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上几期已经向同学们介绍了很多有关对联的知识、趣话,这次向同学们再介绍一下名联佳对。  相似文献   

2.
同学们,我们已经谈了对联的来历及对联的特点,还谈了写对联的技巧(几种方法),这里,我再给同学们讲一讲对联趣话,让我们在看故事的同时,再了解一下古人作对是怎样进行巧妙的构思,怎样运用娴熟的技巧的。这些小故事,在给人以愉悦美感的同时,更折射出智慧之光,从而使人获得丰富的启迪,在笑声里潜移默化地颖悟聪明起来。  相似文献   

3.
趣话楹联     
师:前段时间,我到咱们学校听经典诵读课,你们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非常愉快,十分开心。我把那天同学们背诵经典的场面写了一副对联。请看上联(课件出示),一起读。  相似文献   

4.
《教师博览》2005,(10):29-29
苏东坡与黄庭坚在松树底下下棋。一阵风吹来,松果掉进棋盘。苏东坡得旬日: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黄庭坚对道: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相似文献   

5.
酒联,是我国酒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是极富中国特色的我国独有的文学形式。它可以装饰门面,使生意兴隆。古往今来,咏酒佳联俯拾皆是。  相似文献   

6.
一副对联,善用文字技巧使人觉得巧妙新奇,谓之“巧对”。若上联出得极难对出,而对句又无与伦比.就是“绝对”了。  相似文献   

7.
联诗成对乃“中”字号大宗国粹。弘扬对联文化是融化国粹而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善事。鲁迅诗联堪称近现代对联文化的经典,其特色在能文能白,能雅能俗;能叙能议,能刺能喻;对今典古典、佛典西典亦可熟练使用。  相似文献   

8.
对联是有独立意义的对偶句,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汉语言中永不凋谢的一朵奇葩。它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语言艺术,历来为人们所喜爱。  相似文献   

9.
对联故事     
明代文人解缙家对面是一位富人的竹林。有年除夕,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富人见了,就叫人把竹砍掉。解缙深解其意,便在对联上添了两个字: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  相似文献   

10.
对联是中国化里独树一帜的艺术之花,数字联则是其中的一株奇葩,它构思精巧.用字奇特,内涵深邃,别有情趣。请看:  相似文献   

11.
对联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文学艺术中的奇葩。它具有生动活泼、雅俗共赏、言简意赅、内涵丰富的特点。千百年来,对联以它特有的艺术魅力,长盛不衰,备受青睬,为大众所喜闻乐见。近几年来,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对联已走进高考、中考的殿堂。但如何开展对联教学,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多年,且酷爱对联,对对联教学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并积累了一点相关资料。在此,不妨抛砖引玉,但愿能起到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来,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地方卷大都采用了编拟对联(主要是春联)的考查方式。对联这一语言表达形式可谓雅俗共赏,能较好考查高考考点中规定的修辞能力和仿用句式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分省命题的创新题中方便表现地域特色。因此,尽管对联作为高考题型早已出现,但仍然不失为一种较好地真实显现学生语言运用水平的考查方式。下面本文在有关对联的答题方面给同学们一些指导。  相似文献   

13.
我国对联的历史源远流长,丰富多彩,雅俗共赏,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对联言简意赅,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  相似文献   

14.
《学习之友》2010,(1):64-64
明朝时,福建侯官(今福州)有个名叫徐英、字振烈的屠夫,因排行第五,乡人都称之为徐五。他一贫如洗,家徒四壁,但颇有文才。某年除夕,他自署一联云:“鼠因粮绝潜踪去;犬为家贫放胆眠。”语句绝妙.而对于穷困生活深深的感慨,已寓于其中。一  相似文献   

15.
对联是我国传统的语言艺术,它有着和谐的音韵、优美的节奏、精练的语言,读来铿锵悦耳而又内涵丰富、耐人寻味,深受人们的喜欢。  相似文献   

16.
(一) 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联作也颇丰。他的治学论文的对联,意趣盎然,包含哲理,发人深思。据说,郑板桥在山东潍县任县令时,曾收当地书生韩镐为弟子。一次,他就如何作文对韩镐讲:你的文章虽有文采,却比较冗长,好文章总是删繁就简,言简意赅;  相似文献   

17.
沙成君 《中学文科》2007,(10):122-122
对联是我国古代语文教学中与句读、声律并列的一门基础课程,以其强调遣词炼句,追求语言的简洁明嘹等特点而备受中高考命题者的青睐;随着语文教学改革推进,将对联艺术运用到语文教学中,不失为一种体现课改精神的创新手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在高中语文基础型课程中渗透对联艺术教学,向学生传授必要的对联知识基础,探索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对联艺术教学”的基本途径和指导方法,使学生能有效提高对联的鉴赏评价能力,提高概括提炼能力,以充实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时空》2009,(6):44-46
茶酒联趣 民国时期,福建省泉州市有一位富商,在市北角建了一座茶楼,因地方较偏僻,所以来喝茶的人不多。  相似文献   

20.
对联故事     
《初中生》2010,(3):117-117
清代文人闵鄂元自幼喜欢吟诗作对。有一年元宵节,他随父亲乘船去亲戚家做客。中迎面驶来一艘运载石头的大船,父亲略一沉思,出了一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