瓶颈。如何突破这些障碍,使学生写作能力得到快速提升,是广大高中语文教师所关心的话题。笔者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注重发掘生活资源,让学生从生活中汲取灵感、获得素材、拓展思维,让生活成为学生写作的丰富源泉。本文对这一问题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一些教师为应试而进行作文教学,被束缚了手脚,致使学生写作的动机不纯,写作兴趣全无,把写作视作畏途。学生“望文兴叹”:学生搜肠刮肚却只凑得只言片语,教师费尽唇舌始终打不开学生的灵感之门。教学效果确实如吕淑湘先生说的“少、慢、差、费”。当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面临着效果差,效率低的困境,原因大致在于:学生的社会实践少,信息渠道不畅,校园生活枯燥乏味,造成了思维的限制性;  相似文献   

12.
徐鸣 《生活教育》2012,(22):70-72
作文教学与数字化资源结合,优化学生的心理效应,变学生被动作文为快乐作文,强化学生的成功体验,从而优化教学的过程。一、运用数字化资源,指导学生观察。二、运用数字化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材料。三、运用数字化资源,拓展写作思路。四、运用数字化资源,进行网络作文互评。合理恰当地运用数字化资源教学,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的作文兴趣,使他们轻松地完成自己的作文。  相似文献   

13.
侯玲 《考试周刊》2014,(95):36-37
<正>作文教学一直是中职语文教学教改的一个瓶颈。写作来源于生活。相对而言,中职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他们的生活内容与活动空间显然狭窄得多,写起作文来就不容易得心应手。但事实上,农村存在富饶而独特的写作资源可供并亟待师生共同开发。如果教师独具慧眼,善于提醒并引导学生最大限度与最大效度地用好这些资源,那么学生文思定会如泉水般涌动,笔底纸间定会流动鲜活而富于情趣的文字,学生将不再苦于无物可写,写作将成为一种享受。我根据长期的写作教学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作文个性化?简单说,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而这些基本内涵为心理健康教育拓展了新的渠道,我们应该针对中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通过个性化的作文教学,开展对学生性格优化的渗透。注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随时抓住问题作为教育契机,开展生动、直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指出了目前初中英语写作训练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利用<新目标>英语教材资源,在听、说、读的训练后,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把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作文评阅策略.  相似文献   

16.
学生怕写作文,是因为不少学生总感到无话可说,也有学生感到有话不知怎样说,显然都是写作资源匮乏所致。毫无疑问,生活是个大资源库,而这个资源库里应该有教材阅读文本一席之地。学生学习的语文教材,本身就是很好的写作资源,只是语文教师对阅读文本的写作资源开发意识有所欠缺。教材阅读文本,不仅告诉我们作文的文体知识、写作素材,还告诉了我们作文的审题、立意、构思、布局、谋篇等方法技巧。  相似文献   

17.
在文本中,蕴含着丰富的写作资源,而我们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忽视了对文本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学生们把语文课本读得滚瓜烂熟,却没能通过习作认真地感悟文章的语言、写作手法,没有及时地吸收内化,所以学生写起作文来总是无从下笔,东拼西凑,挤牙膏似的敷衍成篇。巧借文本,习得方法,是作文教学的一条宝贵的教学经验。它充分挖掘了课文中的习作资源,减缓了作文的坡度,让学生的习作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且有了模仿的对象后,学生就会乐于表达,不再产生为难的情绪。那如何巧妙利用文本中的习作资源,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呢?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文章,都是编者精心挑选出来的。它不但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范例,也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了一个学习的范例。我们可以从文本这个范例中挖掘出很多潜藏的写作资源。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材提供的文本的特点,细心捕捉读写的结合点,让作文训练无痕地融合在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本教学之中,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让学生的作文精彩起来。  相似文献   

19.
作文要生活化,生活化的作文才有根基。中学生写作要真正走向生活、走入生活。而乡土生活是丰富的。独特的自然风情、淳朴的民俗民风、厚重的人文历史,都应该进入学生的写作视野。从教材和教学资源整合角度看,乡土资源的挖掘可以弥补通行教材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语文教学的外延,并有利于生命个体可持续发展。开发乡土资源写作的实践策略可以从分类利用和分步骤引导两个层面推进,促成作文教学朝着"地域化"、"本真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有效地深化中学语文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20.
曾几何起,我们对学生作文中千人一面、千口一辞、千篇一律、缺乏个性的状况是如此担忧啊,可是,仔细想想,错难道在学生吗?认真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我们不能否认,是我们没有给学生的自由写作、自由表达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没有很好地去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和独到的见解,没有强调写作是个性化的行为。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的作文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他们的文章富有特色和新意呢?一、写“随笔”为学生拓展广阔的空间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如果仅靠两周一次的作文训练是很难达到的,必须多写、勤练。因此,我努力为学生写作拓展广阔的写作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