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做什么样的人?最近我读了两篇纪念夏丐尊先生百年诞辰的文章。两文作者都没有一句话提到他在中国现代出版史上的业绩,却又都没有忘记讲这样一个小故事:会说一口流利日语的夏丐尊,当他被日寇逮捕、在敌人宪兵司令部受审讯时,他却拒绝用日语作答。他说,他是中国人,在这种场合只能讲中国话。这个故事说明了夏丐尊的为人。在他身上显现了伟大中华民族的尊严。中国有几句古话:“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这是说,最伟大的圣人是‘心德”的,“立功”、“立言”的都在其次。人  相似文献   

2.
“八十年代中国人民的好朋友”,是我们对友好的外籍人士的通称,但一般说来,这个称谓仅在政界和外交界使用.说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其知名度并没有普及到“中国人民”这个层面.但是,有一个人却例外,他就是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在中国,庙堂之高,江湖之远,十数亿中国人都对这个和蔼可亲的老头有深刻的印象,并给了他一个比“好朋友”更显尊重的称谓——“萨翁”,他可以说是真正“中国人民”这个层面上的“好朋友”.  相似文献   

3.
高应如  唐唐 《新闻天地》2004,(10):35-36
据一项权威调查称:中国大陆高达28.7%的夫妇平均每一个月连一次性生活都不到,其中6.2%的夫妻甚至一年内都没有一次性生活。专家据此称中国人已进入“无性婚姻时期”。本主人公高应如是笔先前的同事,身处“无性婚姻”中的他一度为拯救失去的激情而苦苦努力,谁知,那个带给他激情的“安慰天使”也带给了他无穷的烦恼。以下是他对心灵隐痛的自我剖析。  相似文献   

4.
在新闻圈里转悠了25年,圈里圈外许多人认识何加正。他很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是因为他1.82米的大个子,走到哪儿都是“鹤立鸡群”;二是因为他寡言少语,与“伶牙俐齿”的同行们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其实,熟悉何加正的人都知道,他是个宽厚随和,喜欢思索,埋头干活的人。 何以“高出一筹” 作为一个资深记者,写出几篇好作品也许不算太难,难的是经年累月在一个领域里埋头耕耘、深入开掘,写出一大批有见地、有影响的好作品。 从1974年大学毕业来到人民日报社至今,何加正始终没有离开过农村报道这片沃土,他参与了农村改革报道的全过程,是从事农村报道时间较长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记者之一。 农村改革初期,许多理论问题似是而非,没有现成答案,在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局面非常复杂。何加正怀着对中国  相似文献   

5.
张元靠新片《过年回家》夺得威尼斯电影节导演大奖让不熟悉他的人吃了一惊,其实张元得奖真的是“有惊无险”,他得奖就像砍瓜切菜一样容易,我倒是有些担心他得奖出毛病。患上恐奖症——因为他得的国际大奖实在太多了,从处女作至今,他还没有任何一部影片亏过奖,月有阴晴圆缺,张元却总是“满”的。张元在中国的名气不如一些人也不如另一些人,仅仅是因为他的电影几乎都没有在中国上映过,全支援欧美赈济亚非拉了。  相似文献   

6.
提到周恩来这三个字。敬意都会从亿万国人心底油然而生。他的人格风范为人称颂.历史功绩丰碑永树。他的对手尼克松说:“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革命之火可能不会燃烧起来:如果没有周恩来。中国的革命可能被烧毁。只剩下一堆灰烬。”他的朋友特立尼迭和多巴哥常驻联合国代表阿卜杜拉公使说:“周总理永远活在中国的崇山峻岭和江河大川中。” 周总理离开我们已经30年了。我们怀念他。是因为他的一生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无私奉献里没有一句空话. 在他去世后第二天,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说:“为了悼念周思来。联合国下半旗。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是一个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分钱的存款!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个孩子!” 他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伟人,更是彻底的“无产”。虽然连遗骨都没有留下.却在无数后人心中:留下了永远效法的崇高榜样。[编按]  相似文献   

7.
侯音万     
在华文地界中,可能未必有一个护照上标明叫“侯音万”的人,我在网上用三个大型的搜索引擎铺天盖地地找,结果都是“没有找到相关网页”。不过,我的一个朋友确实叫“侯音万”已经一周多了,自从——他声称在某个球场打出一个。hole in one”(一杆进洞)开始。  相似文献   

8.
《中国图书评论》2010,(2):126-126
有人说,这本书写出了中国人的百年孤独。 小说中,人在苍茫大地上奔走。这个人不是知识分子,也没有揣着一脑袋“思想”,他的问题是家常日用,是亿万人在生命中都要面对的结实、具体的选择和困局。他一次次奔走,只为找到一个人,这个人也许有也许没有,也许找了也是白找,但也许,  相似文献   

9.
李欢 《新闻世界》2014,(4):231-233
中国排球在20世纪80年代为我们带来了不少惊喜,尤其是从1981年起中国女排创造的“五连冠”佳绩成为了体育界的一段佳话,“女排精神”更成为激励几代人的历史丰碑。随着排球运动成绩的波动和其他体育项目的崛起,排球报道的数量和质量都呈现出了起伏,但对于《中国体育报》这样的专业性媒体来讲,排球仍然是其报道的重镇。在报道题材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对于排球报道版面的增加和完善以及制度上的配合,《中国体育报》为培养排球专项记者提供了一片沃土。  相似文献   

10.
《排球魂》     
《全国新书目》2023,(8):134-135
<正>本书通过几代排球人倾情讲述的心路历程,还原他们真实的情感和故事,让读者进一步理解女排的拼搏精神、中国排球人的使命感,也为中国排坛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瞧瞧,咱们的小郎平出生喽!”1981年10月8日,距离中国女排第一次夺得世界冠军还有一个月,我在南京呱呱坠地。接生的护士们将净重八斤六两的我抱给我父母时,为我冠上了家喻户晓的名字——“铁榔头”。  相似文献   

11.
“在人们的冷眼中,在诽谤和辱骂声中,在个人身心的极度失落中,那个颇有名气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猎艳高手——庄之蝶,忧郁地走向河边。”他期望寻求一片宁静。在河边,他发现了一个佝偻着的人的背影。起初他把他当成了一块圆石,随后他才认清那是个年轻人,待他走近时,才发现那个人原来正在为排解性欲而“自娱”。 这是近一段时间风靡中国的小说——《废都》中的一幕场景。然而,庄之蝶,这个中国当代“第一大”畅销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闻周刊》2009,(26):56-58
他曾是全国人民都知晓的“学界泰斗”,是中国的“国宝”,虽然,他的研究领域在全世界,了解的人都寥寥可数。98岁的季羡林悄然长逝。而在北大新闻中心对外发布的相关消息中,季羡林的名字后面没有“国学大师“等名头,只称其为“北京大学资深教授”。  相似文献   

13.
在凌志军之前,从没有一个中国记者能深入微软进行独家专访。凌志军穿过位于美国华盛顿州雷得蒙市的十字街头,看到这个世界上最富有让人既爱又恨的公司总部没有围墙,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开车进出,随意闲逛。他们向凌志军开放了内部档案和电子邮件,并允许其旁听许多根本不可能向外公开的会议。 最终,他将焦点定格在中国——微软中国研究院一群中国人身上。这所研究院自1998年秋天成立以来,就听到无数中国人朝他们大吼:太可怕了!人才抢到我们家门口了!凌志军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凌志军在写成的书中,还对吴士宏、方兴东这两个与微软“较劲”的中国人,做了一番“揭底”与批判。  相似文献   

14.
恒大女排的出现和郎平的高调回归,对于中国女排运动来说,是一个新鲜而令人振奋的事件,但是好是坏现在还无法下定论。如果中国排球联赛的游戏规则没有进一步完善,纵有郎平的“妙手”,排球市场的春天也难到来。  相似文献   

15.
不了解中国人的人觉得我们很难捉摸:“我明明听懂了他的话,他怎么还是不高兴?”因为中国人说的话通常包含很多意思,听懂了表面意思却常常听不懂言外之意。有时候,中国人不说话,只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包含了很多意思,这当然需要彼此的默契。如果没有默契,要搞清楚中国人到底在说什么,确实很难。下面这个小故事就说明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第一个提出“中国共产党”名称
  蔡和森是最早提出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人。1920年7月,他在法国蒙达尼会议上阐明了关于组织共产党的主张,同年8月、9月给毛泽东的两封信和1921年2月给陈独秀的信中,对此做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他分析了中国当时的国情,并根据列宁的建党思想和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经验,总结各国建党的经验教训,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旗帜鲜明地提出建立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的名称是9月给毛泽东“共产党之重要讨论”信中正式提出的。早于同年11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制定的《中国共产主义宣言》。毛泽东在回信中说:“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蔡和森的远见卓识和二人的息息相通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7.
美国美凯龙公司(Micron)自今年5月进入中国市场后,一直没有太大的动作,甚至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这一PC机品牌。到底这是一个怎样的公司,将来它的发展命运会如何?笔者就此采访了Micron公司中国区总经理张骥先生。 得知来意后,张先生开始了他风趣的介绍:“不要说在中国,就是在美国,若问Micron公司是做什么的,很多人都还不知  相似文献   

18.
一、天才 一个人成功了,大家都赞他有天才。一个人失败了,大家又都说他没有天才。事先谁能判断一个人有没有天才。  相似文献   

19.
同桌     
我的同桌故事多,我的同桌真快乐。可不是,每天他的脸上都挂着笑容,好像每天都吃了“开心果”似的。他喜欢唱歌,是个名副其实的“追星族”,每天都搅得我心神不定。可当我有一次无意中发现他的记事本时,才觉得他其实并没有那么疯狂。他把许多歌词改了改,变成自己想说的话。他这样锻炼自己,有什么不好吗?尤其是他的一句“我喜欢音乐是为了陶冶情操,让我有一个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原来他和其他歌迷不一样。他在狂热中没忘记自己是谁。从那以后,我也渐渐喜欢上了听他唱歌,我们成了不错的朋友,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和他接触多了,…  相似文献   

20.
朱秀梅 《大观周刊》2012,(29):82-82
大凡中国企业都会谈“以人为本”,似乎这是管理现代化的一个基本象征,但我们在给企业咨询或培训时却强调中国企业应该到了不再谈“以人为本”的时候了!是不是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阶段?不是,是“以人为本”本来就是企业管理最基本的内涵,企业是由人组成的,不以“人”为本,那以什么为本?这就像我们中国人见面都要问声“吃饭了没有?”一样没有任何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