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春燕 《考试周刊》2013,(97):192-192
培养小班幼儿的绘画兴趣,必须以"激趣"为突破口,以"添趣"为生长点,以"护趣"为稳定剂,促进幼儿绘画能力的可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2.
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其思维比较简单,手腕的灵活性较差,小肌肉发育不够完善,决定了其绘画内容简单。而单一的内容又会影响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不利于发展幼儿的绘画能力。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小班孩子喜欢边画边讲,于是我们紧紧抓住绘画语言丰富幼儿绘画活动。一、绘画语言可以增强绘画活动的趣味性。涂色是小班幼儿主要的绘画活动之一,但涂色是一项比较枯燥的活动,从头到尾一个动作,或上下,或左右,或螺旋形,还要保持一定的密度,很容易因疲劳而产生厌倦感。这时,让孩子边画边有节奏地说“上下、上下、涂呀涂,上下、上下真好看…  相似文献   

3.
林园 《考试周刊》2014,(39):188-188
小班幼儿的生、心理特点决定了在对其进行绘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有运用不同方法激发小班幼儿的兴趣,才能在具体教学中有效长久地维持幼儿对绘画的兴趣。本文从童心激趣出发,探索一种让幼儿学得兴趣、学得主动的方法,使教师在绘画指导方法上有所突破,发挥激趣法在小班绘画学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小班是绘画的启蒙阶段,由于小班孩子感知经验少,表象贫乏,绘厕技能较低,以至于对绘画活动不感兴趣,绘画水平得不到提高。因此,笔者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利用新鲜的内容,新奇的形式、新颖的材料去吸引幼儿,激发他们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时鹤 《考试周刊》2013,(32):194-195
<正>绘画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的一种语言,孩子会拿笔就会涂鸦,会涂鸦就会有绘画创造的源泉。兴趣是孩子学习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孩子才会主动思考,主动学习。新课改要求幼儿园开展绘画教学,尊重幼儿兴趣,并在幼儿的兴趣点上挖掘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使幼儿获得有关经验,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一、从色彩的审美感知入手,培养小班幼儿绘画兴趣。普辛讲过:色彩是吸引眼睛注意的诱饵。从小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感受色彩、认识色彩、激发幼儿对美的追求、对美的感受,可激起表现美的欲望。如在绘画《小熊的新衣》活动  相似文献   

6.
正传统的幼儿绘画教学,以培养幼儿模仿绘画技能为主,大多数幼儿的绘画作品的内容都差不多。注重临摹的绘画教学偏向技能训练,扼杀了幼儿的想象力,也不利于幼儿个性化地表达。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绘画是"他们认识世界、表达自己对世界感悟的一种视觉语言符号"[1]。他们会将白纸涂成黑色,然后说是"汽车爆炸冒烟了";他们会在纸上画几个小圆圈,说  相似文献   

7.
4—5岁小班幼儿的绘画还处在启蒙及涂鸦阶段,在这个年龄阶段绘画兴趣及能力的培养对幼儿今后的影响非常大。为他们选择适宜的绘画活动内容,能激发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创造的热情,从而促进绘画能力的真正提高。他们的作品充满想象,富有创意,往往能反映幼儿内心的真、善、美。文章提出引导小班幼儿"自主绘画,乐于创作。"让孩子们在画画中流露真情,释放自我;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自由的空间里尽情地创作,并巧妙利用绘画活动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俞佳 《考试周刊》2014,(81):193-193
<正>绘画是幼儿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感受和内心愿望的最主要方式之一。孩子们都愿意,甚至无意识地用"涂鸦"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感,这几乎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然而,小班孩子虽然很喜欢绘画,但由于他们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因此画了不一会儿就开始厌倦了。怎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作画积极性呢?让他们在一节绘画活动中自始至终都保持兴趣呢?通过实践发现,选择孩子感兴趣的绘画内容,使教育语言成为孩子能听懂的游戏化语言,孩子就会感到绘画活动本  相似文献   

9.
高洪 《广西教育》2012,(37):88-88
幼儿的绘画是一种艺术,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幼儿绘画的主要特征是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是儿童心灵之窗,是一种与他人交流的形象语言,更是对幼儿进行创造教育的载体。那么,如何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培养他们的绘画能力呢?一、选择幼儿熟悉的几何图形为素材,激发绘画创作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日渐丰富,但表达的方式仍有些欠缺,绘  相似文献   

10.
小班幼儿正在涂鸦期或从涂鸦期向形象期过渡的阶段,想象较为丰富,注意力容易转移,对美术活动有很强的情绪色彩,停留在"好玩"和"好奇"上.他们已能初步描绘某种物体的形状,并在绘画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当他们拿着笔乱涂乱画时,心中充满了惊讶、喜悦.伴随着这种愉快的体验,他们对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兴趣容易转移,容易波动.对小班幼儿,教师不应急于教他们画些什么.过于强调技能的学习,容易使幼儿失去绘画兴趣和热情,而应诱发、爱护、培养、提高幼儿的这种兴趣.我在实践中探索出开展美术活动的几种激趣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绘画是人们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语言,在幼儿的世界中更是如此。绘画是幼儿反映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体验,表达内心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绘画活动还是培养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人的想象力的重要途径,重视绘画的教育有利于锻炼孩子们的右脑,开发智力。在绘画活动中,需要孩子保持较长时间的精力集中,还能培养孩子的耐性、毅力。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绘画艺术是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培养孩子们的绘画能力可以实行以下三策略。一、优选内容———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前提条件,只有抓住幼儿的兴趣特点,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绘画教学的效率。幼儿有非常  相似文献   

12.
美术教育历来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为幼儿提供发现美、认识美、展现美和创造美的机会。美术教育活动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不可替代性就体现在它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上,而绘画是孩子表达自己想象的最直接的手段。过去传统绘画教学是一种模仿性的教学,随着幼儿园整体课程的改革,幼儿教育者都意识到这种教学法对儿童美术发展而言是"倒行逆施",作为幼儿教师,教孩子绘画重要的是激发幼儿绘画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刘淑芳 《家长》2021,(1):159-160
幼儿园幼儿积极主动探索的动力大部分来源于兴趣.如何激发小班幼儿绘画的兴趣?笔者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精神和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从美术活动中的方法、幼儿兴趣特点绘画基础的训练和绘画场地的选择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提高幼儿学习绘画的兴趣,促进幼儿情感、动手、自控等各种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俞晓燕 《考试周刊》2013,(42):192-193
撕贴活动是一项以技能为主的教学活动,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比较枯燥乏味。如何激起幼儿的操作兴趣,让撕贴活动充满魅力,本文从"选趣""激趣""设趣"三方面入手,旨在唤起孩子撕贴活动的兴趣,体验撕一撕、贴一贴带来的无穷快乐,激发他们创造美、表现美的动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5.
吴琼 《早期教育》2008,(1):20-21
圆圈和线条练习:糖葫芦串串(小班)这么多小朋友都想吃糖葫芦,请你为他们画一些吧。小班目标:学会画圆,发展幼儿手部小肌肉动作。小建议:由于小班幼儿手部的小肌肉动作初步发展,在绘画工具的选择上,应选择笔杆稍粗的绘画笔。家长也可以设计一些有意思的游戏如"吃面条",家长在纸上画一个大盘子,在盘子里画上一两根长长的曲线当作"面条",然后让孩子在盘子里接着画"面条",从而练习画直线和曲线。  相似文献   

16.
小班幼儿正处于绘画涂鸦期的圆形期和命名期,该阶段幼儿的绘画特点与其生理、心理的发展密切相关。文章针对目前小班幼儿绘画教学存在的低效性问题,剖析其原因,并提出促进小班幼儿绘画教学有效性的五项策略:准确定位小班幼儿绘画教学的目标、研究并了解小班幼儿的绘画特点、实施多样性的绘画组织形式和手段、科学评价幼儿的绘画、持续的教学反思和改进。  相似文献   

17.
幼儿绘画教学存在着以下两种现象,一种是教师把绘画教学等同于技能教学,觉得幼儿能够画出一张画,或者做出一件玩具便是学会了绘画,没有把绘画技能、技巧的培养作为绘画活动的首要内容。绘画强调的不是幼儿是否会模仿,而是整体的一种培养。另一种情况就完全不同:教师生怕教授幼儿绘画的技能技巧后被指责"灌输"幼儿,而一味地让幼儿自己去进行想象和创造,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幼儿胡乱地进行想象,却无法用手中的工具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尤其是小班的幼儿,不知道该如何下笔,只好可怜巴巴地求助老师:"老师,我不会!"  相似文献   

18.
三岁的幼儿正处于绘画的涂鸦期,他们进入幼儿园后,一部分幼儿对绘画感到好奇,他们对自己在纸上画出的一道道线条,会感到兴奋不已!一部分幼儿则对绘画不感兴趣,甚至惧怕绘画。那么作为小班孩子的启蒙老师,在小班幼儿的绘画教学中,我尝试利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创设绘画情境,激活活动兴趣,让幼儿在智慧地引领中,享受绘画的乐趣。  相似文献   

1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把幼儿的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具体指"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大班幼儿处于幼小衔接的关键时期,相比于小班和中班幼儿,他们对于语言学习的愿望更加强烈,正逐步从口头语言学习转向书面语言的学习。此时,通过对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进行培养和提升将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为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20.
正小班的计算活动,总是在"做"与"玩"的过程中,获得有关概念的感性经验。在此基础上,我把"三趣"即情趣、兴趣和乐趣有机地结合在小班计算活动中。使小班幼儿建立的感性认识更加牢固,并通过"三趣"的运用,使小班的幼儿在活动中自己动手、自己总结,体验获得的感性经验。在"三趣"中,兴趣是激发幼儿活动的条件;情趣是活动过程中教师直接或间接创造的,是幼儿获得感性经验的润滑剂;而乐趣则是幼儿发自内心,感受到的一种愉悦情感。针对小班幼儿好玩、好动,注意力不能持久的特点,合理地、灵活地把"三趣"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