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祖籍江苏常熟,生于江苏省海门市长乐镇(今海门市常乐镇).作为晚清状元暨近代实业大家,张謇一生主要生活在其家乡南通.袁世凯主政北洋政府期间,张謇曾受邀北上担任了两年多的内阁部长,所历两年春节均在北京香山度过,与香山结下不解之缘.张謇喜爱香山,也曾有过在香山建造私人别墅的想法,但并未付诸实施.现存相关文献所谓梯云山馆为张謇私人别墅,均为失察之论,本文结合《张謇全集》等相关资料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2.
1949年5月的一个下午,北京西郊香山双清别墅,毛泽东召见即将南下江西的干部方志纯,他扳着手指问:"陈正人,你认识吗?""认识,我们共同在苏联国际党校学习过.""范式人、杨尚奎呢?""不认识".  相似文献   

3.
1949年5月的一个下午,北京西郊香山双清别墅,毛泽东召见即将南下江西的干部方志纯.他扳着手指问:“陈正人,你认识吗?”“认识,我们共同在苏联国际党校学习过。”“范式人、杨尚奎呢?”“不认识”。  相似文献   

4.
常华 《北京档案》2004,(4):49-49
在香山鬼见愁的东南面,有峰名蛤蟆者,其山脊处一块巨石巍然屹立,上面刻着2米见方的“梅”字,右下方尚有小字题记,这就是著名的香山梅兰芳“梅”字石刻。与其遥遥相对的是位于香山东侧万花山腰的梅兰芳墓地。梅先生非常喜欢香山,在这里购置别墅,常来小住。1922年春,梅先生住香山  相似文献   

5.
今年年初,见到《光明日报》上一则《群言》杂志创刊的广告。当时,我就打算为那本新杂志写几句话。后来,百事缠身,因循廷宕,原来那点儿打算差点儿烟消云散了。上个月,我去北京参加一个国际会议。会议在香山饭店举行,代表们也住在那儿。香山远离市区,进城不便,于是开了一星期会也如同关了一星期禁闭,无法去书店报亭浏览。会后一到上海,我想在报刊门市部里找一本《群言》来看看,竟然遍寻而不得。店员说:“我们不进《群言》。”  相似文献   

6.
正1949年5月,北京西郊香山。毛泽东居双清别墅,他潜心构思新中国蓝图,精心选派开赴全国各地的干部。这天下午,毛泽东召见即将南下江西的干部方志纯(著名烈士方志敏的堂弟),他扳着手指问话:"陈正人,你认识吗?""认识,我们共同在苏联国际党校学习过。""范式人、杨尚奎呢?""不认识。"毛泽东吸了一口烟,突然笑呵呵地说:"那邵大哥,你是很熟悉的了!"  相似文献   

7.
刘鹏 《北京档案》2008,(3):42-43
北京西山东麓有两座著名的山林公园.一座是香山,一座是八大处. 先说香山.香山远在金大定二十六年(公元1186年)就修建了永安寺(又名香山寺),此后,元、明两代都有过修葺.  相似文献   

8.
一 1949年6月初,北京西郊香山的双清别墅,周边古柏古松遮天蔽日,郁郁葱葱,这是一幢中西合璧的建筑,毛泽东就住在这里.此时,他站在窗门口,眼睛凝望着南方,一圈圈烟雾从他口中时时喷出.他在等一个人,等一个刚被中央任命为中共江西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的方志纯同志.  相似文献   

9.
有人向往热闹。舞厅、剧场、商场……那儿人多就往那儿走,那儿热闹就往那儿挤。我却向往寂寞,我觉得这也是一种生活。白天,记者的职业不允许我寂寞,必须和熟悉的,不熟悉的,喜欢的,不喜欢的人打交道;夜晚,我便把自己关进小小  相似文献   

10.
秋雨     
世人多赞美春风、夏露、冬霄,甚至连日常生活中的商品上也随处可见它们的名字,什么"春风电扇"、"夏露香水"、"雪花冰箱"等等.然而,我却对秋雨别有一番好感. 记得是上世纪90年代初秋,我出差去北京.北京的香山是我慕名已久的地方,多少画片上、电视电影里的香山红叶,让我叹为观止.因此, 我把香山作为第一次到北京的第一个旅游点.  相似文献   

11.
清晨,低的哀乐声里传来一个噩耗:我们敬爱的邓小平同志与世长辞了!这些天来,我沉浸在无比悲痛之中。往事又一幕幕清晰地呈现在我面前。1949年秋,我从《晋绥日报》抽调出来,随刘邓大军挺进西南。重庆解放后,我作为《新华日报》城市组的负责人,曾在小平同志的住处大溪别墅多次参加过由他主持的会议,聆听过他的教诲和对一些大事的决策。我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代伟人,小平同志治国平天下的才能,在解放大西南,建设大西南的最初岁月就有了十分出色的表现。油盐柴米和第一架飞机1949年12月底的一天,我按照通知,来到大溪别墅的一间小会…  相似文献   

12.
贺伟 《湖北档案》2008,(1):89-90
"美庐"别墅是蒋介石、宋美龄在庐山居住多年的别墅,毛泽东三上庐山开会,也大多下榻此处。因此,"美庐"成了中国惟一一栋居住过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别墅,成为庐山游人必至的最重要的人文景观,1996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3.
我来到中山不久,就碰上著名漫画家方成风尘仆仆从北京赶往故乡探亲休假,在中山图书馆做客香山讲坛,畅谈幽默艺术。20世纪90年代,我就与方先生有过文字之交,却始终末曾谋面。碰巧,这一次是在方先生的公益讲座过后,我才获知这一信息的,拜谒方先生的夙愿就这样阴差阳错地失去了机缘,成了我终生的遗恨。  相似文献   

14.
在我所有的履历表中,“祖籍”一栏都填的是“河南洛阳”。但是,我却从来没有去过那儿。这次去宁夏开会,便有了顺路回老家寻根的机缘。 作为九朝都会,洛阳最有名气的文化遗存,恐怕要属龙门石窟  相似文献   

15.
离开了众多的同类,我和二十多个名义上取得了农工称号的摘帽右派,分别被分配在第二大队。前文已经有过交代:南区第一大队,是犯人区—那儿大墙、电网、士兵在岗楼上持枪而立;北区二大队,则是一片果园。  相似文献   

16.
时值国庆,天高云淡。在北京花园路的徐肖冰家里,我有幸目睹了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赞尝的大型历史文献画册《路》的风采。徐肖冰、侯波夫妇曾长期在延安工作,用手中的摄影机,为后人留下了领袖的一幕幕珍贵的历史记录。他们以毕生的精力和执着的追求,再现了那条中国革命经历过的《路》。面对《路》这本画册,他们给我讲起了给毛主席照相的往事。1949年6月的一天下午,天晴日朗。毛主席在北京香山双清别墅送走了客人后,回到院里看到了侯波、徐肖冰和东北画报记者陈正青。徐肖冰,主席早就认识。延安时期,他曾负责拍摄毛主席的工作和生活方面的电影、照片资料。他上前把侯波、陈正青向主席作了介绍。主席微笑着同他们一一握手,随后用手指着院里的一座小亭子说:“咱们一块坐坐。”在延安长大的侯波,虽然多次听过主席作报告,但象今天这样直接和主席谈话还是第一次,她感到从  相似文献   

17.
绘声     
很多年前,我读过一首朝鲜族情歌的歌词,现在还记得。 那儿的小鸡咕咕咕 那儿的蜜蜂嗡嗡嗡 那儿的青蛙呱呱呱 那儿的大鹅哏儿更  相似文献   

18.
人民日报社养马岛休养所,于1990年度暑期将向全国兄弟新闻单位开放。该休养所地处山东烟台地区养马岛,四面环海,空气新鲜,环境优雅,宜于读书、写作、休养,该所居住条件良好,配有卫生、生活、娱乐服务设施,并备有大中型会议室可供开会、办学习班、组织讲座使  相似文献   

19.
阅读《北京日报》,经常能看到一些写得生动活泼的新闻导语,下面几条可以说是其中的一种类型: “本报讯(记者邸彩霄)立冬以来,香山红叶纷纷落坡,香山饭店的生意仍是那么‘红火’.在饭店‘四季’厅内,一些住店宾客和游人在小憩、喝咖啡……人们都说:如今的香山饭店搞活啦!”(《香山饭店积极开拓经营渠道由“冷点”变“热点”》,1984年12月3日) “本报讯(记者张雅宾)前天上午,北风凛冽,天气寒冷,市政协大厅内却欢声笑语,温暖如春.为祝贺‘爱我中华,修我长城’书画义卖赞助活动圆满结束,市政协等十一个主办单位在这里联合举办招待会.”(《市政协等发起的“爱我中华,修我长城”书画义卖赞助活动结束》,1984年  相似文献   

20.
香山雪景     
伫立在山腰,凝视香山的山,香山的树,香山的雪,香山的湖,香山的寺,香山的桥,心中有几分美感和几分神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