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让学生在体验中接受学习,成为新的时尚。数学课堂也一样,知识的传授过程应变得靠近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教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2.
放开学生心扉,将学生真实的思想和生活经验引进课堂;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调查,促使学生更多了解社会生活;精心把握、指导学生的真实思想。这是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中贯彻“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这一基本理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放开学生心扉,将学生真实的思想和生活经验引进课堂;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调查,促使学生更多了解社会生活;精心把握、指导学生的真实思想.这是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中贯彻"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这一基本理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教育部关于全日制义务教育的思想品德标准中说明,初中思想品德课要坚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5.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倡思想品德课应"源于生活,服务社会"。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的源头活水,思想品德课教学只有根植生动、丰富的现实生活世界,才具有与时俱进的生命活力。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应联系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创设贴近初中学生实际的思想品德课堂,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兴趣,才能真正对学生起到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总目标中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进行数学探究,在探究中不断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充实并发展学生的经验。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从“经验”到“基本活动经验”的尝试与探索。一、借助生活经验,使经验由现实转为数学  相似文献   

7.
生活世界是思想品德教学的鲜活源泉,也是思想品德教学的最终归宿。生活德育丰富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也赋予思想品德课以生命活力。所谓生活德育,是指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采取感性和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在自己所需要的活动中主动建构自己的价值理想,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的源头活水,思想品德课教学只有根植生动、丰富的现实生活世界,才具有与时俱进的生命活力。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联系社会生活,联系学生思想的实际,适应学生的心理需求,经常介绍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把教学中的抽象概念、观点和原理还原为具体生动的现实生活,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在教学中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创设贴近初中学生实际的思想品德课堂,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才能真正对学生起到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下面是我在几年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看法和做法,有不足之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9.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社会调查法教学正适合这种要求.  相似文献   

10.
张仕碧 《成才之路》2011,(12):23-23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标准》指出:"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而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也强调"社会实践活动是本学科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强调要增加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成分,有计划地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初中思想  相似文献   

11.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政治,把生活经验政治化,体现‘政治教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1]生活化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生活的  相似文献   

12.
活动式教学法是指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以实现教学内容为目标,从学生的兴趣、情感、生活、实践出发,创设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多种活动形式,将内容呈现与活动展开融为一体,让学生从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并不是停留在对书本知识的掌握上,而是注重于学生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展和提升他们的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思想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活动式教学法对于深化教学  相似文献   

13.
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要传递和交流人类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所拥有的经验尽量丰富,在“现代”中不知不觉渗入“未来”,以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德育灌输。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基于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并逐步实现社会性综合发展。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实际上也是在不断地通过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其中的认知与所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引导小学生从中体会并形成正确的思想与理念运用于日后的生活中。而由于这一课程具有生活性,学生对此自然会产生一种比较亲切的情感,由此借助这一课程来进行情感教育也成为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15.
李瑞良 《课外阅读》2011,(1):146-146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思想品德课应“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此,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应改进教育方法,改变重教学、轻活动的状况。在教学中应加强活动课教学,  相似文献   

16.
为了化解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思想品德课教学要走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但需要指出的是,走近学生的生活并不意味着一味"迁就"学生的认知和"经验",更不意味着一味"迎合"学生的"兴趣"。思想品德课程及其教学工作应当以其所处的社会价值来衡量,其主要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和增进社会的福利。因此,学校德育工作不能脱离社会现实,德育课程及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具体做法就是要做到"二贴近,一发展"。所谓"二贴近",就是课程"教材"要贴近社会生活;教育教学方法要贴近或"符合"学生的经验和成长规律。所谓"一发  相似文献   

17.
正一、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理解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就是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生活情境,将学生的生活体验融入思想品德课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主动探究社会现实,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生活和自我成长。生活化教学要求思想品德课老师在教学中回归生活,开放课堂,唤醒学生主体参与的自觉意识,将社会现象和学生的  相似文献   

18.
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然而,究竟什么是学生生活经验,人们大多对此语焉不详,这导致了实践中的种种误区。在借鉴杜威、皮亚杰相关思想的基础上,文章以活动为视角,将学生生活经验理解为:综合以上对学生生活经验外延和内涵的澄清,我们可以把学生生活经验理解为:学生在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以及个人选择的休闲生活中自主、自然、日常活动的结果。学生生活经验具有能动性和肤浅性、内隐性和松散性、大众性和广泛性等基本特征。对学生生活经验概念的澄清,有助于对学生生命进行整体观照,理性把握学生生活经验的课程价值,实现学生的真实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指出的,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张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农村小学学生生活在农村,学习在农村,交往在农村,他们与农村生活休戚相关,农村生活作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资源取之不尽,为农村小学生健康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积淀。农村小学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应结合农村实际。我校地处农村,在对农村小学生品德教育中,充分利用农村生活教育资源,融合农村生活实际,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中学教学参考》2009,(30):25-26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