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浏览微信朋友圈,看到不少师友都在转发各地有关读书活动的照片或新闻,突然发现张志强老师发了一条倪波先生去世的消息,感到非常震惊!旋即向张老师求证,张老师告知倪先生确实走了!差不多与此同时,吴建华副院长在南大信息管理学院教工微信群也发布了倪先生在今天上午十点离开的消息!一位读书人选择在世界读书日走了!我从去年开始为倪先生做口述史,昨天口述的视频终于处理好了,正想找个时间送去给倪先生看一下,不想今天就得知这一噩耗,可惜倪先生没能看到最终的视频!  相似文献   

2.
漫画与幽默     
禁止游冰在法庭上,法官问被告:“当原告下河游泳的时候,你为什么趁机偷走了他的衣服?“”要知道,那个地方是禁止游泳的,法官先生。”律师的自由“你是骗人的!”辩护律师向对方律师大喊。“你是说谎的!”对方律师指责说。法官用小木槌猛敲一下,凛然道:“现在表明了双方律师的身份,继续审案吧。”刀子法官问嫌疑犯:“你见过这把刀子吗?”“当然!”“这么说你认得这把刀子?”“一连三个星期了,您每天都把它拿给我看,我怎么会不认得它呢?”改行法官:“我希望这是最后一次,我不想再在这里见到你了。”小偷“:怎么,先生,你要改行吗?”恶棍是谁乔治…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的一天,我请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叶圣陶先生给我讲讲“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的政治背景”。叶先生略一沉思,没有正面回答我,只是问了一句:“你学过《共同纲领》吗?”我说:“来北京以前,在上海联合出版社脱产学习过几天,一些重要条款还能背。”叶先生笑着说:“背倒不必。要紧的是读懂,弄明白,记住大意就可以了。现在我来考考  相似文献   

4.
伯牙学琴     
春秋时,伯牙在成连先生门上学琴。三年后,伯牙编成一部《高山流水》乐曲,演奏给老师听。成连先生听了之后说,你演奏的音调很准确,只是表现不出高山流水的雄伟气魄;又说,我领你去访问我的先生吧。伯牙一听,又惊又喜。师徒划船到了一个海岛,成连告诉伯牙说,你到岛上就找到我的老师了,十天后我来看你。伯牙到了岛上,走遍全岛没找到一个人。他明白老师的用意,就在这奇峰峻岭,林木苍苍的海岛上,面对波涛起伏的大海弹起琴来。十天后,成连先生来了,再听伯牙弹奏《高山流水》时说道:“你成功了”。  相似文献   

5.
一句话说得人家跳,一句话说得人家笑。同是一句话,不同的说法,效果大不相同。 食品推销员马休正想以老套话“我们又生产出一些新产品”来开始他销售谈话,但他马上意识到这样做错误的。于是,他改口说:“班尼斯特先生,如果有一笔生意能为你带来1200英镑,你感到有兴趣吗?”“我当然感兴趣了,你说吧!”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在《人生识字糊涂始》中说过一段很有趣的话: ……假如有一位精细的读者,请了我去,交给我一枝铅笔和一张祗,说道:“您老的文章里,说过这山是“峻(?)”的,那山是“(?)岩”的,那究竟是怎么一副样子呀?你不会画画儿也不要紧,就钩出一  相似文献   

7.
一千多年前,南京城还是一片乱摊子,城区很小,人很稀,房价很便宜。城中有位杨先生,总想找个能赚大钱的项目。杨先生又有个朋友,姓钱,人称钱处士,钱处士建议去炒房地产。杨先生说:“别开玩笑了,就咱这破地方,搞房地产也没人买呀。”钱处士说:“你只管去西郊圈地,包你稳赚,赚了分我一半,赔了算我的。”  相似文献   

8.
假如磨难是人生的试金石,那么,对女记者的磨难不会亚于大海。在深不可测、犹如浪涛拍打着礁石的生活大海中,如何显示出女性的力量、女性的坚强以及忍耐? 没办法一言以概之。“我说过这句话”那一日,在颠簸的长途旅车中,邓伟志先生笑对我说:“小成,有人告诉我你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如果让我选择事业与爱情。我宁要事业!”我回眸一笑:“我说过这句话,那是十年前。”十年前,我对事业的执着追求简直达到如痴如醉的地步.白天采  相似文献   

9.
感谢老师新野县施庵乡彭兴才我是1906年初才试着搞点新闻报道的。当时,我对新闻写作一窍不通,全凭着一股于热情,不间断地采写了几十篇稿件,可篇篇如石沉大海。正苦恼时,乡宣传委员王梅莲来到我家,她看了我的一些底稿说:“你对新闻写作的知识还欠缺。”我没好气地说:“你让我去进修吧?在这乡旮旯里你哪能给我找位老师?”王梅莲说:“如果你真有志气搞新闻写作,我可以给你介绍一位老师。”说着,她掏出了一本《新闻爱好者》杂志。说实话,当时我对这位“老师”还不太热情,谁知当我看了几页  相似文献   

10.
在意大利北部名城都灵,我碰到一位在当地乃至欧洲都赫赫有名的企业家。他叫科尼,但人们习惯称他工程师。因为他不但经营有方,而且有道,在欧洲企业界曾被评为“欧洲先生”。当他知道我是从中国来的时候,他开口就问我说:“你知道我最羡慕你们中国的是什么吗?”他把我给问懵了,我猜了几秒钟之后,犹犹豫豫地回答他说是不是中国菜。他说:“中国菜我当然喜欢了,但我最羡慕的是你们中国的人才。”接着他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5年前,我决定新建一个工厂,在报纸上登了招聘厂长的广告,报名期限是7天。第二天上午,有人报告我说,来了一位应聘者,是个中国…  相似文献   

11.
答余杰先生     
余杰先生:您好!我还在“千禧之旅”途中。回国后接到的电话多数都提到大作《余秋雨,你为什么不忏悔》,今天又有一位记者远道送来了复印件,拜读了。大作的标题是第二人称的问句,我理应作个回答,也感谢您给了我一个机会。细读大作,您要我忏悔的其实就是两点,一是“石一歌”,二是《胡适传》,然后归结到整体表现。略作说明如下:一、把“石一歌”说成是我,搞错了。  相似文献   

12.
在一次盛大的舞会上,实话先生见到一位风韵犹存的老女人,他走过去向她行礼,说:“您使我想起您年轻的时候。” 老女人微笑着说:“怎么样?” “很漂亮。” “难道我现在不漂亮吗?”老女人带着几分戏谑说。 实话先生非常认真地说:“是的,比起年轻的您,您的皮肤松驰,缺少光泽,还有皱纹。”  相似文献   

13.
有一位撑竿跳的选手,一直苦练都无法越过某一个高度。他失望地对教练说:“我实在是跳不过去。”教练问:“你心里在想什么?”他说:“我一冲到起跑线时,看到那个高度,就觉得我跳不过去。”教练告诉他:“你一定可以跳过去。把你的心从竿上摔过去,你的身子也一定会跟着过去。”他撑  相似文献   

14.
太阳升起一竿高了,他还在“爬格子”。“别写了,吃饭吧!真是的,星期天也不得好过!”她说,“我上班了,别忘了给我要支肤轻松。”她走了。他一坐就是一晌。她下班一进家门,看见桌上的饭菜原封不动,顿时怒从心中升起,问:“药呢!”“药……”他这才恍然大悟,说:“噢,忘了,下午给你拿去。”他怕吵起来影响不好,就压低嗓门说:“下午一定给你拿药,一定。你先休息,今天中午我做  相似文献   

15.
《简·爱》是一部脍炙人口的世界名著,书中简爱与罗契斯特在决定“终身大事”时,有一段令人难忘的描写: “简,你愿意嫁给我吗?”“是的,先生.”“一个到哪都得由你搀扶着的可怜的瞎子?”“是的,先生。”“一个比你大二十岁、得由你侍候的残废者?”“是的,先生。”“真的吗,简?”“完全是真的,先生。”这里,简爱没有说过一句海誓山盟的话,但她对罗契斯特的执着、真诚的爱却表达的那样透彻,几个“是的,先生”,说明她对罗契斯特的爱是冷静而坚定的,决非一时的狂热。从这两位主人公中的对话,可以看出作者对特定环境人物形象的特征把握得十分准确,人物的语言与环境和他们的性格完全吻  相似文献   

16.
小李同志:来信牧阅。你在信中说:“新闻对我来讲,是既熟悉叉生疏的东西。说对它熟悉,是因为每天可以从报纸上看到,从广播里听到,说对它生疏,是因为对它的认识还非常肤浅。”你还说,“投稿数次,一篇未中,几乎丧失信心了。”看了你的来信,敦促我尽快给你回一封信。  相似文献   

17.
在各国记者采访李鹏总理会见澳大利亚总理基廷的现场,我一眼就发现一位熟人。“您是王恩禧先生?”“对,”王看了我以后回答。“8年前胡耀邦总书记访问澳大利亚时,您帮了我不少忙,谢谢!”他说:“你记性真好!”我看了看他递给我的名片:“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澳洲广播电台中文部记者王恩禧。”澳大利亚广播电台全天播音48小时,有英、法、印尼、日、华、泰、越语。没有广告节目。王先生出生在四川,成长于台  相似文献   

18.
邹韬奋(1895—1944)是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他在长期工作实践中积累的新闻出版理论和经验,内容十分丰富,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这里仅就个人学习韬奋著作时的感受,简介他在经营工作方面所坚守的几条原则。一条铁则:不接受任何方面一文钱 1936年6月,韬奋在香港《生活日报》时,“广东王”陈济棠派一位P先生赴港请他到广州谈“抗战问题”。那位P先生说:“陈老总觉得文人生活艰苦,如果你同意的话,他想送给你3000元,聊表微意。”韬奋当即谢绝说:“我办报办刊物,向来以不接受任何方面一文钱为铁则。”  相似文献   

19.
幽默     
一帽多用 帽店的店员对一位先生说:“这样的游泳帽最适合您,买一顶吧。” 先生谢绝:“不必,我头上这几根头发数都能数出来。” 店员跟上说:“可您一戴上这种帽子,别人就不会数您的头发了。”  相似文献   

20.
肖舟 《档案天地》2008,(2):46-51
主人的幼子、从美国返乡探亲的陈纳先生对我说:“你发来的邮件,我收到了。一直等着你来。”落座沏茶之际.我打量着陈老的遗像,面庞清瘦。但精神矍烁。银丝白发,神态自若。温文尔雅,文静中见深邃。我未曾发问。陈先生便说:“我父亲1911年1月生。1930年起在国民党36师师部军医处当上尉军医.当时叫陈志刚.后改为子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