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斯拉夫民族是一个热爱生活的民族,南斯拉夫人从不会掩饰自己的感情。虽然北约轰炸进入第六天,但南斯拉夫人仍然保持着他们高昂的斗志和诙谐幽默的性格。27日晚,一架美国现役最先进的F—117隐形战斗机被南人民军击落。南电视台第二天一早就播放了飞机残骸正在燃烧的图像。紧接着就有外国媒体报道说,“南斯拉夫是掌握着美国最先进飞机技术资料的第一个国家”。令人振奋的消息立即传遍了贝尔格莱德的大街小巷。当晚,在一直实行灯火管制的贝尔格莱德,路灯亮起来了。歌声、音乐也在贝尔格莱德响起来了。从28日起,贝尔格莱德市中…  相似文献   

2.
一、北约侵略南斯拉夫的暴行,血淋淋地揭露了西方新闻自由的虚伪性 美国及一些西方国家,一贯标榜自己最讲新闻自由。可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违反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打着维护人权的旗号,狂轰滥炸南斯拉夫78天,用导弹摧毁南斯拉夫广播电视台,袭击中国驻南使馆,杀害中国和南新闻工作者,以及西方主流新闻媒体对此的主要报道,都极为有力地揭示了西方新闻自由的虚伪性。名曰新闻自由,实为新闻霸权,是为帝国主义推行世界霸权服务的。  相似文献   

3.
界定“新闻”和“宣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新闻宣传艺术谈”的开篇,有必要对“新闻”和“宣传”作若干界定。 让我们一起读西方记者笔下的这条新闻: 她早在1899年就从现在被称为南斯拉夫的那个地方来到了美国。然而,直到几个月前,玛丽·马尔维奇才成为美国公民。昨天,这位107岁的老人——一位煤矿工人的遗孀——投下了有生以来的第一票。她是被人用直背轮椅推到费尔蒙投票站的。 五六个前来投票的人向她表示良好的祝愿。老太太坐骨有病,无法自己走进马里昂县政府办公处。她的女儿贝蒂·尼科斯拉蒂代她在选票上作了记号,说:“她简直高兴死了。”  相似文献   

4.
北约违背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于3月对南斯拉夫发动侵略战争,并于5月8日悍然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造成三名中国记者死亡的重大惨剧。与北约的军事侵略同步进行的还有另一场战争——宣传战,不仅企图为北约狂轰滥炸南斯拉夫的侵略罪行开脱,把“制造人道主义灾难”的责任强加给南斯拉夫,而且要让舆论接受和承认这场侵略战争的“合理性”,并煽动西方公众对南斯拉夫领导  相似文献   

5.
毕竟 《青年记者》2006,(8):26-27
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孔子(公元前551-479年)与苏格拉底(公元前469-399年),分别代表了中国和西方化的源头.他们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一个是中国的圣,一个是西方的智一个是中国人的"至圣先师",一个被奉为西方人的“导师”.他们的思想分别决定了东西方化的走向,两人至今尚为世人称颂不已.  相似文献   

6.
美国从3月24日起,空袭南斯拉夫。当然他们是以北大西洋公约面目出现,是八国联军,但主要是美国的飞机和军舰上的巡航导弹在那里打,南斯拉夫是个主权国家,国内有民族矛盾,那是人  相似文献   

7.
国际记者联合会秘书长艾丹·怀特沉痛宣布:一九九一年,全世界因公殉职记者达八十三人。这些记者属于二十三个国家,其中一半在拉丁美洲和南斯拉夫殉职。四十二人死于采访中。其中二十二件发生在拉丁美洲,二十一件在南斯拉夫。南斯拉夫内战中的记者遇难事件与海湾战  相似文献   

8.
临去南斯拉夫前一天吃晚饭时,我那上幼儿园的宝贝儿子突然大声蹦出一句话:“爸爸,你去南斯拉夫,会被打死吗?”这一问,我顿感双眼发潮,食欲全无。孩子自然受到了训斥,我也自我安慰,或许孩子理解的“打死”,就是那种拿着玩具枪,嘴里“啪啪”地叫着,中弹者合一下儿眼马上又接着玩儿的游戏。可转念一想,也不全是,他天天和大人一起看电视新闻,尽管似懂非懂,一知半解,但显然也还是知道南斯拉夫是个十分危险的地方。孩子问了那句话以后,饭桌上一家人不再有话,我心里明白,不是因为孩子,都是因为我。 这次受命去南斯拉夫,我的主要任务是采访、拍摄和编辑制作《焦点访谈》节目,同时还为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世界报道》、《东方时空》、《新闻调  相似文献   

9.
世界各国新闻机构派驻南斯拉夫的记者有一百几十人。除中国记者外,路透社记者皮特·汉弗莱是唯一懂中文的外国记者。最近,他邀请我参观他的办公室。路透社记者站设在贝尔格莱德市中心区的一幢楼房里,租用了第六层的一个套间,其中有两间编辑室,一间通讯室。记者站共有三名记者,只有皮特是从英国派来的,另外两位是聘用的南斯拉夫人,此外还有一位编外的南斯拉夫姑娘承担办公室事务。这里没有  相似文献   

10.
校园百态     
陈磊  一目 《出版参考》2008,(3):53-54
怪异的发型.裸体女孩的日光浴,同性恋.吸毒.中国学生对此大有“谈虎色变”之感。但美好的生日礼物.失而复得的家信.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后来自美国同学的慰问.使我感到普通美国人的可爱。  相似文献   

11.
博览     
记者,危险的职业据国际新闻编辑者协会和美国自由联盟发表的年度报告说,新闻自由仍然是西方世界的大问题。由于新闻记者被杀害、逮捕和驱逐出境等事件时有发生,这一职业仍然是危险的。美国自由联盟的报告说,从一九八六年初到年底,西方记者被杀害的人数较前年减少,但被逮捕的人数却创造了新纪录。全年被杀害的新闻记者共二十人之多,而前年是三十一人。一九八五年仅在菲律宾就有十六名新闻记者死于非命,去年是两人。一九八六年期间,墨西哥的新闻记者处境不妙,有四人死亡,十三人被绑架或失踪。尽管在一九八六年西方新闻记者遇害人数  相似文献   

12.
世界各国新闻机构派驻南斯拉夫的记者有一百几十人。除中国记者外,路透社记者皮特·汉弗莱是唯一懂中文的外国记者。最近,他邀请我参观他的办公室。路透社记者站设在贝尔格莱德市中心区的一幢楼房里,租用了第六层的一个套间,其中有两间编辑室,一间通讯室。记者站共有三名记者,只有皮特是从英国派来的,另外两位是聘用的南斯拉夫人,此外还有一位编外的南斯拉夫姑娘承担办公室事务。这里没有  相似文献   

13.
博览     
记者,危险的职业据国际新闻编辑者协会和美国自由联盟发表的年度报告说,新闻自由仍然是西方世界的大问题。由于新闻记者被杀害、逮捕和驱逐出境等事件时有发生,这一职业仍然是危险的。美国自由联盟的报告说,从一九八六年初到年底,西方记者被杀害的人数较前年减少,但被逮捕的人数却创造了新纪录。全年被杀害的新闻记者共二十人之多,而前年是三十一人。一九八五年仅在菲律宾就有十六名新闻记者死于非命,去年是两人。  相似文献   

14.
北约对南斯拉夫的空袭,26日已进入第三轮。导弹并没有带来任何和平,却使南斯拉夫人民的生命财产蒙受了巨大损失。到目前为止,南联盟至少有11名军人牺牲,60余人受伤。更令人愤慨的是,一个安置波黑难民的军营也未能幸免,里面的妇女和儿童被炸伤。作为一名常驻此地的外国记者,我也与这里的人们一起度过了自北约轰炸以来短暂而又漫长的四天四夜。我看到的是震惊、愤怒、无奈却仍坚强的无辜的人们,看到的是一个曾经美丽却在转瞬之间满目疮痍的城市。在美国驻南使馆前,记者问一位过路人对局势的看法。这位50岁左右的工程师说:“…  相似文献   

15.
潘占林 《出版经济》2006,(10):26-28
从1998年9月开始,塞尔维亚军警对科索沃地区的阿尔巴尼亚族解放军发动了强大攻势,"阿解放军"遭受重创.西方舆论大哗,叫嚷南斯拉夫对科索沃实施"种族清洗",必须对南斯拉夫动"真格的".此后,美国和北约就积极部署进行对南斯拉夫空中打击.在经过一系列活动和准备之后,有关各方举行了和谈.美国及其伙伴提出了《科索沃和平与自治临时协议》,条款的内容,对南斯拉夫来说是丧权辱国的.美国和北约故意开出南塞无法接受的条件,南塞代表团只能拒绝签字.  相似文献   

16.
彼得·汉德克是当代奥地利最优秀的作家,也是极具争议的知识分子。从1990年代初开始,他公开表达对瓦解中的南斯拉夫的同情,继而批判北约的空袭行动,并将塞尔维亚归入巴尔干战争的受害一方——“一个孤儿,一个被抛弃的孩子”。  相似文献   

17.
陈海峰 《新闻爱好者》2008,(12):164-164
什么是新闻?这个概念教科书上有专门的解释,不需多说。 但笔者认为,有个问题值得讨论:曾被教科书批判的西方媒体新闻观“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相似文献   

18.
贝尔格莱德的南斯拉夫革命博物馆是在一幢旧建筑中,一九七○年开始接待观众。该馆陈列面积约一千平方米,室内用人工照明。陈列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从一九一九年至一九四九年,陈列了南斯拉夫共产党的建立,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游击队最高司令部的成立,第一支正规军——第一个  相似文献   

19.
“我哪儿是什么经济学家……”“我,一个普通的年轻人,写了一篇平常的理论文章,不料却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不过,好在如今被歪曲了的文章,又恢复了它的本意。”在南京大学南园宿舍,当我见到这位年纪二十九岁的马丁的时候,他正在伏案翻阅经济学、哲学的著作,案头还陈放着《当代社会主义问题》《现代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批判》《二十世纪欧洲史》《南斯拉夫当代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等书籍。他似乎不太愿意提起“马丁事件”的前前后后:“是的,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相似文献   

20.
此次南斯拉夫同北约之间的战争是一场抗击外敌侵略的正义战争。南斯拉夫是个人口不过一千多万的小国,对手却是以美国为首的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集团。这是一场“不公平”的战争,从一开始就具有某种悲剧色彩。这两点决定了中国记者在报道时不再冷漠,将自己的感情和立场融入到文字与照片中去。我在南斯拉夫已经工作三年了,我似乎习惯了喧闹的大都市生活,总觉得优雅清静的贝尔格莱德这个小城市有些单调。然而久居此地,不能不对周围的一切产生某种感情。虽说是名外国记者,但我不知不觉间已将自己划入贝尔格莱德的普通市民之列了。也许正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