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古典送别诗的创作主要包括三大类型八个要素.具体到六朝送别诗,由于创作动机的不同,亦因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其写作要素呈现出三大演变趋势:一是送别当下环境的刻画从宏观到微观、从虚构到具体的演变趋势,二是送别对象在六朝送别诗中的关照由不重视到强化的转变趋势,三是自我在六朝送别诗中出现了从刻意遮蔽到情感表现的嬗变趋势.总结六朝送别诗写作要素的不断变化,可以透视出六朝政治变化的轨迹,映射出六朝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送别诗中,一些富有深刻文化底蕴的地名词出现频率非常高,梳理六朝送别诗,方山、北亭、征虏亭、中兴堂、新渚、新亭、后渚、乐游苑、领军府、何山、竹亭、乌亭、新林、建兴苑等都是经常入诗的地名词,结合历史地理资料,考察这些地名词的历史文化意蕴,以史证诗,能总结出六朝送别诗地名词运用规律,以诗证史,又能够寻绎六朝送别活动的某些习惯。  相似文献   

3.
李白创作了一百三十多首送别诗,艺术上变化多端,自由挥洒,敢于创新,不拘一格。他的送别诗,打破了以往的思维定势,构思新颖。  相似文献   

4.
送别之际的集体赋诗是六朝最为突出的文学现象,金谷集作诗、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作诗与饯谢文学离夜赋诗则是这一现象的三个代表。这种文学现象的产生,与六朝时期文人集团、文人生命意识的自觉、集体创作现象的蔚然成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而具有重要的诗学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林逋的隐逸是内心的归隐,是心灵的自由和淡泊,而不是割断与世事的一切联系。他的酬唱赠答诗和送别诗数量颇多,几占其诗作总量的一半。这些诗歌反映了诗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悠然自得的生命本真状态、待人的热情与真诚,以及对历史、现实的思考和评论。  相似文献   

6.
王昌龄的送别诗绘出了诗人特殊的人生轨迹,凸显了他独特的审美心灵品格与人生境界,具有丰富独特的审美内涵——高洁、豁朗的人格美,婉曲、深致的构思美和雄厚、遒劲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7.
中唐诗人杨衡的送别诗因送别对象不同,使其送别诗内容广阔,情感丰富.送官员之作既表达了对同行的认可与赞许,也显露出诗人积极入世为官的心态;送别文士之作展现了诗人对后起之秀的鼓励与劝勉;与僧、道间则是依依惜别之情和寄意宗教与入世为官的矛盾心理;与亲人话别之作表达了诗人血脉分离的痛苦之情.在艺术手法上,其诗歌入题手法灵活,凄愁意象贯穿诗歌.从杨衡的送别诗中,我们可以了解诗人庞杂且丰富的生活经历.  相似文献   

8.
王昌龄的送别诗绘出了诗人特殊的人生轨迹,凸显了他独特的审美心灵品格与人生境界,具有丰富独特的审美内涵--高洁、豁朗的人格美,婉曲、深致的构思美和雄厚、遒劲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充实的材料对唐代送别诗的建构方式和言情特征作探讨,将其分八种类型来作论述,力图揭示其具有千古艺术魅力的奥秘。  相似文献   

10.
送别诗源远流长,历代文人均有脍炙人口之作传世。而盛唐诗仙李白之送别诗则在意蕴、情调和境界等诸方面均有不同于前人的创新之处,这一方面因为盛唐独特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另一方面也与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等个人因素有关。探讨李白送别诗的创新点及其成因,可为当代诗歌创新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韩芬  黄鹏  韩蓉 《宜春学院学报》2009,31(3):113-115
宴饮之风,始于先秦,至春秋时代,于宴饮之际赋诗的风气下产生席赋诗,对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六朝时期,宴饮之风大盛,产生了大量的赠答诗作.通过对六朝文人为诗而宴的宴饮之风和文人席间赠答唱和的分析,找寻六朝宴饮之风与六朝时期赠答诗兴盛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山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题材,以山水名胜为观照对象的山水诗是中国诗歌史上源远流长的一个诗歌流派。综观六朝经典山水诗作,总结出其时山水诗具有游览性、审美性、体物性、新变性四大特征,而与之对应,六朝山水诗亦体现出动态美、境界美、物色美、形式美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3.
诗与画的融通之始是在六朝时期.六朝时期题画诗的出现及逐步成熟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六朝时期的题画诗无论在文学史上还是在绘画史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六朝小说有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大类,但在《隋志》中,志怪小说见录于史部,志人小说见录于子部,这表明二者的文体不尽相同。以《搜神记》和《世说新语》为例,《搜神记》具有史书性质,却夹杂着不少虚构的成分;《世说新语》是小说文本,却又与历史纠缠在一起。处在史学与文学的边缘,是《搜神记》和《世说新语》共同的文体特征,但二者在结构篇幅、情节安排、语言风格等方面也有不同。  相似文献   

15.
六朝骈文在审美情感上经历了一个历史的演变,从建安时期的悲凉慷慨,转变到两晋的清远高深,再到晋宋之际的纵情山水,将个人情感通过山水展现.齐粱陈时期的钟情女性,叙述两情之间,表现男性的一种赏玩心理。梁陈时再兴起相思离别,既有思乡之情,也展现边塞将士及其亲属的相思离别。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墓志以其语言的独特性而成为语言研究特别是词汇研究的重要语料,其中有为数众多的词语被《汉语大词典》等语文辞书所漏收。文章选取其中14条词语加以诠释。  相似文献   

17.
六朝诗歌创作中出现了尚"形似"现象。张协开启了这一与"神似"相对应的描写倾向,至刘宋元嘉而成风气。这一诗风的出现与赋的影响有关,更与阴阳五行学之"天人感应"、玄学之"言意之辨"理论的影响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8.
对六朝及唐五代时期文言小说佚文的整理,从两宋时期就已开始,但真正取得较大成就是在明清时期及建国前后。同时也留下了不足之处,如版本的选择、前人辑佚成果的运用和误辑等。并且辑佚工作中在求备、求真、对佚文的校勘注释和对与辑佚相关的文献考索等方面都还需要进一步推进。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门地(家格)问题为中心,回顾了内藤湖南、冈崎文夫的中世贵族制研究,宫崎市定的九品官人法研究,矢野主税的门阀社会研究,越智重明的族门制研究,中村圭尔的六朝贵族制研究,直至最近的野田俊昭、渡边义浩关于六朝贵族制的研究;讨论了诸位日本学者以上学说的继承发展关系与分歧争论情况,提出了在六朝门阀制度研究领域,日中学界有必要进行比较探究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