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文化人,一向出于清高“耻言钱”,或出于隐私“讳言钱”。但是鲁迅却是另类,他1923年曾作过“娜拉走后怎样”的报告,一针见血地挑明:钱这个字很难听,或者要被高尚的君子们所非笑,  相似文献   

2.
金融业通过调动别人的钱,使其“钱尽其用”,财富就是这样被创造出来的,不是剥削来的。但在中国,把金融业定义为“为实体经济服务”,而不是“钱尽其用”,这个错误跟二百年前认识的错误如出一辙,都是认为只有生产产品才是真正的财富生产  相似文献   

3.
作者原稿标题: 主标题——“上海饮食业适应多层次消费”副题——“钱少图个饱钱多吃得好中西餐宴席小吃任君挑”编辑修改后大样上的标题: 肩(眉)题——“上海饮食业”王标题——“适应多层次消费”副题——“钱少图个饱钱多吃得好中西餐宴席小吃任君挑”经过编辑再次修改见报标题: 肩(眉)题——“在浦江两岸吃饭,钱少图个饱,钱多吃得好,中西餐宴席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自然科学领域里,有为人们所熟知的“三钱”。说来凑巧,在《常州日报》积极通讯员中也有“三钱”——钱小山、钱璱之、钱旭东,他们祖孙三代为党报热情写稿。小山同志已是望八高龄,一生热爱并从事文化教育事业,现任市政协副主席,是著名诗人、书法家,为人和蔼可亲,是  相似文献   

5.
贝是贝壳,古代作钱,其值按贝壳大小优劣而定,所以与钱有关的字,多以贝为偏旁。先拿“贪”字来说。“贪”乃今贝,今就是眼前,急功近利者只顾眼前,不顾将来,只管捞钱,不问后果,不能不说是一种“贪”的体现。“贫”乃分贝,有钱乱花,把钱分散,大吃大喝,大手大脚,坐吃山空,哪有不贫之理  相似文献   

6.
老成都是一座典型的消费城市。清末民初,成都工商繁荣,物价平稳,饭馆、旅店、茶楼、酒肆、商铺林立。据史料记载:“四文制钱可以吃碗素面”。“香片每碗三十二文、白豪六文、春茶六文、芽茶四文……”这时的成都和四川各地一样,曾流行过种类繁多,发行广泛,用于市场交易的代用币,当时称为“钱牌”,小孩叫它“钱牌子”。钱牌始于何时,已难以稽考。但钱牌的出现,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尽管昙花一现,但在当时市场缺乏小面值钱币的情况下,曾代替钱币而鼎盛一时,起到了兑换和找零的作用。据说钱牌是在成都东御街铜匠铺加工的,一般捶成薄片钱坯,厚度、…  相似文献   

7.
《信息系统工程》2006,(12):79-79
11月12日.《西安日报》刊登一篇新闻报道.题为“计算机市场将预装正版软件首选Linux”。为什么“预装正版软件首选Linux”?Linux是正版软件?何谓“正版软件”?Linux究竟值多少钱?这里只讨论“Linux究竟值多少钱”?  相似文献   

8.
释『赚』     
“赚”这个字,眼下很火。街上人相遇,很少再问“吃了吗?”关心只在赚与否;放眼望去,会有“XX帮你赚大钱”的广告,令人怦然心动;侧耳听去,会有“XX这回赚大了”之说,令人顿生追慕之念。 “赚”因有“贝”字偏旁,人们会轻易认为,此字只与钱有关,因为谁都知道古人曾用贝壳当钱,如“财”,如“货”,甚至如“贿”,如“赃”……《现代汉语词典》对此字的注释:一是“获得利润,跟‘赔’相对”,二是“利润”,三是“挣(钱)”,反正不离钱。然而人们容易忽略,《现代汉语词典》里,其实有两个一模一样的“赚”,但读音不同,…  相似文献   

9.
雷茜 《出版参考》2011,(1):36-36
曾有一位花匠的葡萄树上结了很多葡萄,他摘了一些送给附近的商人。商人边吃边说:“好吃,好吃!多少钱一斤?”花匠说:“自家种的,不要钱。”商人却拿出钱硬塞给了花匠。花匠又摘了一些给一个当领导干部的邻居,邻居没有接葡萄,反而问他:“有什么事情要我帮忙吗?”  相似文献   

10.
去一个单位采访。正谈时,对方忽然问:“你写这稿子要钱不要?”问得我一愣。脑子转过圈以后,忙回答:“不要钱”。对方好心地说:“如果要钱,俺给钱。”我一再解释:“不要钱。我写的是新闻报道,不是做广告。”  相似文献   

11.
如此饭店     
和吃了禁果的亚当夏娃发现了羞耻不同,他们心智觉醒之后最先发现的是钱,而且发现了来钱最快的法门。这里说的“饭店”,不是北京饭店,昆仑饭店的“饭店”,而是只供吃不管住的那种、近似饭馆  相似文献   

12.
一千多年前,南京城还是一片乱摊子,城区很小,人很稀,房价很便宜。城中有位杨先生,总想找个能赚大钱的项目。杨先生又有个朋友,姓钱,人称钱处士,钱处士建议去炒房地产。杨先生说:“别开玩笑了,就咱这破地方,搞房地产也没人买呀。”钱处士说:“你只管去西郊圈地,包你稳赚,赚了分我一半,赔了算我的。”  相似文献   

13.
有关金钱的功能,有位作家写过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文字:“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钱可以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钱可以买到珠宝,但买不到美;钱可以买到伙伴,但买不到朋友;钱可以买到虚名,但买不到实学;钱可以买到权势,但买不到威望;钱可以买到小人的心,但买不到君子之志。”这段话具体而又形象地批驳了拜金主义的思潮,揭  相似文献   

14.
当今。国内一些媒体在报道遇难事件时喜欢向“钱”看,“死亡赔偿标准”一时间成为报道和炒作、特别是制作标题、吸引眼球的“要点”。媒体不去探寻灾难发生的原因.不去总结如何防止同类事件再次发生的经验教训,而是把赔偿多少钱放在报道重要地位的做法,看似是对人生命的重视,实则是多了些世俗、少了点“人情味”。  相似文献   

15.
订阅1989年报刊时,人们纷纷议论报价,有人说:“翻一番带拐弯”。尽管如此,老订户还是一如既往,没有因提价而中断订阅。笔者也是“舍命陪君子”的一员。只不过都是订的半年期罢了,因为是自费订阅,经济上不免要有压力。再说还要观察一下,开年这几家办得如何? 乡间有句俗话叫:“钱多出在布眼里”。意思是一等货一等钱。订报跟买布一样,质量好价格昂贵些无妨。老百姓把多出几个钱比喻出在“布眼”里,此话很贴切,有道理。来年报刊提价了,是否报刊也能使读者把钱出到“报眼里”去呢?我想,这就要看办报人的态度!有些报纸、杂志的订价提高  相似文献   

16.
2008年11月15日傍晚,某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报道:“安徽蒙城县马店村今年大白菜丰收,但由于出口受影响.大白菜的售价下降了两倍多,一公斤才卖两角钱。”“售价下降了两倍多”。菜农还能得到钱吗?  相似文献   

17.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7,(48):18-18
“我拿这些钱去炒股,借贷、投资都是为了‘钱生钱’,是在给国家创收。” 重庆潼南县清退办原主任谷兵为自己拿公款343万元炒股的行为辩解。  相似文献   

18.
明清揭帖考     
一、揭帖的由来与发展很多人认为揭帖是“明制,内阁直达皇帝的一种机密文件。其后使用渐广,凡公开的私人启事也称揭帖,其不具名而有揭发性质者称为匿名揭帖。”但实际上,“揭帖”作为一般文书名称使用的渊源很早,并不是明代以后由机密文件转化而来的。揭帖自宋代就已经出现,宋代文豪苏辙在《栾城集》中就曾经三次提到“揭帖”,这应该是目前我们所知道的文献中最早出现的“揭帖”一词,苏辙提到“诸侯收到助役钱——候岁终除支外,尚有宽剩余钱数,令封桩房置簿,候诸侯申到数目揭帖”,“若欲岁知其数,宜令提刑可申上户部右曹置簿揭帖”,“坊场钱…  相似文献   

19.
十年前的5月21日,是CN域名服务器落户中国的日子。“那时中国全功能联入互联网才不过一个月,我们的惟一梦想就是建设一个属于自己的稳定快速的网络地址平台。”中国互联网历史上著名的“二钱”之一的钱华林研究员如是说。  相似文献   

20.
据说给编辑、记者规定创收任务,是许多新闻单位近年来采取的一条“搞活经济”的措施。这种做法可取吗?要编辑、记者“创收”,势必影响搞新闻报道的精力,也容易促成“有偿新闻”。我给你写新闻报道,你给我赞助经费。这样“稿钱交易”就难于避免,“出钱就报道,不好也说好”。稿钱交易,还使得一些人以稿谋私,腐蚀新闻队伍,损坏新闻单位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