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兆荣 《广西教育》2013,(9):70-70,82
数学建模是建立数学模型并用它解决问题这一过程的简称,它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笔者以《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一课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建构数学模型。一、数形结合,展露1【片段一】师:你能猜出34%+%16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3.
该课的教学设计,采用先让学生利用小棒进行“摆算”,能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这样做,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而且克服了教师“满堂灌”的现象。特别是例4的教学,采用“扶放”结合的导学方式,让学生通过摆一摆,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计算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改革方向是强化口算,淡化笔算.以"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为例,许多老师在教给学生口算的方法后,往往通过大量的有关练习使学生"熟能生巧".也许学生能达到老师所期望的水平,但训练是否"科学、价值高",恐怕就没有更多地去深思了.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2页例2及“做一做”。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2.通过学生自主探讨计算24+9的多种方法及仿造24+9的样子编出其他进位加法算式,培养其合作、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6.
笔者最近听了一节一年级数学课,课堂教学中有三个地方的处理,在当前新课标的学习实施下,较有代表性,令人深思。案例一:经过一番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出了例题“26 8”。大多数学生都喊出了得数“34”。师:你们是怎样想出来的?生1:我先把8看作10,26 10=36,再减去2等于34。生2:我把8分成4和4,26 4=30,30再加4等于34。生3:我把26中的6分成2和4,2 8=10,20 10=30,30再加4等于34。生4:我从26开始数,再数8个等于34。生5:我先用22 8=30,再加4等于34。……生X:我先算6 8=14,再算20 14=34。师:说得真好!师进行板书:26 8=34想:6 8=1420 14=34师:你们觉得…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的第三节。 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2、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并能列竖式正确计算;3、经历猜想、实践、验证等学习数学的过程。 教学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二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材简析: 在学习本课内容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不进位)的内容,有了这个基础,学生探索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时,就可以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将探索不进位加法的思路和方法迁移到新知识中来。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谈话:鱼缸里有多少条鱼?该怎样列式?板书:15+28=谈话:都认为应该用加法,为什么用加法计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谈话:15+28到底等于多少呢?你能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相似文献   

10.
1播放《凑十儿歌》,同桌做动作表演。 一九一九好朋友. 二八二八手拉手. 三七三七真亲密. 四六四六一起走.  相似文献   

11.
【教学片段】 教师在屏幕上出示学生订阅的几种读物及本数(《读写天地》28本、《快乐语文》4本、《兔八哥》7本、《童话世界》8本),让学生先说出数学信息,再提出可用加法计算解决的问题。教师适时出示问题:“《读写天地》和《快乐语文》一共订了多少本?”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28+4=32(本)”,并组织学生交流算法。  相似文献   

12.
王渊 《河北教育》2005,(9):22-23
小学数学计算,向来是学生感到乏味、教师感到难教的一部分内容。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强调的只是算理的掌握,技能的操练,这样做不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反,可能会使学生感到越学越困难,越做越乏味,最后甚至陷入恶性循环之中。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笔者认为,在计算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把计算教学根植于具体的情境之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枯燥的计算变得富有生机与活力,从而使学生感到计算不再是乏味的。通过情境开展学习,学生能把计算当作一种工具,能自觉地运用它来解决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13.
源起:研讨课引出的话题近期,校教研组开展计算课的教学研究,内容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第二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笔者记录了部分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14.
黄毕年 《云南教育》2002,(13):39-40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是在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口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习笔算加减法的开始,也是以后学习多位数笔算加、减法的基础。教学时,要以人的发展为本,积极贯彻《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一、创设现实情境,让学生提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式为了让学生了解学习计算的意义,可通过创设现实性活动,让学生主动感悟、发现、提出算式,激发他们参与计算教学的积极性。学习笔算加法时,出示玩具店的价格表,如布娃娃34元、小汽车28元,小房子5元,小手枪25元等,让学生自由选购两种不…  相似文献   

15.
笔算两位数加法,要记住三条:1郾相同数位对齐;2郾从个位加起;3郾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是我们曾学过的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然而在今天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上,他们却受到了质疑和挑战。一、把“1”记在心里案例(一)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一下“28+4”。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后,请一学生到黑板上演示。演示如下:摇28+432摇(以下称为“第一种书写方式”)师:同学们,谁发现了他的错误?生1:他没进“1”。师:为什么需要进“1”?生1:因为8+4=12,需要进“1”。师:对,我们需要把12里面的1个十和这2个十合起来,不要忘了在4的左边记上“1”,…  相似文献   

16.
17.
计算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在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适时引入竞争机制,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计算规律,并对计算练习进行针对性设计,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8.
1、知识与技能:理解“凑十法”,并会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抽象概括出“凑十法”,同时体验算法多样化,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9.
设计说明:课前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做了一次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学生已明白相同数位对齐,满十进位的道理。因此,只要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这一新知识。为此。我们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上面.使他们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间的联系,并能用数学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