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郭鸿昌 《图书馆杂志》2001,20(11):60-62,12
1 美国华人图书馆员概述从1820年起,中国人开始陆续漂洋过海移民到美国创业。到现在为止,美国华人是亚洲所有移民中最大的一个群体,也是最早到美国创业的亚洲移民。近两个世纪以来,美藉华人已经完全融入到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为美国的经济腾飞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最初的中国移民由于缺乏必要的教育,在美国大多从事体力劳动和餐饮服务业。二战后受过高等教育的华人才在美国大量出现。20世纪六七十年  相似文献   

2.
天使岛位于金山湾之中。在这个没有“天使”的天使岛,却留下了一部华人的血泪史。美国东西两岸,各有一个“移民岛”。在东岸的纽约“伊利斯岛”(Ellis Island),以拘留欧洲来美的新移民为主;西岸为旧金山“天使岛”(Angel Island),拘留的新移民大部分为亚洲人.实际上都是中国人。华人不提“天使”,而把“天使岛”的英文名译作“烟治埃仑”(或简称为“埃仑”),一如把伊利斯岛音译为“哀离思岛”一样。  相似文献   

3.
洞开的大门     
聪明的美国 什么人都可能是美国人,因为那里什么人都有,美国建国200多年,外来移民5000多万,超过lOO多个族群。美国移民规化局说,从1985年到1997年平均每年至少接纳新移民50万。移民的势头较之本世纪初丝毫未减。 如果说有什么不同,那么最大的就是,美国对移民的态度。早先的移民是在本国受苦去  相似文献   

4.
1999年7月25日,香港《亚洲周刊》的记者在美国访问李洪志,其中的一段对话是这样的: 记者问:“据说你是以杰出人才的身份来到美国的?’ 李洪志大言不惭,这样回答:“我还不够杰出人才吗?我第一次来美国是以旅游者的身份到休斯顿讲法,来时有的学员就告诉我办移民,找律师,我也没有出面。等了大约9个月时间就批下来,1998年2月份正式定居美国。”他并没有正面回答自己到底是怎么搞到的绿卡。当然这也是移民人士的普遍心态、把自己的移民经历都视为秘密。  相似文献   

5.
<正>李华伟(Hwa-wei Lee),美籍华人,祖籍中国福建省福州市,是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自1928年成立以来第一个担任主任的美籍华人、美国第一位华人高校图书馆馆长、第一位有幸被美国图书馆命名的馆长,被誉为“图书馆界之巨擘,海外华人之骄傲”。2023年12月19日,黑龙江省图书馆原辅导培训部主任、黑龙江省图书馆学会原秘书长闻德峰在“图书馆行业组织团美国行”微信群发布一条消息:“惊悉深受中国图书馆人敬重和挚爱的前辈引领者李华伟先生仙逝,不胜悲悼!”  相似文献   

6.
陈乐 《新闻记者》2005,(11):54-55
一、澳大利亚华文媒体概况 据不完全统计.在澳大利亚2000多万人口中,华人已超过55万。但实际上可能有近百万人,因为其中不乏以其所在国国籍登记的东南亚国家难民,或是第二、第三代已拥有澳洲国籍的华人后裔。目前,澳大利亚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华人移民首要定居国之一,而且华人移民人数仍在不断攀升。随着新移民人数的上升。华人已成为了澳大利亚重要的少数民族,华文作为一种外来语言在澳洲已占据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7.
华人移居海外时也把中国本土的宗教信仰带至居住国.18世纪中叶,中国人开始有规模的移民印度尼西亚,1860-1930年,印度尼西亚华侨华人显著增加,从22万人增至123万人.在吧城,随着华人移民的增多,奉行"分而治之"政策的荷印殖民当局核准华人的半自治机构也应运而生,即吧城华人公堂.  相似文献   

8.
中国华俗出版公司1991年8月出版了一本叫《移民与近代美国》的书(署名“李其荣著”)。作者在《前言》中自称,他在该书在“理论上”、“内容上”、“方法上”有三大“突破”;一位美国史专家为该书作了一篇热情洋溢的《序》,称这“是一部严肃的具有相当学术水平的著作”,在国内“起到了填补空白的作  相似文献   

9.
张朔 《传媒》2022,(19):22-23
<正>今年是中国新闻社创立70周年,也是我成为一名中新社人的第22个年头。在22载新闻生涯里,驻美工作无疑是极富挑战而又感悟良多的经历。从唐人街到星光大道,从血脉相连的华侨华人到金发碧眼的“中国通”,从优美的传统民乐首度奏响杜比剧院到先进的中国造地铁第一次“开进”洛杉矶……回望常驻美国以来逾千个日日夜夜,仿佛翻开了一本书,记录着采访中许多难忘的中美故事。  相似文献   

10.
欧洲触动     
继北京人在纽约、上海人在东京之后,温 州人在巴黎的故事开始浮出水而。 相对于美国、加拿大这类移民国家来说, 欧洲传统的堡垒似乎难以“攻入”,外来“侵 入”的人生活要艰难许多。然而以温州人为首 的中国移民就是不折不扣地穿梭于欧洲大陆, 开始欧洲的漂泊。据巴黎政府官方的统计,现 居巴黎的温州人大约有6—10万人,实际上远 非如此。 为什么温州人会大规模地生活在巴黎? 据此次调查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 究员王春光博士介绍,根源要追溯到第一次世 界大战期问。 段祺瑞政府支援欧洲战场14万劳工,当  相似文献   

11.
名刊要览     
美国《时代》6月25日我们是美国人2010年,4名非法移民学生长途跋涉到华盛顿,敦促国会通过旨在帮助已取得一定教育成绩的非法移民获得美国永久居民身份的法案。受其勇气感召,曾获得普利策奖的前《华盛顿邮报》记者巴尔加斯对外宣布自己也是非法移民。此后,他走访了众多非法移民。他发现,全美仍有1200万非法移民生活在阴暗中。  相似文献   

12.
不要混淆华侨、华人的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报道中把华桥和华人混同,在政策上不加区别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有的媒体在报道全球华侨、华人庆祝香港回归时,说:“华人庆祝祖国繁荣昌盛”、“华侨、华人是爱国一家人”等。中国公民向国外移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中国移民在历史上的叫法有很多,如“唐人”、“汉人”、“华人”等。“华侨”一词起源于清代末期,后经同盟会人士的广泛传播,逐渐成为海外中国人的通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为了华侨在当地长期生存和搞好国家之间关系的需要,鼓励和支持华侨加入所在国国籍,宣布不承认双重国籍。从50年代到70年代,我国政…  相似文献   

13.
一个人从出生到告别人世,都离不开衣、食、住、行.“民以食为天”,但是,“衣”却放在“食”的前面.为什么?按照我的理解,古人云:“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天下治”后,“食”的问题当然可以得到解决.所以“衣”在“食”前,是有一定道理的.沈从文先生写了一部《中国服饰史》,对中国自古以来的服饰变迁作了开创性的论述.1995年,黄能馥、陈娟娟也出版了一部《中国服装史》.  相似文献   

14.
自华人进入美国开始,华人形象便被歪曲和丑化,形成种族刻板形象(racial stereotypes)符码.华人男性刻板形象被定格在两个极端:"黄祸"与"模范移民",或邪恶、狡猾或女性化.华人女性的"他者"形象同样极端化:"莲花"和"龙女",或狡诈、放荡、性乱交或必然的自我毁灭.美国华裔作家无论其对于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认同程度如何,均表现出为打破白人读者长期形成的先入为主的关于华人的刻板形象而"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反话语’的对抗性写作".  相似文献   

15.
正本刊讯从2012年6月开始,在以华盛顿为中心的美国大华府地区的30万华人中间,开始出现一份名为《华人视界》的报纸,细心的读者发现这份英文名为《CHINESE OUTLOOK NEWS》的报纸,发行人名为Washington  相似文献   

16.
1985年9月至1986年7月,我在美国阿巴拉契大学图书馆和图书馆学系工作和学习10个月。阿巴拉契大学(以下简称阿大)是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一所普通的大学,阿大图书馆在美国也不是一流的。现将有关的情况,简介如下。一、机构和人员情况阿大图书馆现有藏书约40万册(不包括缩微制品、声像资料等),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正式工作人员46人,设馆长一名、副馆长两名。下设采访部、藏书发展部、编目部、流通部、参考部、期刊部、视听资料部和影片馆,均配部主任一名。上述机构按工作性质划分为“技术服务”(包括采  相似文献   

17.
梁茂信在《东北师大学报》1997年第1期撰文指出,吸引外来人才是美国政府长期奉行的基本国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府对移民政策进行了多次调整和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1952年、1965年和1990年的移民法。1952年规定每年移民的一半用于那些受过高等教育、具有突出才能和技术专长的移民。1990年法案对“突出才能”的移民作了明确规定:即在科技、贸易、教育、体育和艺术等领域取得突出成绩并享有国际声誉的外籍人士,他们入境时必须出示相关的学历或获奖证书。此外,美国还以下述方式吸引外来人才:  相似文献   

18.
2012年6月15日-9月8日,一个名为"依恋:来自美国国门的面孔与故事"的展览在美国华盛顿国家档案馆的劳伦斯·奥柏林展厅对外免费展出.这个展览依托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丰富的移民档案,通过31个从1880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移民案例,将美国的移民史娓娓道来.展览内容涉及移民与家庭、社群、政府机关、移民法的关系,折射出移民与美国人的信念.案例的主人公有的富有,有的身无长物;有的只是一位访客,有的是归国的公民;有的持有完整的入境材料,而有的则持有假证件,只是为了寻觅一种新的人生.其中快乐与悲伤交织、机遇与歧视同在、谎言与真诚并存.  相似文献   

19.
急匆匆近一个月美国之行,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所见所闻所感,犹如盲人摸象。回京后,同事、熟人、朋友见面问起“对美国印象如何”,我曰“一言难尽”。借用一句歌词的话说就是:要说爱你不容易,要说忘记也不易。竞争激烈与机会均等美国是市场经济国家,生存、发展的竞争都非常激烈。我所接触到的美国人和在美国的华人,在谈起生活和工作的艰难时,都发出同样的感慨。美籍华人黄铁屿博士在洛杉矶市政府社区重建局工作,他同时  相似文献   

20.
汉字书法的练习,在许多华人心中保有深刻的印象。我的童年,跟兄弟姐妹在一起相处的时光,除了游玩嬉戏,竟然有一大部分时间是围坐在同一张桌子写毛笔字。写毛笔字从几岁开始?回想起来不十分清楚了,好像从懂事之初,三四岁开始,就正襟危坐,开始练字了“上”、“大”、“人”,一些简单的汉字,用双钩红线描摹在九宫格的练习簿上。我小小的手,笔还拿不稳。父亲端来一把高凳,坐在我后面,用他的手握着我的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