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货币供给量M2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从2003年开始物价回升,出现了通货膨胀势头。在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干预下。虽然通货膨胀率上升不明显,但因为国内国外的种种因素的影响。通货膨胀压力并没有被消除。因此,分析影响我国货币供给量的主要因素,合理控制货币供给量,保证我国经济的稳定、持续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IRF)、方差分解分析等经济计量方法,本文对我国现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正不断降低,实际利率作为中介目标的实施效果好于货币供应量。本文认为,基础货币难以控制、货币乘数不稳定、货币流通速度不断下降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完善等因素是产生上述实证结论的重要原因。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年代世界各国掀起了一股金融创新风潮,使得各国中央银行对国际国内经济的发展以及对货币政策的实施都造成了冲击,提出了挑战。分析了金融创新下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以及货币中介目标的新运行。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建设的实践证明,货币供给量在通货膨胀时期能够灵敏地反映出社会总需求的宽松度,并且能够有效地防止通货膨胀的出现,但在紧缩时期则对社会总需求的宽松度缺乏灵敏性,因而并不适合继续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由于货币政策效应的非对称性,客观上要求央行在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的领先指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在对目前国内学者提出的中介目标的利弊进行分析之后,本文提出,在紧缩时期,央行可以使用产成品库存总额占消费总额的比率作为执行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并对此观点作了必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加入WTO,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要加快货币政策工具、中介目标及操作手段的改革创新步伐,互相配合,努力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6.
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到实现货币跛策目标的过程中,货币当局需要借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来进行调节。对它们的选择是否正确以及选定后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关系到货币政策目标最终能否实现。介绍了普尔分析,比较了利率和基础货币各自体现出的产出方差,得出无论选择什么作为中介目标,其目的都是使经济波动最小。  相似文献   

7.
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到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过程中,货币当局需要借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来进行调节.对它们的选择是否正确以及选定后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关系到货币政策目标最终能否实现.介绍了普尔分析,比较了利率和基础货币各自体现出的产出方差,得出无论选择什么作为中介目标,其目的都是使经济波动最小.  相似文献   

8.
电子货币对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电子货币的定义和内涵.并分析了它对货币的结构和内涵、对货币中介目标、对货币政策和传导机制产生的影响和冲击.它必然影响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的效果。中央银行必须采取对应措施,从而保证货币政策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9.
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还是外生性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货币政策执行的效果,本文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Granger causality test)对我国广义货币供给量(M2)与国内生产总值(GDP)进行因果检验,得出了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结论。  相似文献   

10.
政府开支、税收的变动、货币供给量的变动,都会对总需求水平(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产生影响。这就为政府主要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的活动进行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估计了两个阶段(1978—1993和1994—2004)的中国静态和动态货币需求函数。实证结果表明,M1、M2与收入、利率、价格预期、货币化程度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货币化程度的引入有助于建立更为精确合理的货币需求函数。第一阶段M1和M2的短期动态方程比较稳定,而第二阶段稳定性较差。中国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不得已的选择,M1比M2更适合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12.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而采取的宏观政策手段,货币政策关注和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利率  相似文献   

13.
董慧君  宋吟秋  吕萍 《科研管理》2015,36(8):136-143
本文根据误差修正模型,运用1992-2012年的年度数据估计中国的货币需求函数,发现M1、M2的实际余额与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通货膨胀率、实际GDP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但是,短期中,M1、M2的货币需求函数稳定性不强。并且,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货币需求函数的不稳定性可能会增强,所以短期货币增长率无法准确由短期货币需求模型估算,我们应该适时调整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提高货币政策效果,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岳意定  刘莉君 《预测》2007,26(3):61-64
货币中性问题一直是国内外经济学家争论的焦点问题。短期货币非中性的结论已经被大多数经济学家所接受,但是长期货币中性抑或非中性还颇有争议。本文运用我国1984年至2005年货币供给量M2和实际产出RGDP的年度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发现货币供给和实际产出均是二阶单整,Granger因果检验显示二者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并运用协整检验得出二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的结论。因此,我国货币在长期内非中性,而且货币供给呈内生性。  相似文献   

15.
资产证券化对货币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四个方面表述了资产证券化对货币市场的影响:资产证券化能够缓和货币供给;资产证券化具有提高货币流通速度和降低货币市场均衡利率水平的作用;资产证券化加强了短期利率影响长期利率的实效性;资产证券化对货币供应量这一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实效性会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货膨胀的发生会带来福利成本,这一成本究竟有多大,这是学者们和各国政府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利用1992—2014年我国GDP、货币供给量M1和名义利率的相关数据,通过参数估计获得我国半对数和双对数形式的货币需求函数,在此基础上采用传统的消费者剩余模型估算不同货币需求函数形式下的通货膨胀福利成本,并对估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双对数形式货币需求函数下的通货膨胀福利成本大于半对数形式下的福利成本,而且通货膨胀率越大,福利成本也就越大,所以抑制通货膨胀的发生是提高我国福利水平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赵勍升  王晓东 《预测》2013,32(3):55-59
本文在计划行为理论、技术接受行为的理论基础上,实证分析了虚拟货币支付的行为结构,发现:信任通过技术有用性/技术易用性两个中介变量作用于行为意向;主观规范对信任、感知行为控制的影响力的发挥具有调节能力。得出结论:虚拟货币支付行为是一种复合行为,内涵了使用动机的计划理性,内涵了对网络技术的学习和操作,也内涵了对货币价值的判断。这种复合行为结构模式为虚拟货币宏观制度的制定提供了基于微观视角的证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房屋拆迁货币补偿的方式进行了探讨,针对其货币补偿的优缺点作了比较,对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有望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同时对房屋拆迁的货币补偿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尹豪 《中国科技纵横》2014,(7):240-240,242
货币的发展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从古代、近代直至现当代,货币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很多变化,人们对货币本质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本文通过对货币历史的发展进行概要性回顾,分析货币的职能和本质;对货币学说发展的主要脉络进行梳理,分析金属学说与名目学说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20.
在商品经济中,商品的实现是通过价格来进行的。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但是,在一般情况下,价格不是与价值完全相等的。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价格总是以价值为中心,不断地运动变化着,不是高于价值,就是低于价值。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很多,诸如商品的成本、质量,供给量、需求量、社会上的货币流通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