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德铭 《今传媒》2007,(8):58-58
在说这个题目之前,笔者先说一件亲身经历的事. 在我所居住的东侧骊山上,有一个小山村,开办起了农家乐.他们想让我把其报道出去,以便让外界的人知道,来他们这儿乐一乐.因为这个小山村如今仍十分贫困,我便满口答应了,他们也十分地感激.  相似文献   

2.
帕瓦罗蒂最广为人知的癖好是,演出前必须要揣着钉子,没有钉子,“高音C之王”就没法高歌。 帕瓦罗蒂的父亲是一位具有男高音天赋的人,但他太过害羞,一登场就紧张,因此注定与舞台无缘。帕瓦罗蒂虽然成了职业歌唱家,但也具有父亲那样的情况,登场时分外紧张,为此,帕瓦罗蒂采用种种办法来消除自己的紧张情绪.  相似文献   

3.
近日,听某电台的信息服务节目时,有一位女听众打进电话,但刚说了几个字就被掐断了,经过几秒钟的停顿后,女主持人的话令人大跌眼镜,她说:一听就是“阶级敌人”的声音,这个声音我们太熟悉了。我告诉你,你是服务性中介机构,我们也是,你不能老到这儿占便宜……一个女同志,“脸皮怎么这么厚呢”。经过几秒钟的停顿后,主持人一字一顿地说:“我们不能让一粒女‘老鼠屎’坏了整个节目,下面继续开通热线为听友服务,我们的热线电话是……”  相似文献   

4.
元旦——钟声,这个记忆中的情结,我是在1981年开始留下的,那时带了一批学生在苏、锡、常报社实习,元旦刚巧在苏州,与几个学生一起去寒山寺、北寺塔玩,当天给我的印象是成群结队的日本人对苏州寒山寺、北寺塔情有独钟,据说每年元旦、新年都要到这儿来听元旦钟声,几成盛况。后来我每年注意报纸、包括电视新闻,确实不仅日本人,我们中国人也开始习惯元旦听钟声的活动。  相似文献   

5.
感动     
档案工作虽是平凡的,但也随时会出现让人感动的事情.有一次,我到单位水房打水,刚要上楼,一位满头大汗的老者拦住了我,问:"小兄弟,咱们这儿能查知青的底儿吗?"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他是来查知青档案的,就说:"可以呀."回头看了一眼阅览室,没有人,我就说: "请您跟我来吧,身份证一会儿给我.""好的,好的,让你费心了,嘿嘿……"他边说边跟我进了阅览室.  相似文献   

6.
多看勤问     
在现实生活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通讯员来说是很有好处的。见到“热闹”去看看,发现了问题去问问,就可以从中发现有价值的新闻。一次,我去医院看病,在回家的路上,看到附近一座大桥上围着很多人。我也跑过去看“热闹”。一打听才知道这儿刚才发生了事。只见一个衣服湿透的农村妇女对围观的群众诉说,这天下午,她们27人去桑干河捞鱼,当大家捞得起劲的时候,暴雨突降,洪水冲下来,把她们围困在大桥下面的一块凸起的沙滩上。幸亏被路过这儿的几名筑路工人发现,及时扛来铁梯相救,她们才安全脱险。听了这件事,我觉得这是一条新闻。于是,当场找被救的群众和那几位救人的工人进行采访,回家后我与另一位同志合作,连夜赶写了一篇《筑路  相似文献   

7.
故事一:英国某小镇。这儿,有一个青年人,整日以沼街为小镇的人说唱为生;这儿,有一个华人妇女,远离家人,在这儿打工。他们总是在同一个小餐馆用餐,于是他们屡屡相遇。时间长了,彼此已十分的熟悉。有一日,我们的女同胞,关切地对那个小伙子说:""不要沿街卖唱了,去做一个正当的职业吧。我介绍你到中国去教书,在那儿,你完全可以拿到比你现在高得多的薪水。"小伙子听后,先是一愣,然后反问道:"难  相似文献   

8.
我小的时候,父亲在核工业部所属的新疆一座铀矿工作。在那里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父亲每天下班后总是拿着书和报纸看,看到高兴处,他就大声地念给我和妈妈听。渐渐地,听爸爸读报就成了我最快乐的事。从那时起我就想,长大了我也要写好多好多的文章让人看……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当过知青,干过铸造工、材料员、炊事员、缝纫工、管道工等等.工作很累,但动笔  相似文献   

9.
小时候听小说联播《夜幕下的哈尔滨》,听的入迷,每天放学就盼着播小说的时间,每次都听的意犹未尽。那时侯怎么也没想到若干年后,我会由一名听众变成演播者。现在,我沉浸在小说制作的过程中,广播语言留白之处,让我充分展开联想的翅膀,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让我有体会他人人生的快感。总之,小说演播让我感受它的生动,也让我享受它带给我的快乐。  相似文献   

10.
狄更斯是英国作家,他是一个很幽默,很有智慧的人。 有一次,狄更斯在一条清清的小河边垂钓,运气不错,钓了许多鱼。第二天,他又到这条河边钓鱼。旁边有一个人一直在看着他钓鱼,狄更斯以为这个人也是江畔钓徒,就向他讲述自己的好运气。他对这个人说:“昨天我的运气真不错,鱼儿们都来我这儿,过一会儿就上钩。我一会儿钓到一条鲫鱼,过一会儿又钓到一条大鲤鱼,一  相似文献   

11.
有位妇联主席对我感喟:女人要在社会上争得一席之地,必须有真本事让人瞧瞧,才会服众。否则,即便被提拔了,身后的流言蜚语也足以淹没你。听了这话,不禁想起往事。  相似文献   

12.
说起故事,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听,我们也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神笔马良"的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等等.那么故事为什么让人爱看爱听?我认为原因有二:一是有情节,有曲折,能够吸引人,二是有人物,有性格,有喜怒哀乐,能够打动人.  相似文献   

13.
何申 《中国编辑》2004,(4):49-50
常有认识与不认识的作者打电话来,说他写了部长篇或中篇请我给看看。说得都非常客气,而且也是真心实意地要听意见,但却把我弄得神经很紧张。推辞到最后,我往往拿出撒手锏——请原谅,我从来没有做过编辑,实在是看不好稿子啊。也怪,一般说到这儿,对方也就不再坚持了。于是,我如释重负。  相似文献   

14.
正《北京人在纽约》里有一句经典台词,"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相信许多人对大城市都有这样一种又爱又恨的复杂情感。有一篇文章谈到这种情绪,作者说:"对纽约的爱与恨成了一个不断交替变化着的情绪问题。这种情绪的变化常常发生在同一天。这个地方经常使人恼怒,有时也让人振奋。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取得不可或缺的经验的城市。住在这儿,人们可以放心,一定能持续地面向生活。"  相似文献   

15.
元旦——钟声,这个记忆中的情结,我是在1981年开始留下的。那时带了一批学生在苏、锡、常报社实习,元旦刚巧在苏州,与几个学生一起去了寒山寺、北寺塔。当天给我的印象是成群结队的日本人对苏州、对寒山寺、北寺塔情有独钟,据说每年元旦、新年都要到这儿来听元旦钟声,几成盛况。后来我每年注意报纸、包括电视新闻,确实不仅日本人,我们中国人也开始习惯元旦听钟声的活动。然而今年留心上海元旦几则“钟声新闻”,特别是电视里的钟声新闻,却听不到钟声,画面上群众对着外滩的海关大钟,口喊倒计时“五、四、三、二、一”,但就是不闻钟声响,遗憾!…  相似文献   

16.
多面的英国教授 2001年8月14日 英国人总是戴着面具,让你无法捉摸。上个星期,几个朋友一吆喝,我也跑到MBA听了一节课。课后的晚会上,他们的头认出我不是那个团伙的。我解释说,这里面有几个朋友,他们一招呼我就过来了,我不懂这里的规矩是什么。我连忙道歉。英国妇女说,欢迎,欢迎。未料,今天早上,我的导师问我是否到MBA听了一节课。上帝呀!——那个恶毒的英国胖女人看起来很和蔼可亲,没有想到最毒妇人心,居然会跑到我的导师那边告黑状!我连忙把情况解释了一遍,澄清事实。我不知道,那个女人在背后说了多少我的坏话,但我知道导师以为我在占他们英国人的便宜呢。  相似文献   

17.
我在学校广播台工作,台里有非常优秀的播音员,有的还曾经在中央级的广播电视媒体实习过,但让人感到不解的是,一些人平常说话常带着“京骂”,让人听起来很不舒服。一想到他们将来可能成为老一辈主持人、播音员的接班人,我就感到不寒而栗。崔永元2005年9月接受《南方人物周刊》专访时,一番愤怒的声讨,由于对央视的一些栏目和主持人有较明确的批评指向,而成了一次标志性的“崔永元炮轰事件”。虽是往事了,但是还得拿来说一下。我在想,到底怎样才能称得上是对社会负责的公众人物?公众人物也是人,过高要求不近情理,可是最起码他得做到言行一致,表…  相似文献   

18.
获“韬奋新闻奖”,我是愧领殊荣——我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业绩,党和人民却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这只能是对我的鞭策和鼓励。 甘做“傻”人 回想这些年来,我所做的,归结起来,不过是实践着一句话:“一生交给党安排”。大学毕业分配到北京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前身),我想,“一榜定终身”,对外广播就是我一辈子的事了。当时觉得既然党组织把我“安”在这儿,我就应该死心塌地在这儿干一辈子,除非组织另有安排。说也奇怪,好  相似文献   

19.
文摘 《兰台内外》2006,(5):58-58
英国某小镇这儿,有一个青年人。整日以沿街为小镇的人说唱为生;这儿,有一个华人妇女,远离家人,在这儿打工。他们总是在同一个小餐馆用餐,于是他们屡屡相遇。时间长了,彼此已十分的熟悉。有一日,我们的女同胞,关切地对那个小伙子说:“不要沿街卖唱了,去做一个正当的职业吧。我介  相似文献   

20.
随笔     
爱你直到更年期 现在有一种说法,说是人到了三十岁就该下网了。听他们这么一说,我有点紧张,不知道是不是中央有了什么新的精神,要网虫队伍年轻化?三十而立的事情,也有人跟我提过,但我觉得这跟上网并不矛盾,大丈夫立在四方,我也可以在网上立。搞好了,可以混成IT精英,混得差点,也可以成为著名网虫。 所以我怀疑这里面有什么阴谋。早先老听他们提什么70年代,80年代,再后来,新新人类又出来了,现在又弄这么一说,非要把我们这拨给挤出历史舞台才算完。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