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殖民女性主义将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相结合,揭露了白人霸权文化和传统父权文化对第三世界女性的歧视与约束。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华女阿五》,更能凸显女主人公黄玉雪在主体身份被双重边缘化的困境中重构自我的艰辛过程。  相似文献   

2.
后殖民女性主义将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相结合,揭露了白人霸权文化和传统父权文化对第三世界女性的歧视与约束。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华女阿五》,更能凸显女主人公黄玉雪在主体身份被双重边缘化的困境中重构自我的艰辛过程。  相似文献   

3.
方方的《出门寻死》从女性作家的视角出发,描写了底层女性的生存状态,通过一个寻死不得的故事,展现了底层妇女生存的悲剧内涵,在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背后隐藏着作者对现代女性生存困境的深切思考。男性作家张贤亮的《绿化树》则书写了特定历史时期,从男性主义的角度来书写女性的生存困境。两部作品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各自的特征,通过分析比较,试图挖掘女性生存困境的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绿化树》的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化树》是一部反映饥荒岁月里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的小说。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读这部作品,从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和男主人公心理等方面来剖析其中充盈着的男性中心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5.
方方的《出门寻死》从女性作家的视角出发,描写了底层女性的生存状态,通过一个寻死不得的故事,展现了底层妇女生存的悲剧内涵,在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背后隐藏着作者对现代女性生存困境的深切思考。男性作家张贤亮的《绿化树》则书写了特定历史时期,从男性主义的角度来书写女性的生存困境。两部作品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各自的特征,通过分析比较,试图挖掘女性生存困境的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女性主义作为舶来的前沿思想,其固执而强劲的话语表达无疑是在增加自我的社会价值砝码,从而谋求话语权力的内在平衡。女性主义在中国的伸越和行走受到了文化和政治的双重制约,女性意识的驱动力更是男性的话语遮蔽和女性的失语焦虑。海男的《桃花劫》背离了女性的经验世界,因而它所展示出来的身体传奇和女权神话便显得分外虚妄,这个显在的女性主义文本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委曲求全的话语困境。  相似文献   

7.
《维莱特》是夏洛特·勃朗特继《简·爱》后的又一个创作高峰。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了《维莱特》小说中两种“看”的模式,指出宗教信仰的男性特征,揭示小说对父权制的批判以及女人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  相似文献   

8.
邱慧 《培训与研究》2010,27(1):17-19
《珍妮姑娘》是德莱塞作品中受到关注较少的一部小说,人们一般是从父权文化,男性视角,消费主义或者女性主义的角度去解读分析珍妮悲惨的命运。本文试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读《珍妮姑娘》,揭示作品中女性和自然的紧密关系以及他们在男权社会中所受到的双重迫害,指出德莱塞生态主义意识和女性主义意识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珍妮姑娘》是德莱塞作品中受到关注较少的一部小说,人们一般是从父权文化,男性视角,消费主义或者女性主义的角度去解读分析珍妮悲惨的命运。本文试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读《珍妮姑娘》,揭示作品中女性和自然的紧密关系以及他们在男权社会中所受到的双重迫害,指出德莱塞生态主义意识和女性主义意识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女性主义批评家高举“政治标准第一”的旗帜,以性政治为批评核心,揭露各种文化形态中隐藏的男性罗格斯中心。本文试图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从女性的立场,阅读《水浒》中的几位妖妇形象,分析隐藏在她们背后的父权制男性中心主义,揭示《水浒》作者观念中落后、腐朽的成分。  相似文献   

11.
对比《红楼梦》和《简*爱》,可以看出它们非纯女性主义文本的实质前者是体现了男性话语的优势,是对男性话语的再现;后者虽为女性文本,但最终女性意识从自觉走向屈服,实现对男性话语的回归.真正的女性主义文本应以女性真实的体验为前提,避免对男性话语的模仿和回归.  相似文献   

12.
李小玲 《海外英语》2014,(13):176-177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对非裔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长篇小说《所罗门之歌》中"树"的解读从自然意象,身体意象和建筑意象这三个层面进行,意在对《所罗门之歌》的生态意象进行深层解读,进而探析托尼·莫里森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所罗门之歌》通过巧妙的反复运用"树"的意象,对男性中心主义的主宰模式进行批判与反思,以呼唤人类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不同种族与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3.
女性主义批评尤其关注男性作家创作的经典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在女性主义批评视野下重新解读和评价《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揭示《水浒传》中女性形象被"妖魔化"的倾向,典型体现便是作者对"荡妇"与"男人婆"女性形象的塑造,女性形象被妖魔化的文化根源是男权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4.
《北京折叠》作为郝景芳的代表作,用三个空间折叠共存却又壁垒森严的奇思妙想将社会三个阶层分离的现实进行了反映。从女性主义视角重新审视《北京折叠》,遗憾地发现男与女的二元对立关系依然是小说男女形象塑造的逻辑起点,男性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主体性力量,女性只是作为男性参照物的非主体性存在。《北京折叠》并没有为中国当代文化中追求女性生命主体性和实现女性平等权利的历史进程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到灯塔去》是英国著名女性作家、女权主义先驱弗吉尼亚·吴尔夫的代表作,该小说贯穿了她的女性主义主张。《私人生活》是中国新时期的女性主义和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陈染的代表作。文章跨越中西方的文化时空对两部作品中的姐妹情谊进行比较,指出在男权社会下女性之间的姐妹情谊只是一个暂时的避难所,无法从根本上拯救女性,不能作为一种摆脱女性生存困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饥饿的女儿》和《杀夫》是当代女性主义作品的重要代表,虹影和李昂这两位女性作家以独特的视角关照海峡两岸社会底层女性在男权社会下恶劣的生存状态,勾勒出具有特色的人物形象,为研究女性文学和探索现代女性的独立生存之路提供了优秀素材。本文主要通过社会环境的压迫、男性中心文化的解构、女性意识的觉醒三方面,挖掘两部作品中造成女性生存困境的缘由,透视作品中女性绝望背后觉醒的意识并探求其中蕴含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郑兰 《培训与研究》2010,(10):11-14
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唯一的一部小说《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作为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表达了对自然和女性命运的关注。女性和自然恰巧也是生态女性主义所关注的主题,是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两个焦点。小说从反人类中心主义,反男性中心主义,文明和自然、女性和男性之间的和谐关系的构建等三个方面反映了作者自觉或不自觉运用的生态女性主义要素写作及其蕴涵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8.
川端康成的作品《生为女人》,将女性作为一个中心话题来叙述,他作为一个男性叙事者在叙述角度中有其男性本位思想的表现,但《生为女人》这部作品中,作家从人物形象的塑造及情节的设计两方面都体现出他的女性主义意识,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精神分析心理学等理论对川端康成《生为女人》这部作品的解读,得出了一个与以往先行研究不同的结论,即川端康成的女性主义意识是真实存在的。  相似文献   

19.
女性主义视野中的《磨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女性主义不失为一个研究小说《磨盘》很好的切入点。小说的女主人公罗萨蒙德的一系列离经叛道的思想与行为:将男性边缘化,使其成为女性的“第二性”与“他者”以及用母爱取代性爱作为其精神独立的主要途径:蕴涵了德拉布尔独特的女性主义思想,表明了她既不同于传统女性又有别于激进女性主义者,在倡导女性独立的同时又强调做母亲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从女性主义文化理论看《荆棘鸟》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女性主义文化理论出发 ,探讨考琳·麦卡洛 (ColleenMcCullough)的通俗浪漫爱情小说《荆棘鸟》为女性读者广泛阅读这一现象。小说《荆棘鸟》以女性主义话语讲述的女性家族传奇浓缩了女性对男性社会由不满到抗争的过程 ;它在英语世界女性读者中的广泛传播反映了在女权运动中觉醒的西方女性通过阅读这部小说宣泄对现实不满的共同意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